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扎西英派

作品数:80 被引量:129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3篇免疫
  • 11篇黏膜
  • 10篇仔猪
  • 9篇断奶
  • 9篇双峰驼
  • 9篇细胞
  • 9篇肠黏膜
  • 8篇淋巴
  • 8篇腹泻
  • 7篇细胞免疫
  • 7篇红细胞免疫
  • 7篇病理
  • 6篇断奶仔猪
  • 6篇牦牛
  • 6篇免疫功能
  • 6篇标签
  • 6篇病理学
  • 6篇病理学观察
  • 5篇形态学
  • 5篇妊娠

机构

  • 39篇西北民族大学
  • 33篇甘肃农业大学
  • 13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西北师范大学
  • 5篇西藏农牧学院
  • 3篇甘肃中医药大...
  • 2篇青海大学
  • 1篇青海省畜牧兽...
  • 1篇塔里木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79篇扎西英派
  • 19篇王雯慧
  • 15篇祁珊珊
  • 15篇何晚红
  • 14篇霍生东
  • 14篇蒲万霞
  • 13篇王玲
  • 13篇陈士恩
  • 12篇台立峰
  • 12篇关飞
  • 11篇高强
  • 11篇许小红
  • 11篇孟晓琴
  • 10篇张涛杰
  • 9篇魏锁成
  • 9篇蔡勇
  • 8篇杨祎程
  • 7篇杨妍梅
  • 7篇邓海平
  • 6篇孙艳芳

