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召旭 作品数:51 被引量:137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社会学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一种新型骨充填黏合剂的骨修复评价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比较由β-磷酸三钙、聚α-羟基丙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组成的新型骨充填黏合剂与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的骨修复效果。方法选取15只骨骼成熟的健康成年新西兰家兔,手术造成双侧股骨髁损伤,形成腔洞,分别在15只家兔右侧股骨髁处植入新型骨充填黏合剂(观察组),左侧股骨髁处植入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对照组),在术后1、4、12周每组处死5只家兔并取整段股骨髁,骨组织经处理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新骨的形成情况。结果术后1周与术后4周对照组的成骨能力较观察组强,术后12周观察组的骨形成方式与对照组不同,对照组的骨母细胞主要被覆于成骨表面,而观察组的骨母细胞位于成骨的中央,同时观察组的成骨较对照组更成熟。结论采用新型骨充填黏合剂进行骨修复成骨速度较慢,但成骨的结构要优于采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进行骨修复。 付海洋 孟仲恺 杨柳 于秋航 王召旭关键词: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 骨修复 影响异物巨细胞形成的介导因素研究进展 2022年 异物巨细胞(Foreign body giant cell,FBGC)是生物医学材料植入体内后形成的一种突出细胞类型,由巨噬细胞融合而成,是持续微生物感染或不可吞噬异物引发的慢性炎症中标志性组织学特征。FBGC与植入的生物材料的降解和失效有关,是异物反应的关键细胞,控制FBGC形成被认为是防止植入失败的关键,因此FBGC一直是相关研究的热点。虽然促进巨噬细胞黏附发育和支持FBGC形成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但也发现了很多影响其形成的介导因素。本文从FBGC的形成过程、结构功能、影响形成因素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归纳,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异物巨细胞形成的机制,并为寻找其他可能的介导因素提供启示。 刘宇 王蕊 李士杰 王召旭 韩倩倩 姜爱莉关键词:影响因素 无源外科植入物.乳房植入物的专用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代临床使用乳房植入物(或称为乳房假体,乳房植入体和人工乳房等,以下简称植入物)的专用要求。本标准对预期性能、设计属性、材料、设计评价、制造、灭菌、包装和由制造商提供的信息等做了具体说明。同时考虑到植入物的安全... 冯晓明 王雯 方玉 王召旭 王春仁 奚廷斐关键词:外科设备 人工器官 乳房 文献传递 医用纤维蛋白胶亚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007年 按照GB/T16886.1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全身毒性试验的方法,观察了医用纤维蛋白胶对大鼠的全身亚急性毒性反应,其目的是找出纤维蛋白胶毒副反应的靶器官,确定是否有潜在的毒性反应,研究发现纤维蛋白胶浸提液高低剂量连续大鼠腹腔注射给样14天,大鼠一般状况良好,体重增加。给供试品后高剂量雄性和低剂量雄、雌性大鼠的凝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高、低剂量雌雄性大鼠脾脏系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理组织学检查不同剂量浸提液组大鼠脾肿大、充血及生发中心淋巴细胞增生。因此纤维蛋白胶毒性可能的靶器官主要是凝血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脾脏,提示可能有潜在的免疫毒性。 王春仁 王召旭 宋谊萍 彭新杰 奚廷斐关键词:纤维蛋白胶 亚急性毒性 止血 免疫毒性 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在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中的意义 被引量:2 2022年 随着材料科学与免疫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材料被应用于再生医学领域。材料植入组织后引起的炎症反应与异物反应,是组织修复与再生的障碍,也是开展产品生物相容性评价的重要内容。炎症反应的强度及持续时间直接影响生物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和有效性,巨噬细胞是主导炎症反应与纤维化的关键免疫细胞,巨噬细胞的数量与行为能够反映出材料是否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现阶段许多研究以调节、诱导巨噬细胞为目标进行生物材料的改造。因此,生物材料相容性评价也应当重点关注巨噬细胞,以优化、改进现有的生物学评价方法,提高生物相容性评价水平。本文主要综述了生物材料相容性评价的进展和生物材料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重点阐明巨噬细胞在组织修复与异物反应中的“双刃剑”作用,旨在为生物材料评价的相关研究提供优化评价方法、创新评价思路以及相关的理论依据,以推进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 李士杰 姜爱莉 刘宇 王召旭 韩倩倩关键词:生物材料 巨噬细胞 炎症反应 人工生物瓣抗钙化性能检测中阳性对照样品限值的研究 2022年 目的 探索大鼠皮下检测生物瓣抗钙化性能实验中阳性对照样品的限值范围。方法 阳性对照样品为来自不同厂家12批次未经抗钙化工艺处理的牛或猪心包材料。SPF级3周刚断乳Wistar雄性大鼠384只,体质量45~55 g。将12批次384个阳性对照样品植入SPF级3周刚断乳Wistar雄性大鼠背部,8周后取材。干燥至恒质量后用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检测样品的钙含量,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阳性对照样品钙含量数据及其分布特征,并计算出阳性对照样品钙含量的95%参考区间。结果 384个阳性对照样品钙含量最大值29.8%,最小值6.3%,极差23.5%,分组数20,分组组距1.1,均值19.6%,标准差4.3%,符合正态分布,钙含量95%参考区间为11%~28%。结论 建议应用大鼠皮下植入模型以阳性对照8周时钙含量11%为可接受的最低限。 