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峰
- 作品数:41 被引量:123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甘薯产业化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粮、能兼用型甘薯新品种桂粉2号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4
- 2012年
- 甘薯新品种桂粉2号是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用富硒11作母本,桂薯2号等8个甘薯品种作父本,自然受粉获得杂交种子选育而成。2006、2008年参加广西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各点综合表现良好。2008~2010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南方薯区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稳定性好,适应性广,在广西各地和西南部分地区均可种植,该品种高产、高淀粉、优质、抗病、综合性状好,尤其优质、高淀粉产量是本项目核心技术创新的难点,既可作粮食又可作能源原料。适宜种植密度为3 000~3 200株/667 m2。
- 陈天渊黄咏梅李慧峰李彦青吴翠荣卢森权马琳
- 关键词:甘薯品种选育
- 紫色甘薯桂紫薯1号的选育及栽培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桂紫薯1号是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紫色甘薯品种,2010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鲜薯产量较高,干物率高,食味较好,鲜薯花青素含量较高,薯皮鲜紫色,颜色亮丽,适宜作为鲜食型品种在生产上应用。该品种的薯形随生育期的不同有较大差异,生育期90d时,薯形呈纺锤形,较细长,不饱满;生育期为120d时薯形呈短纺锤形,中间稍粗,两端稍细,薯形均匀美观,中薯率高;生育期150d时,薯形呈短圆柱形,大薯较多,薯形不美观。生产上如作为鲜食甘薯销售,宜在生育期为120d左右收获,如作为烘烤甘薯或加工等其他用途的,可适当延长生育期,可获得更高产量。
- 黄咏梅李慧峰李彦青吴翠荣滑金锋陈天渊卢森权
- 关键词:甘薯选育栽培
- 玉米与甘薯间套作种植模式效益研究被引量:14
- 2011年
- 为探索单位耕地面积产值最高的种植模式,以单作玉米和单作甘薯为对照,研究玉米与甘薯间套作不同的种植模式。分四大类型进行,分别为单作玉米、单作甘薯、间作和套作,其中间作又分三个模式,玉米与甘薯种植行比为2∶1,2∶2,2∶3,套作分4个模式,甘薯以不同方式和密度套种在玉米行间,共计9个模式。结果表明,各类型产值高低顺序为单作甘薯>间作>单作玉米>套作,在9个种植模式中,以模式3玉米间作甘薯,玉米与甘薯行比为2:3的种植模式产值最高,是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
- 黄咏梅陈天渊李彦青吴翠荣李慧峰卢森权
- 关键词:玉米甘薯间套作
- 2014-2015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广西试点报告被引量:2
- 2016年
- 通过筛选国家区试南方薯区参试甘薯新品种,为甘薯新品种选育和甘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2014-2015年,在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广西试点对10个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记载甘薯地上部性状特征,测定甘薯新品种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食味、病害抗性等。10个甘薯新品种中,普薯32号鲜薯产量达42486.30 kg/hm^2,比对照增产21.5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福薯604鲜薯产量达39 519.60 kg/hm^2,比对照增产13.05%,增产达显著水平。普薯32号、福薯604、桂薯11-196和龙薯31号薯干产量分别为11 400.9、11 179.65、10 759.65和9864.23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29.33%、26.82%、22.06%和11.9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干物率以湛薯11最高,为31.72%,比对照增加24.61%,达极显著水平;其次是莆航薯1号,为31.63%,比对照增加24.26%,达极显著水平;桂薯11-196居第3位,为29.61%,比对照增加16.30%,达极显著水平。湛薯11熟食味最好,评分为88.75;其次为桂薯11-196、榕薯819,评分均为87.5。福薯604、广薯214、湛薯11、泉薯17和龙薯31号3种病毒(薯瘟病、蔓割病和疮痂病)均抗。淀粉型新品种桂薯11-196和广薯214整体表现较好,兼用型新品种普薯32号、福薯604和龙薯31号整体表现较好,适合在广西地区大面积种植。
- 滑金锋陈天渊黄咏梅李彦青吴翠荣李慧峰
- 关键词:国家区试甘薯抗性食味
- 一种对甘薯小象甲进行RNAi的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甘薯小象甲RNAi装置,还公开了一种对甘薯小象甲进行RNAi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靶标基因的序列设计和合成dsRNA;取甘薯小象甲成虫置于的甘薯小象甲RNAi装置中,盖上盒盖;将...