传媒

  • 6篇黑龙江畜牧兽...
  • 4篇中国兽医科学
  • 3篇动物医学进展
  • 3篇西北民族大学...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中国家禽
  • 2篇甘肃畜牧兽医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兽药杂志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特产研究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国外畜牧学(...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1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0
  • 14篇2009
  • 7篇2008
  • 9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1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卓越农林人才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被引量:1
2020年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于2014年获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改革项目,结合专业特点,制定了独具特色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全过程、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方面提出了改革创新的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今后在实践育人环节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为培养真正的应用型卓越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陆会宁臧荣鑫霍生东戴洪伟高丹丹扎西英派陈伟基
成年牦牛感染扩展莫尼茨绦虫的局部免疫细胞学反应被引量:2
2009年
为明确扩展莫尼茨绦虫感染成年牦牛所引起的免疫细胞学反应及致病作用,对感染牛的寄生部位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并同正常成年牦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扩展莫尼茨绦虫成虫仅寄生于牦牛的小肠。寄生部位的黏膜可见少量出血点,表面附有较多黏液,散在直径2-3 mm的溃疡灶,小肠黏膜集合淋巴小结较对照组发达,数量明显增多。光镜下可见小肠黏膜出血,部分黏膜上皮坏死、脱落,局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增生明显,黏膜层嗜酸性粒细胞大量浸润,浆细胞、杯状细胞和嗜银细胞显著增生,黏膜下层血管周围肥大细胞增多。非寄生部位的组织及器官无明显病变。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寄生部位的肠绒毛断裂或脱落,圆顶区的数量较对照组多,圆顶区滤泡相关上皮中M细胞的数量也较对照组多。研究证实,扩展莫尼茨绦虫感染可引起成年牦牛感染部位强烈的免疫细胞学反应,表明成年牦牛肠道黏膜的抗感染能力较强,故寄生虫对其致病作用较弱。
祁珊珊王雯慧赵晋军高强许小红扎西英派何晚红台立峰关飞杨祎程
关键词:扩展莫尼茨绦虫免疫细胞
静宁鸡PPARα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为阐明静宁鸡PPARα基因的结构及功能,根据NCBI上登录的原鸡PPARα基因的CDS序列设计引物,以静宁鸡肾脏为材料采用PCR的方法,对目的基因进行克隆,并测序。根据测序的结果,采用各类分析软件,对所获得的DNA片段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克隆了静宁鸡PPARα基因的全长CDS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CDS全长1 407 bp,所编码的蛋白质包含468个氨基酸。其分子量为52 300,等电点为5.85。在二级和三级结构上,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蛋白的主要结构形式。PPARα蛋白是一个亲水性蛋白质,不存在跨膜区域,不含信号肽,没有N-糖基化位点,但存在16个O-糖基化位点,存在25个丝氨酸(Ser)磷酸化位点、12个苏氨酸(Thr)磷酸化位点和6个酪氨酸(Tyr)磷酸化位点。静宁鸡PPARα蛋白在第100~168个氨基酸之间有1个ZnF_C4结构域,在第264~449个氨基酸之间有1个HOLI结构域。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静宁鸡PPARα基因与原鸡的亲缘关系最近。静宁鸡PPARα基因的成功克隆和功能预测为进一步研究PPARα基因在静宁鸡脂肪代谢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
杨妍梅李玉覃圣蒋刘芽赵金潭陆晓东熊杰陈伟基扎西英派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分析
一种小鼠固定架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鼠固定架,包括底座、支撑架、固定板,在固定板上设置有鼠固定筒,所述鼠固定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为两端开口的圆筒,在筒体内设置有前限位体和后限位体;在固定板上安装有臀托;在固定板上设置有鼠尾固定座,鼠尾固...
阿依木古丽·阿不都热依木蔡勇扎西英派陈士恩魏锁成
文献传递
妊娠期和产后乏情期牦牛卵巢蛋白组学分析
引言牦牛繁殖性能较低,通常为两年一胎或三年两胎,大多数牦牛分娩后易进入产后乏情状态,呈不发情表现。造成哺乳动物产后乏情的外部原因有饲喂状况、温度气候、品种年龄和疾病等,但造成牦牛产后乏情的关键生物因子及影响机制并不明确。...
麻俊渊王进娥李洋胡凇茗陈舟李书元杨妍梅扎西英派霍生东
标签(蕨麻猪肝)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标签(蕨麻猪肝)。;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袋装蕨麻猪肝的外包装标签。;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图案与色彩的结合。;4.最能表明本外观设计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主视...
张涛杰扎西英派陈士恩霍生东
一起荷斯坦奶牛乳头瘤病诊断及其病毒基因型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牛乳头瘤病毒是一种能够引起牛发生皮肤乳头状瘤、纤维素瘤、膀胱和食道癌的DNA病毒,现已在牛群中广泛传播,对牛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为了诊断甘肃某荷斯坦奶牛场300多头泌乳期奶牛乳头突发疣状物的病因,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组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和基因测序技术,对患有疣状物的奶牛进行综合诊断。结果表明,乳头患疣状物奶牛的其它部位无类似生长物,无发烧、疼痛等异常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HE检测疣状物呈现角化过度和细胞空泡化现象,这与牛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组织病理变化相似,并且用PCR方法获得了牛乳头状瘤病毒L1基因,测序比对结果显示为乳头瘤病毒7型基因,核苷酸同源性达98%以上。因此,本次荷斯坦奶牛乳头突发疣状物为乳头瘤病毒7型感染引起的,这是甘肃地区首次发现该基因型乳头瘤病毒,应引起奶牛场与防疫部门的重视。
孙普马雪青李平花朱新荣扎西英派白兴文包慧芳卢曾军刘在新
关键词:乳头瘤病毒基因型
贝氏莫尼茨绦虫感染绵羊对小肠局部黏膜淋巴组织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研究贝氏莫尼茨绦虫自然感染绵羊对小肠黏膜免疫组织的影响,分别从宏观、微观及亚微观水平对自然感染贝氏莫尼茨绦虫的成年绵羊(感染组)肠道进行了细致地观察,并与正常成年绵羊(正常组)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感染组肠道所见虫体平均长度为1.5m,头节主要吸附在空肠淋巴集结分布丰富的部位,一般寄生数量为1~2条。眼观,虫体寄生部位黏膜增厚,表面有大量灰白色黏液附着,其间可见点状出血。镜下,局部黏膜上皮脱落,而在完整的黏膜上皮处,其上皮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的数量都明显增多;固有层内毛细血管充血,淋巴细胞、浆细胞、弥散淋巴组织以及肠腺杯状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头节寄生处部分肠腺坏死;黏膜下层淋巴小结、淋巴集结显著增生,部分增生凸入固有层形成新的圆顶区;固有层与黏膜下层以及黏膜肌层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扫描电镜下,感染组肠黏膜上皮脱落;贝氏莫尼茨绦虫头节呈椭球状,有4个吸盘,无顶突,小沟,表面覆盖一层致密的微绒毛。研究结果表明,肠黏膜增厚,主要是局部黏膜免疫相关细胞在寄生虫虫体表面覆盖的微绒毛的不断刺激下,机体抗感染自身组织增生所致。成年绵羊对抗贝氏莫尼茨绦虫的感染可能是通过黏膜免疫相关组织增生来加强局部免疫力而实现的。
杨祎程王雯慧祁珊珊何晚红扎西英派张旺东张林江
关键词:绵羊致病作用
洛神花多糖对大鼠急性肝损伤干预作用被引量:7
2020年
研究洛神花多糖提取物对Wister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干预作用。首先采用乙醇灌胃法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将成模大鼠分为模型组、实验组(洛神花多糖1.0、2.0、4.0、8.0 g/kg组)、阳性对照组("海王金樽"解酒药10 mg/kg BW),以健康大鼠作为正常组,持续治疗7 d,颈动脉采血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脂酶(ALP)和胆碱酯酶(CHE)的活力及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称量各组大鼠肝脏重量,计算肝脏指数,以及肝脏组织切片的观察;对洛神花多糖提取物对急性肝损伤大鼠干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4.0 g/kg洛神花治疗组血清中ALT、AST、ALP活力均极显著降低(P<0.01),TP、GLB含量显著降低(P<0.05),CHE活力显著增高(P<0.05),洛神花多糖提取物对ALD大鼠体重具有一定稳定作用,能有效减少胃黏膜组织溃疡、减轻肝脏肿胀与肝细胞变性坏死情况。因此洛神花多糖提取物对急性肝损伤大鼠具有良好的干预治疗作用和保肝能力,具有良好开发应用潜力。
孙华林田奎蓉贺梦凡方安才黄小娥扎西英派刘俊林
关键词:谷草转氨酶急性肝损伤胆碱酯酶
“断奶安”对仔猪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2008年
王玲蒲万霞扎西英派李芸孟晓琴程胜利孟聚诚华兰英
关键词:红细胞免疫功能断奶机体免疫系统仔猪幼畜腹泻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