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切除
  • 11篇脾切除
  • 6篇细胞
  • 3篇亚群
  • 3篇手术
  • 3篇栓塞
  • 3篇脾栓塞
  • 3篇脾栓塞术
  • 3篇细胞亚群
  • 3篇免疫调节
  • 3篇免疫应答
  • 3篇T细胞
  • 3篇T细胞亚群
  • 3篇部分脾栓塞
  • 3篇部分脾栓塞术
  • 2篇单核
  • 2篇脓毒
  • 2篇脾切除后
  • 2篇切除后
  • 2篇网状内皮系统

机构

  • 18篇苏州医学院附...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苏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8篇成军
  • 15篇陈易人
  • 4篇胡振雄
  • 4篇李德春
  • 3篇曹苇
  • 3篇桑士标
  • 2篇吕光成
  • 2篇陆云彪
  • 2篇鲍君杰
  • 2篇何广仁
  • 2篇钱海鑫
  • 1篇周世南
  • 1篇花承桂
  • 1篇吴德明
  • 1篇周顺泉
  • 1篇徐庚达
  • 1篇汪智卿
  • 1篇董慎安
  • 1篇马文雄
  • 1篇朱祖明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苏州医学院学...
  • 2篇江苏医药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国外医学(免...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核技术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实用外科杂志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苏州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0
  • 2篇1996
  • 4篇1995
  • 2篇1994
  • 3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0
  • 3篇198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脾切除对免疫应答和调节的影响
1995年
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含有B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38%,T细胞占35%,约有45%的抑制性T细胞(Ts或CO3)分布在脾脏。脾脏在免疫应答和细胞介导的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脾切除势必导致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但目前对其病理生理仍不明了。本文采用颗粒抗原绵羊红细胞(SRBC)刺激大鼠,以研究脾切除后对初级免疫应答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
成军陈易人
关键词:脾切除免疫应答免疫调节
部分脾栓塞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1989年
1979年Spigos首倡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脾亢获得成功。保留部分脾脏功能,避免脾切术后的凶险感染;并发症少于全脾栓塞,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非手术疗法。一、栓塞方法按Seldinger操作法,在硬膜外或局部麻醉下经股动脉或腋动脉插管,选择性进入牌动脉(SA),作SA造影观察脾脏大小,脾、胰动脉走向和形态;注入2×2mm^2Gelfoam20~40块,栓塞1/3~2/3脾脏。Gel-foam碎块预先浸于100万u青霉素+80mg庆大霉素100ml生理盐水中(儿童5万u青霉素+12mg庆大霉素)。栓塞剂除用Gelfoam外,还有无水乙醇、葡萄糖、硅橡胶球,聚乙烯醇、
成军钱海鑫陈易人吕光成
关键词:部分脾栓塞术脾机能亢进
脾切除对单核吞噬系统的影响被引量:3
1994年
观察了Wistar大鼠脾切除后在伴有或不伴有脓毒症情况下,单核吞噬系统(MPS)清除99mTc亚锡植酸钠功能以及血浆纤维连结蛋白(PFn)和透明质酸(HA)的变化。结果表明脾切除后,尤其合并感染时,肝脏不能完全替代脾脏功能,出现肝Kupfer细胞吞噬能力减弱,血中除半衰期延长,肝脏器官和每克组织c/min值百分率减少;其变化与PFn相对降低及HA急剧增加有关。首次提出HA增高参与了脾切除后MPS、免疫功能受抑和脾切除后凶险感染的发生。
成军陈易人胡振雄李德春
关键词:脾切除透明质酸MPSPFN
大鼠脾切除对免疫应答和调节的影响被引量:2
1995年
对四组大鼠假手术、50%脾切除、75%脾切除和全脾切除后2、4和6周,腹腔注射绵羊红细胞,检测初级免疫应答的血清溶血素含量(OD值)、T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细胞。结果说明,脾切除(含75%脾切)可减弱机体初级免疫应答,影响T细胞亚群,损害体液和细胞免疫。保留50%脾脏可保留全部脾脏功能。
成军陈易人陆云彪施从先
关键词:脾切除免疫应答免疫调节T细胞亚群
脾切除对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1995年
观察Wistar大鼠脾切除后在伴和不伴脓毒血症情况下,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PS)清除99mTc亚锡植酸钠的功能及血浆纤维连结蛋白(PFN)和透明质酸(HA)的变化。结果脾切除后(尤其合并感染时),Kupffer细胞吞噬力减弱,血中清除半衰期延长,肝脏器官和每克组织cpm值百分率减少,这与PFN相对降低、HA急剧增加(P<0.05)有关.提出,HA增高参与了牌切除后MPS的机能改变、免疫功能受抑和出切后凶险感染的发生.
