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斗斗
- 作品数:95 被引量:683H指数:18
-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不同磷肥对潮土磷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为比较过磷酸钙和磷酸一铵作为磷肥来源对潮土磷素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并分析其改变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原因,采用微区试验,在潮土上设置施用过磷酸钙和磷酸一铵2种磷肥品种,分析了3个不同磷肥用量下,连续施用3 a对小麦玉米产量、磷肥偏生产力、土壤有效磷及无机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施磷水平(P1、P2、P3)下,与施用过磷酸钙处理相比,磷酸一铵处理小麦平均产量分别增加24.9%,19.7%,22.0%,平均偏生产力分别提高31.0,16.2,13.6 kg/kg,玉米平均产量分别增加29.6%,28.7%,32.2%,平均偏生产力分别提高42.1,24.2,25.4 kg/kg,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分别提高9.6%,-3.4%,5.4%。磷酸一铵处理土壤无机磷以Ca_(2)-P、Ca_(8)-P增加为主,其中Ca_(2)-P分别增加13.4%,18.5%,26.1%,Ca_(8)-P分别增加17.2%,21.3%,15.8%,与过磷酸钙处理相比,磷酸一铵处理在3种施磷水平下土壤Ca_(2)-P相对含量分别提高0.25,0.30,0.33百分点,Ca_(8)-P相对含量提高1.73,0.80,3.60百分点;过磷酸钙处理土壤无机磷以Al-P、Fe-P增加为主,其中Al-P分别增加19.1%,23.7%,23.1%,Fe-P分别增加24.9%,23.3%,32.6%,Al-P相对含量比磷酸一铵处理提高1.27,1.19,1.26百分点,Fe-P相对含量提高2.12,2.87,2.49百分点。磷酸一铵和过磷酸钙对土壤Ca_(10)-P、O-P含量无显著影响,但磷酸一铵能降低Ca_(10)-P、O-P的相对含量,分别平均减少2.47,2.07百分点。与过磷酸钙相比,磷酸一铵能够提高潮土土壤小麦玉米产量、磷肥偏生产力、土壤有效磷含量,且磷酸一铵通过提高潮土土壤中有效性高的Ca_(2)-P、Ca_(8)-P含量及相对含量,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
- 王柏寒郭斗斗黄绍敏徐祺豪张珂珂
- 关键词:潮土磷素有效性无机磷过磷酸钙磷酸一铵
- 保护性耕作对小麦-土壤系统综合效应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采用长期定位试验与短期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室内化验分析和数理统计,研究了河南省不同土壤类型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及交换性钾含量,分别提高24.8%、14.3%、7.8%和24.8%;而对小麦增产效果并不显著。4种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免耕、浅耕相比旋耕、深耕,提高小麦穗数15.0%~32.2%,提高穗粒数2.6%~12.6%,但4种处理间小麦千粒重及籽粒产量效果无显著差异;免耕、浅耕较旋耕、深耕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苗期和灌浆期土壤含水率、以及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并显著提高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免耕与浅耕是较为适宜河南省小麦生产及土壤可持续利用的保护性耕作方式。
- 张水清黄绍敏聂胜委郭斗斗程秀洲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小麦产量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
- 一种田间覆膜整畦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田间覆膜整畦器,包括机架,机架前端两侧顶角安装有左犁铲和右犁铲,机架前端中间安装有人字筑埂器,左犁铲、人字筑埂器、右犁铲分别通过各自的铲柄和机架连接置于机架下方,并构成了本机的筑埂部份,机架的前端左右...
- 黄绍敏郭斗斗张水清聂胜委黄绍占
- 文献传递
- 潮土小麦和玉米Olsen-P农学阈值及其差异分析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磷农学阈值是指导不同作物磷肥用量并获取最佳经济产量的重要依据,然而,不同地区不同的耕作制度、土壤类型、作物种类、p H、温湿度条件下,作物的磷农学阈值不同。明确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典型潮土区小麦和玉米的磷农学阈值,并分析其差异。【方法】本研究基于"国家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站"25年的定位试验,选取氮、钾肥施用充足和磷肥用量不同的NK(不施磷肥)、NPK(施用氮磷钾化肥)、NPKM(氮磷钾化肥和有机肥配施)、1.5NPKM(高量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NPKS(氮磷钾化肥与玉米秸秆还田配施)5个处理的试验数据,使用米切里西指数模型(Mitscherlich exponential model)拟合小麦和玉米的Olsen-P农学阈值,并通过对比不同土壤磷水平下两种作物的磷吸收利用特性,分析其阈值不同的原因。【结果】获得最大相对产量的95%时,潮土区小麦Olsen-P农学阈值为13.1 mg/kg,玉米Olsen-P农学阈值为7.5 mg/kg。玉米Olsen-P农学阈值低于小麦主要原因:1)土壤磷水平较低时,小麦对磷缺乏更为敏感,而玉米可保持相对较强的吸磷能力,25年不施磷处理玉米吸磷量是小麦的1.4倍;2)土壤Olsen-P含量达到玉米阈值,而未能达到小麦阈值时,可保障玉米籽粒、茎秆及小麦籽粒正常生长对磷的需求,但小麦茎秆磷浓度仅能达到相对最大磷浓度的68.9%,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和获取较高产量的能力;土壤Olsen-P含量提高到小麦阈值后,小麦茎秆磷浓度提高到相对最大磷浓度的80.5%以上,进而可保障小麦获得较高的产量;3)土壤磷素养分充足时,小麦对磷的吸收量大于玉米,且主要是由于小麦茎秆磷浓度和吸磷量随土壤Olsen-P含量的增加而大幅度增加。【结论】小麦和玉米作为典型潮土区两种重要的粮食作物,Olsen-P农学阈值分别为13.1和7.5 mg/kg。由于两种作物的生理特性不同,小麦对磷素�
