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翠鸾

作品数:15 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7篇精神分裂症
  • 7篇分裂症
  • 5篇抑郁
  • 5篇儿童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基因
  • 4篇基因多态性
  • 4篇孤独症
  • 3篇抑郁障碍
  • 2篇抑郁症
  • 2篇抑郁症状
  • 2篇营养因子
  • 2篇源性
  • 2篇源性神经营养...
  • 2篇症状
  • 2篇神经营养
  • 2篇神经营养因子
  • 2篇首发
  • 2篇首发精神分裂...

机构

  • 13篇山东省精神卫...
  • 6篇山东大学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15篇李翠鸾
  • 3篇唐茂芹
  • 3篇崔开艳
  • 3篇刘兰芬
  • 3篇杨丽敏
  • 2篇王丽娜
  • 2篇孙萌萌
  • 2篇翟静
  • 2篇乔冬冬
  • 2篇杨楹
  • 1篇简佳
  • 1篇张仁云
  • 1篇刘红岩
  • 1篇高国栋
  • 1篇王汝展
  • 1篇王妍
  • 1篇米国琳
  • 1篇王旸
  • 1篇穆朝娟
  • 1篇张艳

传媒

  • 3篇精神医学杂志
  • 2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山东精神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构化教育训练对孤独症儿童康复效果的研究
本文对结构化教育训练对孤独症儿童康复效果进行了研究。文章将符合入组标准的孤独症患儿123例,首先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所有病例分成两组,再随机抽取一组(63例)为研究组,在专业孤独症训练机构接受结构化教育训练,另一组(60例...
李翠鸾
关键词:儿童精神病教育康复
文献传递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改善癫痫发作患者抑郁症状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改善癫痫发作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将158例伴发抑郁症状的癫痫发作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研究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系统治疗,对照组给予西酞普兰系统治疗,疗程均为4周。入组患者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与不良反应量表(TESS)在基线及治疗后第1、2、4周末分别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与基线相比,研究组HAMD评分在第1周末即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对照组HAMD评分在第2周末才有显著性降低(P<0.05)。在治疗后的第1、2、4周末,研究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的第4周末,研究组临床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和西酞普兰均可有效、安全地改善癫痫发作患者的抑郁症状,而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疗效更好。
刘晓静张艳李翠鸾王旸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西酞普兰癫痫抑郁症状
结构化教育治疗儿童孤独症44例疗效分析被引量:22
2007年
【目的】为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症状,增加社会适应性而进行结构化教育治疗。【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研究方法,对87例孤独症患儿进行研究,其中46例为研究组,在专业孤独症训练机构,接受结构化教育训练,其余41例为对照组,未接受该训练。训练时间每天不少于6 h,个别训练和集体训练相结合,父母全程参与。6个月为一个治疗周期。于治疗前、3个月末、6个月末分别有专业医师指导患儿看护者采用ABC量表、ATEC量表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估。【结果】与训练前相比,研究组治疗结束后ABC量表得分、ATEC量表总分及各项得分均降低,其中ABC量表得分、ATEC量表总分、ATEC量表语言项得分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余各项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ABC量表、ATEC量表及各项得分也降低,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及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结构化教育对孤独症儿童症状的改善是有效的。
李翠鸾翟静杨楹
关键词:孤独症结构化教育
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临床症状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或者住院治疗的164例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估患者的攻击行为,根据MOAS结果将患者分为攻击组(86例)和非攻击组(78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二项Logistic分层回归分析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攻击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2.97(2.46,3.47)mg/L比1.73(1.36,2.10)mg/L]、PANSS总分[(89.27±9.82)分比(83.47±8.04)分]、阳性症状因子评分[33.90(33.01,34.79)分比30.13(29.28,30.98)分]、兴奋激越因子评分[14.12(13.43,14.80)分比7.01(6.41,7.61)分]、MOAS总分[12.85(11.90,13.80)分比2.28(1.36,3.20)分]、言语攻击维度评分[1.28(1.15,1.41)分比0.38(0.27,0.50)分]、财产攻击维度评分[1.47(1.32,1.61)分比0.28(0.15,0.41)分]及体力攻击维度评分[2.01(1.85,2.17)分比0.14(0.01,0.27)分]均高于非攻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攻击组的阴性症状因子评分[24.63(23.64,25.62)分比28.15(26.90,29.40)分]和认知缺损因子评分[10.76(10.24,11.27)分比11.60(10.98,12.23)分]低于非攻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项Logistic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长是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攻击行为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1),PANSS中的兴奋激越因子评分高、血清CRP水平高是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攻击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高、兴奋激越因子评分高是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有攻击行为患者的病程短于非攻击行为患者,可能与攻击行为更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相关。
张仁云张真真范允明崔开艳李翠鸾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C反应蛋白
儿童期虐待与首发抑郁障碍自杀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抑郁障碍是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其终生患病率接近10%.21世纪抑郁障碍将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二大疾病.研究发现,75%的抑郁障碍患者存在自杀观念.因此对于抑郁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研究是该疾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研究以首发...
李翠鸾唐茂芹
关键词:抑郁障碍自杀风险虐待行为儿童期
HTR3A、HTR3B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其临床表型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  本研究将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HTR3A和HTR3B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以及临床表型的关联性。  方法: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病例组,招募符合入组标...
李翠鸾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基因多态性临床表型
文献传递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Va166Met基因多态性与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的关联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基因Val66Met多态性与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的关联性。方法应用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对13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483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基因分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andnegativesyndromescale,PANSS)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BDNFVal66Me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et/Met基因型患者的PANSS总分、焦虑(抑郁)因子分及认知损害因子分均高于Val/Val和Val/Met基因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DNF基因Val66Met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Met/Met基因型者临床症状可能更重。
孙萌萌刘兰芬杨丽敏王妍崔开艳王丽娜李翠鸾乔冬冬王汝展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精神分裂症单核苷酸多态性
72例孤独症的系统综合训练对策及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系统训练对策及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40例孤独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共72例,接受为期6个月的系统综合训练,对照组共68例,暂不接受该系统综合训练。然后分别于研究前、6个月末应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对两组患儿进行效果评估。结果与训练前相比,研究组治疗结束后ABC量表总分及各项得分均降低,其中感觉能力、交往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得分前后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自理能力项得分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系统综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症状的改善是有效的。
刘红岩李翠鸾高国栋
关键词:孤独症
动力性团体心理治疗对住院抑郁障碍患者依恋模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动力性团体心理治疗对住院抑郁障碍患者依恋模式的影响.方法 采用成人依恋量表(AAS)对符合入组标准的抑郁障碍患者进行评估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除接受抗抑郁药物和物理治疗外还接受动力性团体心理治疗,另一组仅接受...
李翠鸾乔冬冬米国琳
关键词:抑郁障碍依恋模式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齐拉西酮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 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齐拉西酮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收治的21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5例。对照组服用齐拉西酮,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每组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测量表(SCoRS)评分以及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 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2%(94/105),高于对照组的79.05%(83/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NSS各分量表评分、SCoR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PANSS各分量表评分、SCo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联合齐拉西酮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崔翠翠陈珍利李翠鸾韩丽吴雪飞李晓靖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重复经颅磁刺激齐拉西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