成军陈易人胡振雄李德春曹苇桑士标何广仁鲍君杰
关键词:脾切除脓毒血症单核巨噬细胞纤维连结蛋白
^(99m)Tc-植酸钠示踪法测定脾切除后网状内皮系统功能的变化
1996年
用99mTc-植酸钠示踪法测定Wistar大鼠脾切除后伴有或不伴有脓毒症情况下网状内皮系统(RES)的功能,同时观察了血浆纤维连接蛋白(PFn)和透明质酸(HA)的变化。结果发现脾切除后,尤其合并感染时,血中清除半衰期延长,吞噬指数K值、肝脏吞噬功能降低,PFn减少,HA浓度升高;这些均与RES功能受抑及脾切后感染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桑士标董慎安江一民成军
组织因子、凝血酶受体和血栓调节蛋白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 研究组织因子 (TF)、凝血酶受体 (TR)和血栓调节蛋白 (TM )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细胞化学和Northern印迹分析方法。结果 每个抗原都在细胞膜及 (或 )细胞浆中有特征性的免疫反应 ,TF和TR主要在细胞浆 ,TM在细胞膜。TR表达越多 ,TM表达越少。TRmRNA在野生型胰腺癌细胞株中表达 ,凝血酶和水蛭素均降低TRmRNA的表达量。凝血酶可致人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 2和Panc 1DNA合成增加 (P <0 .0 5 ) ,在凝血酶刺激 0 .5和 6h时达高峰。结论 胰腺癌细胞的TF、TR和TM表达参与了胰腺癌的血液高凝状态。
成军朱国静丁义涛陈易人
关键词:凝血酶受体TM
胃癌手术治疗的探讨──附54例分析
1989年
胃瘤手术治疗是有效方法,而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疗效不一。本组54例胃癌早期7.4%、进展期92.6%,胃癌位于窦部64.1%,体部29.63%,底部5.56%。手术总切除率72.22%,淋巴结总转移率16.77%,而窦、体、底部之淋巴结转移率15.95%、、17.24%、35.71%,胃底部淋巴结转移率高。进展期胃癌侵润浆膜及胰包膜机会多。胃癌扪及腹块切除率55%较未扪及腹块切除率82.36%显著减少。本组根治术均采用船曳孝彦介绍胃癌根治术-胃小弯全切或近全切除R_2或选择性R_3胃切除术,如胃癌后壁侵及胰包膜或横结肠系膜时,应附合网膜束切除,可减少癌组织之遗留。本组近侧端残癌发生率10.2%,分析原因胃切除范围不够。
周顺泉周世南李德春成军王菊慧朱祖明吴德明马莉
关键词:胃癌手术淋巴结转移率胃切除术胃小弯横结肠系膜
脾切除对网状内皮系统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1994年
本研究通过对Wistar大鼠脾切除后在伴或不伴脓毒症情况下,网状内皮系统(RES)清除Tc-99m亚锡植酸钠功能以及血浆纤维连接蛋白(PFn)和透明质酸(HA)变化的观察;结果发现脾切除后,尤其合并感染时,不仅脾脏吞噬清除能力丧失,而且肝脏不能完全替代脾脏功能,出现肝脏Kupf-fer细胞吞噬能力减弱,血中清除半衰期(T/2)延长,肝脏器官和每克组织cpm值百分率减少;可能与PFn相对降低、HA急剧增加(P<0.05)以及其它脾源性因子(如细胞因子、PGE、Tuftsin等)变化有关,首次提出HA增高参与了脾切除后RES、免疫功能受抑和脾切除后凶险感染(OPSI)的发生,值得深入研究。
成军陈易人胡振雄李德春曹苇桑士标何广仁鲍君杰
关键词:脾切除脓毒症网状内皮系统
脾切除对免疫应答和调节的影响
1996年
本文通过对假手术(SO)、50%脾切除(50%S_x)、75%脾切除(75%S_x)和全脾切除(TS)的4组大鼠在术后2、4和6周,腹腔注射绵羊红细胞(SRBC),检测其初级免疫应答的血清溶血素含量(OD值)、T细胞亚群及IL-2R。结果TS、75%S。组2、4、6周OD值明显下降(P<0.05),而50%S_x组则与SO组无明显差异(P>0.05);TS组术后4、6周,75%S_x组6周的Th细胞、T_h/T_s比值下降(P<0.05),T_s细胞增多(P<0.05),50%S_x组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P>0.05),但是TS组6周的T_h细胞和T_h/T_s比值均比4周有所上升。IL-2R细胞各组均无变化(P>0.05)。表明脾切除(包括75%S_x脾切)可导致机体初级免疫应答的抗体产生减少T细胞亚群及其比例改变,使体液和细胞免疫损害。同时,保留50%脾脏则能完全替代脾脏功能。
成军陈易人陆云彪严冠敏
关键词:脾切除免疫应答免疫调节T细胞亚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