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萍
- 作品数:27 被引量:123H指数:8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技术创新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液化石油气减压调压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化石油气减压调压器,包括压力调节器壳体、调压膜片、调压杠杆、支撑轴、调压推杆、调压套筒、压力调节器盖、调压弹簧、真空调节接头,压力调节器盖与压力调节器壳体通过调压膜片分成上、下两个腔,上腔是真空调压腔,...
- 邓宝清李理光肖宗成苏岩王惠萍杨卓
- 文献传递
- 小型发动机燃用汽油、乙醇和LPG燃料的排放对比被引量:3
- 2003年
- 对125mL发动机燃用汽油、乙醇和液化石油气(LPG)时的过量空气系数和点火提前角与排放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指出了影响这三种燃料发动机排放性能的敏感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通过对比试验,验证了发动机燃烧乙醇可降低NOx排放浓度.发动机燃烧LPG时,低HC排放的空燃比范围比其它两种发动机空燃比范围广.研究结果可为小型汽油、乙醇和LPG发动机参数匹配提供参考.
- 邓宝清李理光刘巽俊刘志敏王惠萍
- 关键词:乙醇发动机汽油机液化石油气发动机
- 谐振复合增压进气系统的一个简化计算方法被引量:1
- 1998年
- 本文以6缸机为例探讨了压力波相位及振幅与结构参数的关系,通过采用等效管长和等效谐振箱容积修正系统固有频率;采用能量平衡法计算压力波幅,从而为计算探求了一种简化且较精确的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 洪伟王威王惠萍蒋向佩孙济美
- 关键词:谐振复合增压柴油机进气系统
- 液化石油气125cc四行程踏板摩托车开发研究
- 李理光王惠萍刘巽俊邓宝清肖宗成王庆年韩永强王振锁苏伟李官祥崔仑苏岩方显忠刘弈
- 1) 国内首次成功开发符合汽车标准的液化石油气(LPG)125ml四行程踏板式摩托车;2) 首次成功开发符合汽车标准的摩托车液化石油气燃料供给系统,特别是LPG摩托车储气钢瓶及长缝式等比例式空气与燃气混合器;3) 研制开...
- 关键词:
-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踏板摩托车
- 125mL汽油/液化石油气两用燃料摩托车开发研究
- 李理光邓宝清王惠萍肖宗成宫长明苏岩刘巽俊王振锁高继讯付宝林佟庆威崔东升李明刘勇刘克祥
- 1)国内率先开发出符合车辆燃气供给标准的汽油/液化石油气两用燃料摩托车;2)首次成功开发符合车辆标准的汽油/液化石油气两用燃料供给系统。特别是成功开发了比例式汽油/液化石油气两用燃料一体式混合装置和设计出钢瓶轴线非水平布...
- 关键词:
- 关键词:摩托车燃料系统
- 发动机排放净化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排放净化装置。是由装有催化剂的排气消声器和排气缓存器组成,排气缓存器包在排气消声器1的外部,排气缓存器包括缓冲器壳体8、废气导向板6和废气导向管5、以及废气回流管,废气导向板6呈“之”字型交错布置在缓...
- 邓宝清李理光苏岩肖宗成王惠萍
- 文献传递
- 分体式降低发动机排放辅助装置
- 分体式降低发动机排放辅助装置涉及一种发动机排气净化装置。该装置由缓冲器壳体8、废气导向板6和废气导向管5、以及废气回流管组成,所述的废气导向板6呈“之”字型交错布置在缓冲器壳体8内,所述的废气导向管5的外端与排气主管道上...
- 邓宝清李理光苏岩杨卓宫长明肖宗成王惠萍
- 文献传递
- 混合器式液化石油气小型发动机性能研究被引量:11
- 2002年
- 通过对汽油机改装的液化石油气发动机进行实验研究 ,得出了混合器形式对液化石油气发动机的性能有重要影响的结论 ,优选出既便于控制又有利于动力性发挥的等比例混合器 ;台架实验表明 ,通过对压缩比的匹配调整和空燃比的合理控制 ,汽油机改装的液化石油气发动机不用后处理技术就能满足排放法规和噪声法规 ,其动力性仅下降 4 %左右。
- 邓宝清李理光韩永强肖宗成王惠萍刘巽俊
- 关键词:动力性代用燃料液化石油气小型发动机性能试验
- LPG在点燃式发动机上的稀限判别被引量:5
- 2002年
- 介绍了LPG在小型点燃式发动机上应用时稀限判别方法的定义与选取。研究结果表明 :扭矩波动、转速波动、HC排放值和HC升高率都受空燃比的影响 ,并且它们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随着空燃比的变化 ,转速波动变化不明显 ,受发动机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的影响 ,用于判别稀限的HC排放值较难确定 ,因此把扭矩波动和HC升高率作为稀限的判断条件比较合理。
- 王振锁邓宝清李理光肖宗成王惠萍
- 关键词:LPG点燃式发动机
- 基于循环控制的LPG电喷发动机冷起动初探被引量:24
- 2004年
- 基于循环控制策略,利用单循环和多循环燃烧分析方法研究了LPG发动机的冷起动特性。试验在一台四冲程、水冷125mL单缸电控喷射点燃式发动机上进行。通过对冷起动循环的缸压和瞬时转速的实时测量和分析,研究了LPG首次喷射脉宽及着火循环的关系对冷起动着火特性的影响,特别对如何实现可控循环着火进行了基于单次起动喷射脉宽的单循环和多循环燃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冷起动首次着火循环对整个起动过程的HC排放及着火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起动喷射脉宽对冷起动着火特性的影响最大,合理控制起动喷射脉宽和喷射时刻,即可实现"即喷即着"的理想可控循环着火。LPG首次着火循环所需的混合气浓度约是稳定怠速时的2.2倍;单循环起动喷射脉宽起动与多循环起动脉宽起动相比,具有HC排放低和起动可靠性好的优点。在首次喷射之前空转几循环可以使发动机的首次着火循环序数提前,并能提高冷起动可靠性。
- 王振锁李理光宫长明肖宗成王惠萍邓宝清
- 关键词:LPG发动机冷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