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宇
- 作品数:70 被引量:383H指数:8
-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 脑出血患者血浆及血肿液MMP-9表达与中风闭、脱证的研究
- 目的:动态观察脑出血(ICH)忠者血浆及血肿引流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既符合 ICH 诊断要点的住院病人共计60例。其中阴闭证22例;阳闭证18例;脱证20例。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酶联...
- 吴成翰皇甫赟杨代和李会忠王谨敏林菊珊吴松鹰王开宇黄绳跃余吉雷惠新严晓华
- 关键词:脑出血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
- 文献传递
- Beclin-1与LC3在胶质瘤细胞C6自噬中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15年
- 组织细胞发生的自体吞噬简称自噬(autophagy),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生理现象,贯穿于生物合成、代谢调节、生长发育及衰退老化的全过程[1].自噬可在细胞所处的稳态环境发生变化时如饥饿、缺乏营养或线粒体功能障碍[2]等情况下被激活.
- 赵建祥于荣国王开宇龚书榕叶勇张颖蕊李小燕
- 关键词:胶质瘤细胞C6自噬LC3自体吞噬细胞发生
- 糖尿病性高血压脑出血锁孔微创手术治疗的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糖尿病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时使用锁孔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该院于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104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开颅手术,观察组接受锁孔微创手术治疗,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出血率、血肿残留率、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均更低;就术后出血率、血肿残留率而言,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锁孔微创手术治疗能够使患者脑部血肿得到有效清除,且不需要大量输血,临床治愈率较高,有助于患者临床转归,值得推广应用。
- 张扬王开宇
- 关键词:糖尿病性高血压脑出血
- 脑出血患者血浆及血肿液TAT含量变化的意义
- 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浆及血肿引流液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表达情况,TAT与出血量、NIHSS评分、Glasgow评分的关系,以了解TAT在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的作用。资料与方法:临床收集既符合...
- 吴成翰杨瑞玲李会忠吴松鹰黄绳跃雷惠新王开宇
- 关键词: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 文献传递
- 36例巨大听神经瘤手术入路探讨
- 2004年
- 刘伯伟王开宇
- 关键词:听神经瘤手术入路外科手术
- 经胼胝体入路显微外科切除丘脑胶质瘤9例被引量:1
- 2010年
- 黄绳跃王开宇
- 关键词:丘脑胶质瘤显微外科切除
- 鞍结节脑膜瘤两种手术方法的探讨
- 2023年
-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入路和单侧额底入路在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手术及术后病理确诊的鞍结节脑膜瘤5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1例患者分为两组,单侧额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额底组)22例,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眶外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肿瘤切除程度、术后视力变化情况,评估两种手术方法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结果肿瘤切除程度、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在额底组和眶外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眶外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额底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具有开关颅简单,组织创伤小,术野清晰足够,手术效果良好等优点,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陈明武郑诗豪王开宇
- 关键词:鞍结节脑膜瘤
- 23例GCS 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体会
- 2004年
- GCS3分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是颅脑损伤中伤情最严重者,死亡率高,如何降低其死亡率和伤残率,一直是颅脑损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我科自1999~2002年救治23例,报告如下。
- 王开宇黄绳跃
- 关键词:GCS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颅内压
- 侧脑室额角造瘘经脉络裂入路清除丘脑出血(附21例报告)
- 2022年
- 目的探讨侧脑室额角造瘘经脉络裂入路在丘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17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应用侧脑室额角造瘘经脉络裂入路清除丘脑出血的21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术前患者丘脑出血血肿量平均(28.95±5.10)ml。血肿分型中,后外侧型12例(57.14%),内侧型5例(23.81%),前外侧型4例(19.05%),无背侧型患者。术后8~24h内患者均复查颅脑CT,提示血肿清除80%~97%,平均(85.90±4.23)%,无术后再出血,围术期死亡2例(9.52%),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颅内感染。19例患者获得随访,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1~2分5例(26.32%),3~4分6例(31.58%),5分7例(36.84%),6分1例(5.26%)。结论侧脑室额角造瘘经脉络裂入路清除丘脑出血手术开关颅简单快速、解剖定位清晰、血肿清除微创且确切。血肿量超过20ml的后外侧型丘脑出血及部分前外侧型、内侧型丘脑出血可能是此手术入路的适应证。
- 陈明武郑诗豪王开宇
- 关键词:丘脑出血
- 急性脑外伤合并间接性视神经损伤4例分析
- 2003年
- 刘从爱王开宇黄绳跃
- 关键词:急性脑外伤合并症间接性视神经损伤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