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
- 作品数:24 被引量:114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哲学宗教更多>>
- 单侧听力损失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一例报告
- 2011年
- 1临床资料
患儿,男,5岁。2010年4月18日晚其母发现其右耳无听力,遂于第二日来安徽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检查:双耳鼓膜稍内陷。声导抗检查示左侧C型鼓室导抗图,0.5~4.0kHz声反射正常;右侧As型,鼓室压偏负,
- 张波孙敬武
- 关键词: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听力损失声导抗检查单侧耳鼻咽喉科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治疗
- 2012年
- 目的评估BBPV患者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48例BBPV患者应用改良Epley手法和Barbecue 360°体位翻滚法进行手法复位治疗,进行随访观察1年。结果 148名患者中,单侧后半规管BPPV(PSC-BPPV)患者102例,双侧PSC-BPPV 13例;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HSC-BPPV)19例;单侧前半规管BPPV(ASC-BPPV)7例,双侧ASC-BPPV 3例;混合型BP-PV 4例。手法复位后,1年治愈率为94.59%,PSC-BPPV为93.91%,HSC-BPPV为94.74%,ASC-BPPV为100.0%,混合型BP-PV治愈4例,复发率为4.05%。结论 BPPV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方法简单,见效快,复发率低,可作为BPPV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
- 张波罗彬刘晓薇沈芳李萍孙敬武
-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疗效
- 良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分析
- 刘晓薇孙敬武张波管锐瑞吕红梅
-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电极植入入路的选择
- 孙家强孙敬武侯晓燕张波罗彬
- 圆窗入路人工耳蜗植入临床应用
- 孙家强孙敬武侯晓燕陈建文张波汪银凤许为青王胜军
- 人工耳蜗植入(CI)是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甚至全聋患者重建听力,回到有声世界的最重要的有效治疗手段。1979年美国House耳科研究所开展了首例单道CI,1995年中国首次开展了多道CI,国内数万余例患者已接受了多...
- 关键词:
-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电极植入径路的选择
- 孙家强孙敬武侯晓燕张波罗彬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3
- 2018年
-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经手法复位治愈后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2例确诊的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1例,女141例,年龄25~88岁,平均54.78±13.73岁;在成功手法复位后随访至残余头晕症状消失,统计患者残余头晕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记录并比较有无残余头晕组患者年龄、性别、侧别、复位治疗前眩晕持续时间、是否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是否有复发、受累半规管及眼震的潜伏期和持续时间,统计分析上述因素中可能导致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结果 202例中手法复位治疗后无残余头晕的患者89例(44.05%,89/202),有残余头晕的患者为113例(55.94%,113/202),随着时间推移,残余头晕例数逐渐减少,持续时间7~21天,平均为5.77±6.01天;有、无残余头晕组年龄、性别、复位治疗前眩晕持续时间、是否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及是否有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受累半规管、眼震的潜伏期和持续时间及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长者和复位治疗前眩晕持续时间长是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结论成功复位治疗后多数BPPV患者在一月内残余头晕症状逐渐消失,提示这种残余症状多为自限性;复位治疗前眩晕持续时间长及年长者易发生残余头晕;BPPV一经确诊应及时治疗,对于老年人BPPV应给于足够重视。
- 刘晓薇孙敬武张波管锐瑞吕红梅
- 关键词:手法复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裸眼及视频眼震图下眼震特征及定位诊断分析
- 张波孙敬武
- 18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听力随访
- 目的 随访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患者的听力学变化,为更好地保护LVAS患者的听力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07年7月至2014年8月在安徽省立医院...
- 张波沈芳李萍孙敬武
- 健康医疗大数据信息安全体系研究
- 2020年
- 健康医疗大数据的良好利用,对整个健康卫生领域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有一个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良好利用的前提。一个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才可以让健康医疗大数据更好地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造福社会。一个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可以增强医疗健康大数据技术保障能力,有利于信息安全基础性工作,加快医疗健康大数据安全软硬件技术产品研发和标准制定,提高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和应对能力。在平衡创新发展与信息安全关系的同时,有利于建立医疗健康大数据安全管理规则、管理模式与管理流程,引导医疗健康大数据安全可控和有序发展 [1] 。信息安全体系由一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弥补、相互推动、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信息安全保障要素组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有机的信息安全体系的作用力远远大于各个信息安全保障要素的保障能力之和。在此框架中,以信息安全策略为指导,融和了安全技术、安全风险管理、安全组织与管理和运行保障 4 个方面的安全体系,以此达到系统可用性、可控性、抗攻击性、完整性、保密性的安全防护目标。
- 张波
- 关键词:访问控制数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