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济潍

作品数:12 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管
  • 4篇细胞
  • 3篇增殖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糖尿病足
  • 2篇电刺激
  • 2篇学习记忆
  • 2篇血管性痴呆
  • 2篇血管性痴呆大...
  • 2篇增殖分化
  • 2篇三叉神经
  • 2篇三叉神经痛
  • 2篇神经颗粒素
  • 2篇神经内镜
  • 2篇神经痛
  • 2篇手术
  • 2篇细胞增殖
  • 2篇细胞增殖分化
  • 2篇内镜

机构

  • 12篇山东大学
  • 4篇潍坊医学院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作者

  • 12篇王济潍
  • 7篇李超
  • 5篇王新宇
  • 5篇杨宁
  • 4篇黄斌
  • 2篇李卫国
  • 2篇靖旭
  • 2篇徐淑军
  • 2篇马翔宇
  • 2篇吴海燕
  • 2篇成敏
  • 2篇陈腾
  • 2篇孙金隆
  • 2篇尹青令
  • 2篇陈文
  • 2篇王玉良
  • 2篇李新钢
  • 1篇姜政
  • 1篇冯子超
  • 1篇江玉泉

传媒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功能材料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髓电刺激通过cGAS-STING-mTOR信号通路调节自噬促进血管生成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研究
目的通过构建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糖尿病足溃疡大鼠模型,明确自噬在SCS改善糖尿病足内皮细胞功能中的作用及探索其上游信号通路,为脊髓电刺激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提供理论依据,...
杨宁何延崖赵江丽刘旭臣苏楠靳浩永王济潍黄斌李超王新宇
关键词:自噬
EGb761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中药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大鼠海马齿状回(DG)NSCs增殖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再灌注同时腹腔注射硝普纳建立VD模型,在15 d,1,2,4个月等时间点,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和BrdU和/或神经颗粒素(Ng)标记的免疫荧光单标和双标技术分别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变化和NSCs的增殖与功能分化情况。结果:(1)模型组大鼠的逃逸潜伏期(EL)均明显长于假手术组(P<0.01),药物组大鼠的EL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5),但仍长于假手术组(P<0.01)。(2)免疫荧光标记显示,各个时间点,药物组DG区NSCs在增殖分化的数量、强度和持续时间上,都明显优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结论:EGb761能促进VD模型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显著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王济潍陈文王玉良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神经颗粒素学习记忆增殖分化银杏叶提取物
聚乳酸防粘连膜对晚期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聚乳酸(poly L-lactic acid,PLLA)及其共聚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俱佳,具有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以晚期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CCK-8检测法、粘附能力测定实验、Boyden小室迁移实验、Matrigel胶成血管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法、细胞衰老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染色等方法研究聚乳酸防粘连膜对晚期EPCs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将晚期EPCs种植于聚乳酸防粘连膜上培养一定时间后,细胞的增殖、粘附、迁移、成血管功能均降低,衰老比率增高,而凋亡未见明显差异。该研究结果提示聚乳酸防粘连膜可通过抑制晚期EPCs的功能来预防感染或手术后永久性粘连的发生。
尹青令侯宁宁崔晓栋张爱华孙金隆靖旭吴海燕王济潍成敏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粘附
脊髓电刺激通过增强胞葬作用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研究
目的探究胞葬作用在脊髓电刺激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分子学机制,为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课题组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10例接受脊髓电刺激术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0例未接受脊髓电刺激术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和1...
杨宁赵江丽刘旭臣苏楠靳浩永何延崖王济潍黄斌李超王新宇
关键词:脊髓电刺激
孟德尔随机化和单细胞测序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共同发病机制:衰老神经元中GFRA2表达降低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病(PD)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它们在病理学起源和疾病图谱中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和复杂的相互联系,它们的发生和进展都与神经炎症、线粒体异常和氧化应激有关。此外,这两种疾病主要表...
刘旭臣赵江丽孙清源王济潍李超杨宁王新宇
关键词: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
线粒体相关基因在糖尿足中的作用研究及临床验证
目的探讨线粒体相关基因在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DF)中的作用,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糖尿病足中与线粒体相关的关键基因,并利用临床样本的基因测序数据对结果进行验证。方法选择GEO数据集GSE134431和...
杨宁苏楠赵江丽靳浩永何延崖王济潍李超黄斌王新宇
关键词:糖尿病足线粒体生物信息学生物标志物
Jasplakinolide通过稳定细胞骨架调控内皮细胞功能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细胞骨架稳定剂Jasplakinolide(JA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黏附、迁移、体外成血管能力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JAS(100 nmol·L-1)干预不同时间后,荧光显微镜观察HUVECs细胞骨架的改变。采用CCK-8法、黏附能力测定实验、改良的Boyden小室及Matrigel法分别检测其增殖、黏附、迁移及体外血管形成等功能性指标。结果 JAS对HUVECs细胞骨架的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100 nmol·L-1JAS处理1 h后细胞骨架明显变粗,荧光强度增加。而作用24 h后,细胞骨架聚集为团块状。JAS(100 nmol·L-1)可明显增加HUVECs的黏附、迁移及体外成血管能力,但对HUVECs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 JAS可通过稳定细胞骨架影响HUVECs的生物学特性。
靖旭孙金隆张晓芸唐可欣尹青令吴海燕王金红王济潍成敏
关键词:内皮细胞细胞骨架JASPLAKINOLIDE增殖
铁死亡相关基因在糖尿病足中的作用鉴定及临床验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铁死亡相关基因在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DF)中的作用,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DF中与铁死亡相关的关键基因,并利用临床样本的基因测序数据对结果进行验证。方法选择GEO数据集GSE7014...
杨宁靳浩永赵江丽苏楠何延崖王济潍李超黄斌王新宇
关键词:糖尿病足
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室管膜下区和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动态变化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脑室管膜下区(SVZ)和齿状回(DG)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与功能分化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再灌注同时腹腔注射硝普纳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在15 d,1月,2月,4月等时间点,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和BrdU和/或神经颗粒素(Ng)标记的免疫荧光单标和双标技术分别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变化和NSCs的增殖与功能分化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逃逸潜伏期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延长(P<0.01)。模型组大鼠SVZ和SGZ区BrdU阳性细胞在15 d和1月时间点均较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明显增加(P<0.01),SVZ区在2月和4月时间点BrdU阳性细胞仍多于假手术组(P<0.01),尤其以15 d时间点数量最多。模型组DG区BrdU/Ng双标阳性细胞在1月时间点明显多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VD大鼠SVZ和SGZ区的NSCs增殖在一定时间内明显增强,并可分化为表达Ng的新生神经元,对VD脑损伤后的神经再生与功能修复可能起到部分代偿作用。
王济潍陈文王玉良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学习记忆神经颗粒素
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单纯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3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疼痛缓解程度、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术中35例均在内镜下发现责任血管,平均手术时间为85.6 min;术后疼痛完全消失33例,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随访期间,无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神经内镜能够单独完成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可消除传统显微镜下手术的视野盲区,不易损伤血管、神经,明显减小对正常脑组织牵拉和损伤。故单纯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可作为传统微血管减压术或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的替代手术,有临床推广价值。
王济潍李超陈腾张文华李卫国马翔宇徐淑军李新钢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