- 郭斗斗黄绍敏张水清张珂珂宋晓
- 关键词:潮土小麦
- 不同施肥模式对大豆生长季土壤有效氮供给的影响
- 2025年
- 为探究施肥模式对潮土区大豆生长季土壤有效氮供给的影响,本研究基于33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选取4种处理:不施肥(CK)、施氮磷钾化肥(NPK)、氮磷钾化肥+秸秆还田(SNPK)与氮磷钾化肥+有机肥(MNPK),测定分析大豆生长季内土壤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微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的变化动态,以及参与土壤氮素转化的有机氮矿化酶活性、氨化作用强度与硝化潜势。结果表明,化肥与秸秆或有机肥配施可提高土壤全氮、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这对土壤脲酶、酰胺酶、蛋白酶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及氨化作用强度和硝化潜势的提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土壤NH_(4)^(+)-N含量与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酰胺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NO_(3)^(-)-N含量与氨化作用强度、硝化潜势呈极显著正相关。SNPK、MNPK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均高于NPK、CK处理。潮土可溶性有机氮含量与大豆地上部氮素吸收呈极显著正相关,并最终影响大豆生长;成熟期SNPK、MNPK处理下的大豆地上部生物量均高于CK、NPK处理。综上所述,化肥与秸秆或有机肥配施可通过提高全氮、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正向调控土壤氮素转化微生物作用强度与酶活性,提高土壤有效氮供给能力,促进大豆生长。本试验结果可为潮土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 丁世杰黄绍敏张水清郭斗斗宋晓张珂珂岳克郭腾飞
- 关键词:施肥模式有效氮
- 高光谱遥感技术及其在草地及植被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随着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自身的优点,其在植被中的应用备受关注。概括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原理及相关植被指数,着重介绍高光谱技术在植被生长信息检测、产量预测、养分诊断等方面的应用,明确其在草地碳储量研究中的必要性以及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 田婷孙成明刘涛郭斗斗王力坚陈瑛瑛
- 关键词:高光谱遥感草地植被指数生物量光谱诊断
- 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以豫麦13、郑太育1号、临汾7203、郑州941、豫麦47、郑州8998、郑麦9023、郑麦9694、郑麦9962等9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17年6个不同施肥方式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和磷素是限制小麦产量和生长的两个重要因素。钾素不是限制小麦生长及产量的主要因素。NPK和NP处理的产量、穗数、穗粒数都要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千粒重则为PK处理最高。NPK处理不但高产,而且产量较稳定。从产量的稳定性上来说,NPK>PK>NP>CK>N>NK。NPK和NP处理的产量与穗数和千粒重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穗粒数相关不显著。NK和N处理的产量与3个构成因素都成显著正相关。CK和PK处理的产量只与穗粒数成显著正相关。
- 张水清黄绍敏郭斗斗胡传中
- 关键词:肥料试验
- 施肥方式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年际间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为了筛选养分高效且稳定性好的小麦基因型材料,对连续多年(1991-2001)的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配施(NP)、氮钾配施(NK)、磷钾配施(PK)、氮磷钾配施(NPK)6种施肥处理下的不同基因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构成在年际间的变化幅度及变异系数(CV)均受施肥方式影响,缺素施肥处理(N、NP、NK、PK)中豫麦13亲缘系、临汾7203、郑州941以及豫麦47群体穗数、穗粒数在年际间变化较大;NPK处理中临汾7203、郑州941群体穗数及豫麦47穗粒数在年际间变化依然较大;各基因型小麦的千粒重在6种施肥处理中年际间变化均较大。6种施肥处理中临汾7203、郑州941以及豫麦47群体穗数CV较小,而豫麦13亲缘系、郑麦9023则在NPK处理中CV较小;缺素施肥处理中各基因型小麦穗粒数CV均较大;千粒重CV仅有临汾7203的NP处理、豫麦47的NK处理和郑麦9023的CK、NP、NPK处理略高,其他基因型小麦较小。除亲缘系豫麦13和郑州8998外,其他基因型小麦年际间产量变化趋势在6种施肥处理中相近,且均在施氮肥处理中存在较大差异。
- 聂胜委黄绍敏张水清张巧萍宝德俊郭斗斗
- 关键词:施肥方式小麦基因型
- 一种农田散碎秸秆的收集装置
- 一种农田散碎秸秆的收集装置,包括耙头、耙齿、耙杆,所述耙头底部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耙杆,所述固定座底部设置有供耙齿穿过的通孔一,所述固定座两侧从上至下平行设置有若干通孔二,所述固定座内设置有一横向导...
- 黄绍敏宋晓张水清郭斗斗岳克张珂珂黄绍占
- 文献传递
- 一种小麦多次诱变育种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多次诱变育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选择感病的条件下,准备备选的小麦种子,使小麦在感病条件下生长,以天然野生小麦的种子为F1代种子,对F1代种子经过3万伦琴的X光照射量照射3~5秒;步骤2:将经...
- 宋晓黄绍敏许端阳张珂珂岳克王沙沙张水清郭斗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