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压
  • 2篇高血压
  • 2篇高血压前期
  • 2篇高血压前期患...
  • 1篇血管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隐匿
  • 1篇隐匿性
  • 1篇张量成像
  • 1篇细胞
  • 1篇弥散
  • 1篇弥散张量
  • 1篇弥散张量成像
  • 1篇脑损伤
  • 1篇内皮
  • 1篇内皮细胞
  • 1篇成像

机构

  • 2篇泰山医学院附...

作者

  • 2篇陈培强
  • 2篇唐子东
  • 2篇姜领
  • 1篇许毛峰
  • 1篇董凯
  • 1篇于伟红
  • 1篇林少华
  • 1篇郭光远

传媒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高血压前期患者血管炎症因子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高血压前期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抵抗素以及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MCP-1)。方法选择我院查体科有连续记录血压增高人群60例(所有人群发现血压升高时间≥5年),依据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组(30例)、高血压前期组(30例),另取同期健康查体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血浆中的NO、CGRP、ET、MCP-1与抵抗素的水平。结果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组患者血清NO、CG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ET、MCP-1和抵抗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前期组比较,NO[(35.41±10.45)mg/L vs.(44.63±13.26)mg/L]、CGRP[(21.49±9.24)mg/L vs.(32.17±8.34)mg/L]、ET[(135.12±20.74)mg/L vs.(113.64±21.59)mg/L]、MCP-1[(4.68±0.34)μg/L vs.(3.87±0.35)μg/L]与抵抗素[(53.56±9.53)μg/L vs.(41.84±8.4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升高可以明显损害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表现为NO、CGRP、ET、抵抗素与血清MCP-1的代谢失衡,高血压前期人群已出现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姜领陈培强唐子东
关键词:高血压内皮细胞炎症
弥散张量成像对高血压前期患者隐匿性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2013年
目的运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研究不同血压水平的变化对无症状正常人脑白质部位的各向异性特点。方法选择临床无症状正常人60例,按血压水平分为3组,均行DTI检查。分析其表面弥散系数(ADC)图及各向异性分数(FA)图的特点,并对各组相同部位的脑白质进行ADC值及FA值行定量分析,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其弥散系数和各向异性特点。结果 DTI可清晰显示脑内白质的走形及方向。不同血压水平对相同年龄组相同解剖部位脑白质ADC值及FA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A值能准确定量分析无症状正常人脑白质部位的各向异性特点。结论血压的升高,可造成脑血管的缓慢损伤。即使在无症状正常人中,微小的血管性脑损伤也可在生活中隐匿性发生,并产生明显的影像学效应。研究强调了早期控制血压达标的重要性。
陈培强唐子东郭光远董凯林少华姜领于伟红许毛峰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血压脑损伤隐匿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