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秀华

作品数:23 被引量:171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教育
  • 7篇招生
  • 7篇高校
  • 5篇高考
  • 4篇新高考
  • 4篇综合素质评价
  • 4篇高校人才
  • 3篇学位
  • 3篇隐忧
  • 3篇高校招生
  • 3篇高等教育
  • 3篇高校人才培养
  • 2篇学科
  • 2篇育人
  • 2篇育人机制
  • 2篇院士
  • 2篇招生制度
  • 2篇招生制度改革
  • 2篇志愿
  • 2篇中国科学院院

机构

  • 23篇上海市教育科...

作者

  • 23篇董秀华
  • 4篇王洁
  • 4篇王薇
  • 1篇骈茂林

传媒

  • 6篇教育家
  • 3篇教育发展研究
  • 2篇复旦教育论坛
  • 2篇教书育人(高...
  • 1篇比较教育研究
  • 1篇外国中小学教...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教书育人(校...
  • 1篇教育科学文摘
  • 1篇上海建桥学院...
  • 1篇中国教育政策...
  • 1篇第四届大学评...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媒体时代,高校招生宣传不应变了味
2021年
又是一年招生季,各大高校的招生大战如火如荼。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手段的快速普及,以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为高校招生宣传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高校招生宣传,这项曾经严谨持重的工作,也开始借力新媒体平台越来越多地展现出生动活泼的样子。新媒体平台以其内容形式的丰富多样、推送发布的快速便捷、传播受众的广泛覆盖,以及前所未有的个性化、选择性和互动性,一改传统纸质文本宣传材料的单调与枯燥,受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和追捧。
董秀华
关键词:高校招生宣传招生工作新媒体时代高校人才培养
正在快速扩大的高校“朋友圈”
2019年
链接2019年5月,由浙江大学倡议,联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发起的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成立;6月,由中国矿业大学倡议、近30所全国能源行业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类学院组成的中国高校能源经济管理创新战略联盟成立;7月,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等27所高校组成的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成立……近年来,各类高校联盟不断涌现,高校联盟正日益成为高校校际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机制。
董秀华
关键词:高校联盟粤港澳长三角大学联盟联盟成员
专业调整背景下,高考志愿应理性填报
2020年
专业,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授予学位、指导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需求预测等工作的基本依托。"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2019年度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1672个、审批专业181个(含130个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51个目录外新专业),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47个,撤销专业367个。在此背景下,专业设置和调整呈现何种趋势?今年的高考生应如何理性填报志愿?
董秀华
关键词:修业年限高考志愿人才需求预测学位授予填报志愿
长三角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新机遇与新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国家和世界经济格局中都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年来,该地区不断推进的区域经济合作、联动、协调发展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世人瞩目.长三角区域教育合作、...
董秀华
关键词:教育事业
高校人才流动应合理有序
2020年
高校人才流动的无序现象及其引发的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2017年2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实施工作推进会上疾呼:"东部各高校,请对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手下留情’……挖走这些人才,就是在掘人家的‘命根’!"同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教人厅〔2017〕1号),并召开专题座谈会等,对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提出明确要求。
董秀华
关键词:高校人才
综合素质评价政策实践与功能定位反思被引量:16
2019年
本世纪初,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政策因应我国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进得以提出。近年来,随着新高考改革方案提出高校招生录取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制度设计,使得综合素质评价的人才选拔功能空前凸显。本文主要结合上海市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推进情况,整合前期多方面的调研成果,对综合素质评价政策的演进、凸显人才选拔功能的当前实践及需坚守的功能定位和政策理念等进行专题分析,以期对相关政策的后续完善提供些许参考。
董秀华骈茂林王歆妙王洁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高中学生高校招生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的共识、争议与隐忧
2021年
一、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的若干分歧与争议第一,综合素质究竟该如何评价。就目前各地综合素质评价所列出的基本内容维度来看,有些方面和指标是可以量化的,如劳动志愿服务时间,但也有些指标很难量化,如德育、品德等。有教育专家甚至非常坚决地表示:所有把品德量化的行为注定都是要失败的。也有学校和地区经过实践探索之后得出相类似的判断和结论。
董秀华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志愿服务隐忧德育
上海中外合作办学现状与未来发展透视被引量:30
2002年
董秀华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学科建设办学条件
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如何真正发挥学术激励作用被引量:1
2020年
近年来,博士硕士论文质量低劣的问题受到重点整治,引发社会关注。毫无疑问,学位论文匿名评审极大地防止了水平低劣论文的通过,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令一些学生及导师对学位论文匿名评审的专家资质、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和公平性等提出质疑。如何变革学位论文评审制度,让这一制度发挥真正的学术激励作用?如何引导更多的一线一流专家积极负责地参与论文匿名评审,营造一种良好的学术生态?笔者将就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
董秀华
关键词:学位论文匿名评审硕士论文学术生态
完善科研育人机制 托举创新人才培养
2024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松认为“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让学生更多地参与高水平研究。”高松表示,我们的教育基本上是将过去的知识教给现在的学生,希望他们能够去解决未来的问题。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从而形成创造力。站在未来的风口上,面对技术加速迭代、经济社会快速变革等多因素叠加的不确定性,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必须遵循面向问题、面向需求、面向未来的目标定位,坚持能力导向原则,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董秀华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院士科研育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