付海洋 于秋航 杨柳 王召旭 陈丹丹 付步芳关键词:生物瓣 抗钙化 阳性对照 《整形手术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标准中蛋白质含量的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建立整形手术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产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标准检测方法,为行业标准YY/T 0962-2014《整形手术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的修订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酸解法处理样品,考察了酸的种类、酸解时间等影响因素,用0.5mol/L硫酸溶液且在(95±5)℃恒温干燥箱45min中将样品完全溶解,利用考马斯亮蓝G-250与蛋白质结合显色的原理,以牛血清白蛋白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在波长595nm处测定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且委托第三方三所实验室对方法进行验证,对数据结果进行双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该方法专属性较高,蛋白浓度在2~10μg/ml,回归方程y=0.0125x-0.0033(r=0.9997),校正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样品测定重复性RSD均值为3.19%,回收率结果98.70%,检出限为0.96μg/ml,四所实验室对同批次样品进行测定,采用双因子方差分析,得到P值为0.253>0.05,认为不同实验室采用同一方法对同批次样品的蛋白测定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测定整形手术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产品中蛋白含量的检测方法。 于浩 姜爱莉 李敏 付步芳 付步芳关键词:蛋白质含量 止血纤维素材料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07年 按照GB/T16886.1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全身毒性试验的方法,观察了止血纤维素材料对大鼠的全身亚慢性毒性反应,其目的是找出止血纤维素材料毒副反应的靶器官,确定是否有潜在的毒性反应,研究发现止血纤维素材料试验液高、中、低三剂量组连续大鼠腹腔注射给样13周,大鼠一般状况良好,体重增加。给供试品后高、中、低剂量大鼠肝脏和脾脏系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理组织学检查各剂量组试验液对大鼠肝脏和脾脏均有不同的病理改变,各试验动物脾脏被大量吞噬泡沫细胞充斥,脾小结及红髓减少;多数肝脏也见灶状泡沫细胞浸润,汇管区尤甚,伴淋巴细胞、窦内皮细胞增生。因此止血纤维素材料毒性可能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和脾脏,提示止血纤维素可能不完全降解而在体内蓄积所致。 王春仁 王召旭 宋谊萍 彭新杰 奚廷斐关键词:止血 亚慢性毒性 纤维素 整形手术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 本标准规定了整形手术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的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由制造者提供的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整形手术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适用范围为面部皮肤真皮层的填充。 王召旭 付步芳 刘丽 章娜 郭学平 蒙一纯 冯晓明 王春仁关键词:外科植入物 不锈钢产品 点蚀电位 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及其降解物的细胞相容性评价 被引量:8 2010年 背景:新型复合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骨组织工程材料,而骨组织工程材料要求其本身及其降解产物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实验在传统的MTT法评价细胞相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从DAN合成周期的角度进行评价。目的:评价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及其酶降解产物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法,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及其降解物对成骨细胞形态学的影响,同时采用MTT比色法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及其降解物对成骨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并尝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材料作用于细胞后细胞周期时相的变化,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评价材料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及其降解物对成骨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影响,对细胞生长和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MTT细胞毒性试验显示原材料及其降解物的细胞增殖率均在80%以上,细胞毒性均为1级,材料对培养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材料与细胞接触后能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G2/M期细胞比例,能增加成骨细胞DNA的合成,促进成骨细胞生长和组织修复。提示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细胞相容性良好,是一种安全的、很有应用前景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郑琪 奚廷斐 陈艳梅 王召旭 万怡灶 高川关键词:细菌纤维素 羟基磷灰石 细胞毒性 成骨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