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迪云
- 作品数:56 被引量:13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低铅暴露对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范围的影响被引量:2
- 2001年
- 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作为突触可塑性变化的两种主要形式 ,被认为是学习记忆的可能机制。突触可塑性范围可以定量的表征突触可塑性的变化。应用在体电生理技术 ,在同一只动物上记录LTP和LTD ,研究了发育过程中慢性铅暴露对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突触可塑性范围和双脉冲易化的影响。对照组的LTP、LTD的幅度分别是187.9±6.2 %(n=7) ,85.2±1.6 % (n=7) ,而铅处理组分别为140.5±1.2 %(n=7) ,102.8±3.8 %(n=7)。与对照组相比,铅处理组的LTP的幅度降低了47.4 %,LTD的诱导几乎完全被铅损伤。先诱导出LTP后再通过低频刺激则可以在铅处理组诱导出LTD(81.5±2.2%(n=7)) ,但远远小于对照组 (66.8±4.3 %(n=7))。对照组突触可塑性范围是103.1±11.5 % (n=7) ,是铅处理组突触可塑性范围(37.7±9.6 %(n=7))的2.7倍。在对照组 ,双脉冲易化反应是从脉冲间隔20ms时开始 ,而铅处理组则是从50ms开始。当脉冲间隔为70ms时 ,两组的双脉冲易化幅度均达到最大值 ,但易化的强度有显著的差异 ,分别为211.6±32.2 %(n=7) ,111.1±26.9 %(n=7)。结果表明 :铅显著地抑制了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的双脉冲易化效应 ,降低了双脉冲易化的间隔范围和突触可塑性范围。这可能是铅损伤学习记忆功能的机制之一。
- 甄娟陈聚涛阮迪云汪铭孟晓梅徐牧徐耀忠
- 关键词:LTPLTD齿状回突触神经毒性
- 铅对海马齿状回LTP的损伤及锌的拮抗作用被引量:18
- 1997年
- 应用在位电生理技术研究了发育过程中的铅暴露对成年大白鼠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LTP)和双脉冲易化反应(PPF)的影响及锌的拮抗作用。对照组、铅处理组和铅加锌处理组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诱导的LTP的幅度分别为174.4±27.0%(n=18)、138.8±21.4%(n=17)和148.1±21.3%(n=12),群峰电位(PS)诱导的LTP的幅度分别为321.1±50.0%(n=17)、173.5±30.0%(n=18)和264.3±41.4%(n=12)。与对照组比较,铅处理组EPSP和PS诱导的LTP的幅度分别降低了20.4%和40.6%,铅加锌组则分别恢复到对照组的84.9%和82.3%。在双脉冲间隔为60ms时,对照组、铅处理组和铅加锌处理组PS的双脉冲易化(PPF)幅度分别为213.0±54.0%(n=13)、157.0±42.0%(n=11)和191.2±45.0%(n=11)。与对照组比较,铅处理组PS的PPF幅度降低了26.3%,而铅加锌组则恢复到对照组的89.7%。结果表明,铅暴露使海马齿状回EPSP和PS诱导的LTP和PPF均造成损伤,锌对铅引起的这些损伤有明显?
- 阮迪云赵艳梅陈聚涛吴英徐耀忠施萍
- 关键词:铅锌LTP海马临床毒理学
- 铅的神经毒理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 铅是一种重要的神经毒和环境毒.铅能影响神经系统的许多功能,但最主要的是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儿童的学习记忆功能.我国城市儿童铅中毒问题仍然相当严重和普遍.本文探讨了铅的神经毒理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 阮迪云
- 关键词:铅中毒神经系统
- 文献传递
- 铅对海马神经元通道、受体和递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被引量:10
- 2001年
- 综述了铅影响儿童学习记忆毒理机制研究的部分进展 ,即铅对海马神经元通道、受体和递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包括铅对海马突触可塑性 ,离子通道 ,对NMDA受体、非NMDA受体及其通道特性 ,神经递质和基因调控的影响。参考文献 2 7篇。
- 阮迪云
- 关键词:铅海马神经元受体毒理
- 铅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H-电流特性的影响
- 2002年
-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了铅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H -电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铅抑制了H -电流表达 ;降低了H -通道电压敏感性和升高了H -通道的激活电压。铅对H -电流的压抑效应及其对H -通道电压敏感性的改变。
- 熊巧婕葛少宇何水金谷岩阮迪云
- 关键词:铅海马神经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 可溶性重组人内抑素的原核表达与纯化:体外生物学活性观察
- 内抑素是一种活性很强的特异性抗血管生成抑制剂,能抑制实验动物肿瘤的生长,其抗癌作用正在进行Ⅱ期临床试验.至今报道表明:利用大肠杆菌制备的重组人内抑素纯化后成为不溶性蛋白,因此不适合临床应用;而利用酵母系统获得的可溶性内抑...
