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慧 作品数:36 被引量:269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理学 经济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鲁西南单县盆地钻孔记录的古近纪环境变化 2023年 鲁西南地区的单县盆地盐矿是新发现的小陆块盆地形成的大型盐类矿床,成矿时代为古近纪(主要是始新世中晚期至渐新世)。基于单县盆地YZK-3钻孔(521.7 m)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的分析,探讨单县盆地在古近纪时期的古环境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单县盆地YZK-3孔沉积物水溶元素和酸溶元素及比值的变化反映了湖泊的咸化和淡化过程;2)受热液补给和成岩作用影响,碳酸盐δ18O和δ13C的相关性不适合论湖泊的封闭与开放状态,但变化趋势仍具有古环境意义;3)始新世—渐新世,单县盆地古湖泊经历了淡水湖—咸水湖—盐湖—咸水湖—淡水湖的演化过程,其干旱化趋势明显。全球气候变化是成盐作用的主要驱动机制。 路淑毅 杨斌 李胜荣 宋香锁 杜圣贤 高建飞 张尚坤 李明慧 张伟林关键词:碳氧同位素 古环境 古近纪 发展西部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开发盐湖资源 被引量:6 2002年 西部地区最广泛的资源是盐湖,这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盐类资源、特异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大力开发盐湖资源是发展西部经济的有效途径. 李明慧 郑绵平关键词:西部经济 盐湖资源 旅游资源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和老挝钾盐矿床物质来源新认识 被引量:4 2016年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与泰国—老挝的钾盐矿的成矿关系被认为可能具有同源性,尤其深部热液可能是其重要的物质来源之一。针对该观点氢氧同位素证据缺乏、且深部热液到底是哪种热液尚不清楚的问题,文中根据老挝钻孔ZK2893中石盐包裹体水的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δ^(18)O为-2.3‰~9.5‰,平均值为2.9‰,δD的范围为-78‰^-150‰,平均值为-108.6‰,大部分小于-90‰;在δD-δ^(18)O关系图上,数据点均在交代热液范围内,因此推断,老挝钾盐成矿的深部热液为大气降水与围岩形成的交代热液,围岩提供了重要的成矿物质。此项分析还表明老挝的交代热液温度主要集中在150℃左右,即包裹体形成的温度可能也在150℃左右,云南兰坪—思茅石盐包裹体的捕获温度为145℃左右,最高达170℃,二者比较接近,这为两地钾盐矿同源的可能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李明慧 颜茂都 方小敏 张增杰 孙淑蕊关键词:钾盐 氢氧同位素 青藏高原中部扎布耶茶卡142ka以来石英砂表面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9 2008年 石英抗风化能力强,表面特征保留了许多环境信息,用扫描电镜方法对石英砂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扎布耶茶卡的石英颗粒以次棱角状、次圆状为主,撞击坑、贝壳状断口、平行解理和水下磨光面等机械特征出现频率较高;化学特征有二氧化硅沉淀、蜂窝状溶蚀面、硅质球和蚀坑/洞.石英颗粒经历冲洪积作用,搬运至湖泊后又经历了水下机械和化学作用.在142~60kaBP扎布耶茶卡湖区气候寒冷,但无冰川作用存在,石英颗粒搬运距离近,机械特征主要是强烈的物理风化与冲洪积作用形成的,化学特征与弱的水动力条件有关;8.5~3.7kaBP湖区气候温暖,但变化频繁,湖水进一步成化、退缩,山坡后退变缓,机械特征主要由物理风化及搬运中的碰撞造成,化学特征则与弱的水动力条件和高盐环境有关。 李明慧 康世昌 郑绵平关键词:扫描电镜 湖泊 青藏高原 西藏纳木错沉积物单水方解石出现前后的环境变化 被引量:22 2008年 2005年在西藏纳木错水下60m处钻取一支332cm的湖芯,沉积物皆为灰黑-黑色碳酸盐粘土。对湖芯1cm间隔取样并进行X射线、扫描电镜、Sr/Ca和碳酸盐含量的分析。研究发现,纳木错湖底0~258cm沉积物中出现了单水方解石,扫描电镜下该矿物晶形完好,这是个亚稳定矿物,具有重要环境意义。利用碳酸盐含量(24.12%~54.52%)、Sr/Ca比值(〈0.006)、方解石中Mg含量(MgCO3mol%〈3.325%)、石膏、粘土矿物(伊利石和镁绿泥石)、单水方解石成因和沉积速率讨论了单水方解石形成前后湖泊环境的变化。2.1cal.kaB.P.单水方解石开始出现,此时纳木错湖水性质推断为pH〉8.6,molMg/Ca〉6.5,Ca2+和SO42-离子浓度足以沉淀少量石膏,演化至现代,表层湖水性质为pH:9.4,molMg/Ca=10.03~15.03,SO4^2-浓度较高,Ca2+含量低,不足以沉淀石膏。单水方解石出现之前的3.0~2.1cal.kaB.P.