- 滑金锋陈天渊李慧峰黄咏梅李彦青廖金秀银捷梁耀文马开彪张世刚王典杰陈洪超
- 小象甲抗性鉴定方法及不同品种甘薯抗性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索甘薯品种对小象甲抗性的鉴定方法,并对不同甘薯品种进行抗性鉴定,为选育抗小象甲的甘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制定不同的抗性指标,在单因素变量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网室和实验室试验,对泉薯17、榕薯819、福薯604、广薯214和普薯32号5个不同甘薯品种小象甲危害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检测不同甘薯品种对小象甲的抗性。【结果】明确了茎叶和薯块危害减退率相关抗性指标,制定了高感、感、抗、中抗、高抗5个抗性级别。甘薯品种的茎叶比薯块危害指数较轻,差异不显著。除泉薯17和广薯214外,其余品种之间危害指数差异显著。两年的危害减退率差异不大,普薯32号平均为21.17、泉薯17为38.78、广薯214为48.00、福薯604为70.91。【结论】以榕薯819为对照,普薯32表现为中抗,泉薯17和广薯214为感,福薯604为高感,该方法可对不同甘薯品种的小象甲抗性进行有效检测。
- 滑金锋黄咏梅李彦青吴翠荣李慧峰陈天渊
- 关键词:小象甲甘薯品种抗性鉴定
- 甜糯玉米与甘薯套作模式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研究甜糯玉米/甘薯套作的最佳模式,以探索最适宜广西本地的甘薯种植模式。结果表明,单作甘薯产量均高于套作的甘薯产量,桂薯131提高套作玉米产量5.06%。广87品种无论套作还是单作的产量均高于其他品种。
- 张玉吴翠荣陈天渊黄咏梅李彦青李慧峰滑金锋
- 关键词:甘薯玉米套作
- 一种甘薯小象甲的人工饲料及其制作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薯小象甲的人工饲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琼脂粉70‑100份、甘薯粉140‑200份、干酪素15‑25份、纤维素11‑20份、右旋葡萄糖30‑50份、酵母提取物5‑10份、混合盐1.5‑3份、蔗糖8...
- 滑金锋黄咏梅李彦青李慧峰吴翠荣陈天渊
- 文献传递
- 甘薯小象甲的CforOBP36基因、编码蛋白及其dsRNA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甘薯小象甲的CforOBP36基因、编码蛋白及其dsRNA和应用,CforOBP36基因核苷酸序列为CforOBP36 ID No.1,该基因在维持甘薯小象甲正常的嗅觉识别过程中发挥重要...
- 滑金锋陈天渊李慧峰黄咏梅李彦青廖金秀银捷梁耀文马开彪张世刚王典杰陈洪超
- 不同菜用甘薯品种茎尖代谢产物鉴定及途径分析
- 2025年
- 为研究代谢产物对甘薯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甘薯茎尖为研究对象,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LC-M)分离鉴定南宁菜、福菜薯18号、桂菜薯1号、桂菜薯2号、福薯7-6和台农71共6种菜用甘薯的差异代谢产物,探讨代谢途径的差异。结果表明,6个甘薯品种共得到差异代谢物4210种,其中上调2229种,下调1981种,表明不同甘薯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差异代谢物涉及的代谢途径主要包括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吲哚生物碱生物合成、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和色氨酸代谢,且不同品种间差异代谢物的积累和代谢途径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推测差异代谢物的积累和代谢途径的差异对甘薯品质起着关键作用。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不同品种甘薯品质差异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 张奕萱李慧峰李慧峰李彦青黄咏梅银捷李彦青肖冬滑金锋
- 关键词:菜用甘薯茎尖代谢产物代谢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