- 任斌朱年春俞快蒋雪娟智强阮迪云王玉珍
- 关键词:重组人内抑素生物学活性
- 文献传递
- 铅对神经系统学习记忆功能的损伤及药物的修复机制被引量:8
- 2008年
- 概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神经毒理学实验室在铅对神经系统学习记忆功能的损伤及药物的修复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①铅对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②铅影响离子通道的作用机制;③铅对NMDA受体、非NMDA受体及其通道特性的损伤;④铅与神经递质的相互作用;⑤铅影响基因对学习记忆的调控;⑥牛磺酸,神经节苷脂,抗氧化剂等药物对铅引起的学习记忆损伤的修复机制.
- 阮迪云
- 关键词:铅学习记忆突触可塑性药物
- 发育期铅、铝共同暴露与单独铝暴露引起的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损伤的差异被引量:2
- 2004年
- 铝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神经毒,可以引起动物和人认知及行为的损伤。应用在位电生理技术发现慢性0.2%氯化铝暴露(从出生到成年)损伤了大鼠海马齿状回归一化群峰电位(PS)的长时程增强(LTP),明显降低了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LTP的去长时程增强(DP)和归一化PS LTP的DP幅度,而对fEPSP的LTP影响不大。铅是人们公认的神经毒,能造成中毒者智力、认知和行为的损伤。铅、铝作为常见的环境毒,在我们周围并存。探讨了发育期的铅、铝共同暴露和单独铝暴露所造成的突触可塑性损伤的差异。结果表明,发育期的铅、铝共同暴露明显比单独铝暴露引起的归一化PS LTP和PS LTP 的DP的损伤要严重,并引起了fEPSP 的LTP损伤。
- 汪铭朱大淼佘加其阮迪云
- 关键词:铅铝突触可塑性长时程增强
- 铅对海马齿状回L-LTP和双脉冲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
- 1998年
- 应用在位电生理技术研究了发育过程中的铅暴露对成年大白鼠海马齿状回超长时程增强(L-LTP)和双脉冲反应(PPF)的影响。结果表明,铅使海马神经元EPSP和PS诱导的L-LTP幅度降低,维持时间缩短,提示铅可能对形成长期记忆中起关键作用的新蛋白合成过程造成损伤。铅使双脉冲易化幅度降低,易化时间宽度变窄,提示铅主要使突触后NMDA受体造成损伤。
- 阮迪云陈聚涛赵望发柳素玲顾炜玮
- 关键词:铅海马脑损伤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过程中心肌细胞特征表达及膜电位变化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分化过程中心肌细胞特征表达及膜电位变化的情况,为hMSCs临床移植治疗提供实验参考数据。方法:采用体外纯化、扩增后的第4代hMSCs在体外经5μmol/L5-杂氮胞苷诱导24h后继续培养8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方法鉴定心肌特异性蛋白心房钠尿肽(ANP)和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应用RT-PCR技术分析肌球蛋白重链(β-MHC)和肌钙蛋白T(cTnT)等相关基因在分化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不同时期细胞膜电位的变化。结果:hM-SCs诱导前为纺锤形,诱导后第2天部分细胞即开始发生形变,呈球形或短棒状,1周后细胞质中颗粒增多,20%~30%细胞呈毛刷样变化;ANP和CX43在诱导前无表达,诱导后第2周开始表达,且表达随时间逐渐增强,β-MHC和cTnT mRNA分别在诱导后第1和4周时表达开始增强,在第6周时均达到高峰,第8周时表达开始衰减,hMSCs经诱导后随心肌样细胞特征的表达膜静息电位、去极化幅值和去极化速率逐渐增高。结论:hNSCs在体外经纯化、扩增和诱导后可表现心肌样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可为hMSCs临床移植治疗提供可靠细胞来源,但移植后有形成心律失常的潜在危险。
- 唐海沁马健翟志敏朱薇波李结华阮迪云颜丹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样细胞膜片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