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伟
- 作品数:39 被引量:106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工业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兵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火炮振动诊断的方法设想
- 自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弹丸在整个膛内运动过程中的炮口振动位移曲线的一致性,作为火炮振动与其远程地面散布是否存在相关性的判断方法。其思路大致如下:如果在一组射击中,弹丸的落点散布较大。而在每发弹丸的膛内运动时期,炮口振动位移...
- 郭旻国伟曹斌何宗颖
- 关键词:火炮一致性
- 文献传递
- 电磁轨道炮身管设计的预紧机理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电磁轨道炮发射时导轨在电磁斥力作用下向外侧扩张,这种扩张作用直接影响着导轨与固体电枢接触性能。身管结构设计需要对电磁斥力引起的导轨分离量进行限制。利用材料弹性理论对某预紧型电磁轨道身管在预紧力与导轨斥力综合作用下的结构形变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预估载荷、预紧系数、载荷系数和结构参数等概念,导出了基于导轨分离量和以上参数间的预紧机理数学解析公式,进行了ANSYS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预紧技术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技术可以大幅提高身管径向刚度,减小电磁斥力作用下的导轨分离量。预紧机理的数学解析有助于在身管设计和制造阶段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导轨分离量。
- 李明涛孙小超李菊香陈彦辉国伟苏子舟刘金钢
- 关键词:弹性力学电磁轨道炮
- 共轨型双管轨道炮
- 本发明属于电磁轨道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共轨型双管轨道炮。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提出的共轨型双管轨道炮,主要根据电磁轨道炮磁场分布特点,将多管发射器的轨道和发射器结构合理拓扑,形成了共轨型双管轨道炮发射器方案,以达到增大电感...
- 国伟张涛刘勇陈彦辉曹斌苏子舟黄凯
- 文献传递
- 基于B探针的轨道炮电枢位置测量及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以往都是用B探针感应电压信号的过零点时间作为电枢通过B探针的时间,但此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测量电磁轨道炮发射过程中电枢在膛内运动时准确位置,通过理论分析和推导得出B探针的感应电压是由脉冲电流及电枢运动共同作用产生的,并推导出由B探针感应电压及脉冲电流计算电枢通过B探针准确时刻的方法。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设计了B探针,并在试验中运用新方法计算出电枢通过B探针的时刻,与B探针感应电压信号的过零点时间做比较,根据拟合的速度曲线,得出使用输出信号过零点作为电枢通过B探针时间存在一定的位置误差值,使用新方法可以提高测量精度。
- 李菊香苏子舟国伟曹斌杨永亮
- 关键词:电磁感应轨道炮脉冲电流
- B探针测速及基于激光方法的精度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该文对B探针的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分析,指出使用B探针测量电枢通过其位置的时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分别介绍了用B探针和激光测量电磁轨道炮电枢膛内运动速度的原理,搭建了响应快、精度高的激光测量电枢位置系统,设计了B探针和激光两种测量电枢速度的对比实验,通过实际发射实验,获得一定的实验数据,对激光测量电枢通过时的信号波形进行分析。对激光测量电枢速度的不确定误差进行分析和计算,以激光测量电枢速度为基准,对B探针测量电枢速度进行精度计算,获得了B探针测量电枢速度的精度。通过实验分析,研究结果在工程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李菊香曹斌范志国国伟陈彦辉
- 关键词:电磁轨道炮激光
- 基于ARM7的瞄具操控台设计
- 2011年
- 针对该瞄具操控台采用CAN总线与瞄具系统中其他设备进行数据通讯,且通讯数据信息量大,实时性要求高的特点,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基于ARM7内核的32位LPC2119微控制器搭建的嵌入式系统。主要利用微控制器内建的CAN控制器以及LED数码管显示及键盘接口专用芯片BC7281,实现了CAN总线的通信和数据的显示及设定等人机数据交换功能。本系统硬件电路简单,可靠性高,便于维护。软件采用了实时操作系统作为开发平台,用多任务方式优化了系统应用软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实时性。
- 曹斌孙小超李菊香国伟
- 关键词:电子技术ARM7CAN总线操作系统
- 感应线圈炮高速发射可行性研究
- 多级感应线圈炮是线圈炮的一种重要形式,一般认为感应线圈炮适合发射大质量。低速物体,并已经获得理论与实验数据的验证,对线圈炮高速发射问题研究较少,有必要研究多级感应线圈炮的高速发射问题。在假定效率和速度增量的前提下,利用解...
- 苏子舟国伟张涛张博张洪海
- 关键词:感应线圈炮
- 基于磁场方向变化的同步感应线圈发射器效率提升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提升同步感应线圈发射器的能量转换效率是电磁发射研究的热点之一。电枢在运动过程中,磁场沿轴向剧烈变化,使得电枢产生了感生电流和动生电流,电枢受力不均匀。在磁场同向的条件下,电枢加速主要集中在驱动线圈电流的上升沿,电枢截面电流分布不均匀。由于驱动线圈电流的减小和电枢的运动,导致磁场迅速减小,影响了系统的发射效率。身管内的磁场变化对于电枢加速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改变线圈的电流方向,电枢初速显著提高。电枢加速主要集中在驱动线圈电流的下降沿,电枢截面电流显著增加,有利于增加电磁推力和提高发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磁场反向后电枢初速和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该方法为多级线圈发射装置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 张涛国伟苏子舟刘勇范薇
- 关键词:磁场方向电流分布
- 双层电枢结构设计及其电磁力和电流密度分布被引量:2
- 2020年
- 为减小电枢喉部电流密度的同时强化电枢机械性能,在传统固体电枢结构基础上,依据叠片电枢设计原理,提出了一种更有利于加工装配的双层电枢结构设计方案。双层电枢由两部分组成,喉部区域单独分割出来称为Part-2,剩余部分为Part-1,两部分通过机械装配或焊接的方式组成双层电枢。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分别对双层C型和H型电枢的电磁力和电流密度分布进行计算,并与传统电枢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随着Part-2电阻的增大,最大电流密度区域逐渐由Part-2转移到Part-1,能有效减小电枢喉部电流密度,但电阻过大会显著增加电枢整体的电流密度。Part-2宜采用熔点高,机械性能好,电阻与铝相差较小(R/RAl<1.4)的材料,为电枢结构优化和性能强化提供有益参考。
- 刘勇国伟张涛范薇
- 关键词:电磁轨道炮电磁力电流密度
- 单级感应线圈炮弹丸出口速度与效率影响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驱动线圈是同步感应线圈炮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对系统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储能型单级感应线圈炮的工作原理和电路模型,利用Ansoft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了短距、中距、长距3种结构驱动线圈模型,计算了多种弹丸启动速度下的最佳触发位置及单级线圈效率。计算结果表明:3种结构驱动线圈最佳触发位置均随弹丸启动速度增加向线圈底部(炮尾)方向移动;短距线圈效率最低,随弹丸启动速度增加而降低;中距线圈效率最高,先随弹丸启动速度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值随后再降低;长距线圈效率居中,随弹丸启动速度增加而增加。
- 国伟苏子舟曹斌张博范薇
- 关键词:电气工程线圈结构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