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德明

作品数:31 被引量:105H指数:7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艺术
  • 6篇建筑科学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艺术
  • 7篇造物
  • 7篇上海世博
  • 7篇上海世博会
  • 7篇世博会
  • 6篇渔猎
  • 5篇艺术设计
  • 5篇渔猎文化
  • 5篇赫哲
  • 5篇赫哲族
  • 4篇造物艺术
  • 4篇生态
  • 3篇语义
  • 3篇美学
  • 3篇考工记
  • 3篇儿童产品
  • 3篇《考工记》
  • 3篇产品设计
  • 2篇当下
  • 2篇人文

机构

  • 27篇吉林大学
  • 8篇苏州大学

作者

  • 30篇孔德明
  • 7篇刘淑玲
  • 1篇付黎明
  • 1篇李静

传媒

  • 2篇民族艺术研究
  • 2篇黑龙江民族丛...
  • 1篇设计艺术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文艺研究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美与时代(创...
  • 1篇包装与设计
  • 1篇艺术探索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山东工艺美术...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创意与设计
  • 1篇华夏文化论坛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美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5
  • 10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5
  • 1篇200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造物的和谐——基于“和谐”理念的产品设计文化研究
“和谐”这个附带更多哲学与美学意义的理念,不仅是构筑“天人之和”、“社会之和”、“人际之和”及“身心之和”的秘钥,亦是古今人类造物的理想追求。综观中国文化史,“和谐”的审美范畴既为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荟萃,“和谐”之理念也...
孔德明
关键词:造物艺术产品设计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文献传递
关于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诸种反思──兼及“工匠精神”的培养与实践
2018年
中国作为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设计教育大国,蓬勃发展的同时,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层面有待进一步探讨与规划。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离不开“工匠精神”的培养和实施,这不仅可以为未来的中国智造提供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关键所在。
孔德明
关键词:设计教育
“渔家绝技”何接续 “活态文化”怎承传——对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渔猎文化研究学者张敏杰教授被引量:2
2010年
鱼皮衣作为人类早期服饰的"活化石",亦是人们认识人类童年的一个"鲜活标本"。透过"带着母体之记忆"的鱼皮服饰,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适用与审美"双重观照、丰富多彩的赫哲人精神生活世界。而隐匿其中的手工制作技艺却是渔猎民族千百年来"创生创物"的主要手段。鱼皮衣及其手工工艺兼溶着"有形"与"无形"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形态,共同承载和谱写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及渔猎民族的文化特质,如何使之得到"妥善保护"和"实效发展"既牵动着渔家人的魂灵心魄,也关乎着人类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
孔德明
关键词:活态保护
文化人类学视阈下的三江流域赫哲族渔猎住宅艺术摭谈被引量:1
2010年
赫哲族作为中国东北三江流域的古老民族,其造物的形制、选材、工艺及思想等既表现出鲜明的地域与渔猎经济特征的一面,也呈现出原始的宗教信仰与民俗礼仪"土著性"的一面。她的造物始终印存着渔猎文明的痕迹,同时也时刻观照着渔猎人的思想与情感;如果说赫哲民居是人类与自然界互动呼应的一种"巧妙创物与创生行为",那么它所诠释的不仅仅是人类造物初衷之"物以致用"及"以用为美",更主要的是它还生动地描述了赫哲族别样的地域特征、民情风俗、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思维方式及审美趣味等文化内容。
孔德明
关键词:宗教伦理精神观照
设计哲学视阈中的传统造物审美探赜──从先秦典籍《考工记》谈起
2015年
中国传统造物设计一方面诠释了古代匠师源于实践的经验总结,另一方面,也彰显了"百工"在对待材料与工艺方面的超凡本领和造物巧慧。尤其是透过技术的表面,我们不仅可以寻到设计哲学概念中的"器""道"显隐关系,更能窥见隐匿于器物背后的中华原典艺术精神。关于这一点,记录古代工艺与科技传统的先秦典籍──《考工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相应的确证,而且,在"人、事、物、理"的美学思想探察中,也进一步厘清了传统造物艺术所负载的科学与人文精神。
孔德明
关键词:设计哲学《考工记》美学思想人文内涵
设计,让生活更美好——从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看当代设计的本质及其精神
从1999年5月的申博筹备工作启动,到2002年12月3日的申博成功,及至2010年5月1日一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备受关注的"上海世博"经过社会各界人士整整十年的精心准备,终于以崭新的姿态完美呈现于世人面前...
孔德明刘淑玲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
当代产品设计与和谐之美
2009年
产品设计作为文化性的造物活动,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程度、科技水平、审美文化等内容。和谐,亦是一个重要的美学概念。产品的审美表现是多样的,根据切入角度的不同分为形式之美,功能之美、艺术之美,生态之美、技术之美等内容。产品设计追求和谐之美,其核心与目的是为了营造人与产品、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事物之间的协调统一。
孔德明
关键词:产品设计和谐之美审美文化美学概念审美表现
标志图形的语义性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标志图形的语义诉求,是标志设计的核心与重点。从语义学入手研究标志图形,无疑是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以"形"为特征的视觉语言总是为特定的"义"服务的,"义"又通过"形"的塑造而生"情"与"境","形"和"义"的互生互动关系为标志图形增添了多彩的人文特征。本文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以生理学为基础,从各个层面探讨了标志图形语义构建的主要问题。
孔德明刘淑玲
关键词:语义性语言学理论视觉语言人文特征
形和神的融通 情与理的合璧——关于“图”“文”的象化审美及视觉符号语义之再思考被引量:2
2011年
汉字既为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溯其源头一方面呈现出"文"源于"图"的历史文脉特征,另一方面也呈现出一定意义的"书""画"同源同根特征。汉字从最初的"依类象形"到"取象表意"的过渡,实质上是从"模拟"到"象征"的升华过程。汉字由"观物取象"到"抽象品格"的达成,亦是一种符号的提纯与语义表述的综合过程。汉字的"取材于象形"决定其"以形表意"功能,本文紧紧抓住"图"、"文"的这一性征,进而探讨其符号功能、审美功能、象征功能与语义功能。
孔德明刘淑玲
关键词:语义审美功能
由“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和谐视域下的本土化设计阐幽及其审美发微
2013年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的跨越,并不是国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相反,这倒是中国企业在风雨中历练与成长的必要反思,同时也是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激烈角逐所要进行的蜕变和转型。本文无意于追索"中国制造"在前工业时代曾有过的辉煌历史,"中国制造"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何去何从,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对峙中怎样诠释中华民族文化审美情结并付诸创新,却是关注与思考的要旨所在。
孔德明
关键词:本土化和谐视域美发中华民族文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