时期,沉积速率低(0.134mm/a),蒸发作用强度不稳定,湖水温度低,矿化度呈上升趋势。该矿物出现后的2.1~1.7cal.kaB.P.时期,沉积速率快(1.639mm/a),矿化度稳定,气温低,1.8cal.kaB.P.温度达到最低值,为气候冷事件的表现。较快的沉积速率(〉1.168mm/a)是纳木错单水方解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碳酸盐沉积加快和入湖碎屑物质增加是沉积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 李明慧 康世昌 朱立平 王君波 张强弓 谢曼平 游庆龙关键词:环境矿物 碳酸盐矿物 湖泊 青藏高原 锂资源的分布及其开发利用 被引量:27 2003年 李明慧 郑绵平关键词:锂资源 地理分布 锂盐 生产工艺 锂电池 西藏扎布耶、秋里南木湖晚更新世以来古气候古环境初步研究 该文着重于扎布耶、秋里南木湖2.415-27.5ka B.P.气候环境变化的高分辨率的研究,论文剖面清楚地记录了其它湖区所没有揭示的暖湿、冷干气候的突变现象,青藏高原对冷气候的放大作用在本区表现明显.主要工作和研究结论为... 李明慧关键词:气候突变 班戈错晚第四纪湖泊发育、湖面变化与藏北高原东南部末次大湖期湖泊演化 被引量:20 2011年 班戈错是因湖面阶段性下降而于晚更新世末期从母湖色林错东部分离出来的小离湖。2003年5—7月,我们对班戈湖沿岸进行了详细的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湖面高程及6条剖面湖岸阶地的水准测量,并采集了沿岸及邻区的湖相沉积物样品进行U系年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班戈错湖岸阶地共6级,其中T1为与色林错分离后所形成,T2至T6的拔湖高度与U系年龄分别为:T2,11.8~29.8m/10.9±1.9~14.8±1.1ka BP;T3,32.4~59.8m/31.1±2.5ka BP;T4,52.4~83.7m/36.3±3.1~38.8±3.7ka BP;T5,82.2~112.9m/35.1±2.9ka B.P.;T6,121.8~139.8m/47.9±3.8ka B.P.,色林错各阶地的高度则应减去与班戈错湖面的高差9m。色林错—班戈错沿岸与纳木错沿岸的6级湖岸阶地在形成时代上可以很好地对比。此外,在藏北高原东南部,还发现了多处晚更新世早中期的高位湖相沉积。据此,可以将藏北高原东南部自MIS5以来的末次大湖期的湖泊演化,划分为125~30ka BP/MIS5e~MIS3a的羌塘大湖期和30~0ka BP/MIS2~1的藏北湖群期。前者又可进一步划分为125~96ka BP/MIS5e~c的羌塘大湖亚期,96~75ka BP/MIS5b~a的羌塘东湖亚期,75~37ka BP/MIS4~MIS3a的大湖退缩亚期及37~30ka BP/MIS3a残留大湖亚期。后者则可分为30~10ka BP/MIS2的湖泊咸化亚期和10~0ka BP/MIS1的盐湖发育亚期。本文还根据自1959年以来历年所测的地形图、遥感图像或数据、水位观测记录、三次水深测量和2003年5月26日的湖水位高程测量等资料,勾绘了班戈错近50年来的湖岸线变迁和湖面高程变化曲线图。研究表明,自1959年至2003年9月的近50年间,班戈错湖面总体上升,但其间经历了先降后升再略有下降的过程,即自1959年至1973年或稍晚,班戈错一直收缩、湖面下降了0.25m,此后湖面总体上升,其幅度可达1.75m。 赵希涛 赵元艺 郑绵平 马志邦 曹建科 李明慧关键词:藏北高原 晚第四纪 湖泊演化 湖面变化 柴达木盆地的盐类矿物、稳定同位素及物源环境分析 李明慧 方小敏 李皎 孙淑蕊 王春虹 王慧玲不同环境下湖泊矿物和湖水性质对碳埋藏的制约——以西藏郭扎错为例 被引量:1 2024年 湖泊沉积物不仅记录了湖泊演化的过程,还蕴含了丰富的碳储量。本文以青藏高原西部郭扎错407 cm长的湖芯为例,探讨了8.7 ka BP以来该湖由淡水湖演变到咸水湖的过程中,有机碳和无机碳沉积通量与储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郭扎错无机碳沉积通量范围为4.6~35.1 g·m^(-2)·a^(-1),平均值为17 g·m^(-2)·a^(-1),无机碳储量范围为2.5×10^(6)~19.1×10^(6) t/a,平均值为9.2×10^(6) t/a,无机碳总储量约为18.5×10^(9) t。有机碳沉积通量范围为1.6~7.3 g·m^(-2)·a^(-1),平均值为4.0 g·m^(-2)·a^(-1),有机碳储量范围为1.5×10^(6)~3.3×10^(6) t/a,平均值为2.2×10^(6) t/a,有机碳总储量约为1.63×10^(9) t。8.7 ka BP以来,三个不同环境演化阶段(8.7~4.0 ka BP,4.0~1.5 ka BP,以及1.5 ka BP至今)中,4.0~1.5 ka BP气候寒冷干旱,湖泊为淡水湖,但无机碳和有机碳的沉积通量和储量都表现为低值。根据碳沉积通量和储量的变化特征发现,无机碳的沉积与碳酸盐矿物成因有关,而有机碳沉积则与黏土矿物的成因有关,二者都与环境、湖水性质变化有关,其中温度对无机碳沉积通量和储量的影响大于盐度的影响,而温度对有机碳沉积通量和储量的影响小于盐度的影响。 李明慧 朱立平 鞠建廷 聂小芳 朱兴环关键词:湖泊沉积物 碳酸盐矿物 黏土矿物 无机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