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书润

作品数:87 被引量:17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南京军区“十一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社会学

主题

  • 32篇烧伤
  • 23篇皮瓣
  • 20篇创面
  • 11篇瘢痕
  • 8篇软组织
  • 8篇伤创
  • 8篇深度烧伤
  • 7篇烧伤创面
  • 7篇皮瓣修复
  • 7篇外科
  • 7篇扩张术
  • 6篇软组织扩张
  • 6篇结扎
  • 6篇护理
  • 6篇负压
  • 5篇植皮
  • 5篇软组织扩张术
  • 5篇手部
  • 5篇皮肤软组织
  • 5篇组织扩张术

机构

  • 62篇解放军第18...
  • 2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41...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7...

作者

  • 86篇黄书润
  • 31篇李小毅
  • 25篇王浩
  • 18篇刘江涛
  • 16篇欧阳容兰
  • 14篇林玉丹
  • 9篇李丽香
  • 8篇苏金荣
  • 7篇张勇
  • 6篇黄顺红
  • 5篇黄顺红
  • 5篇欧阳容兰
  • 4篇胡燕
  • 4篇江晓声
  • 4篇邱双双
  • 3篇张诚华
  • 3篇沈秋凤
  • 3篇郑文龙
  • 3篇王浩
  • 3篇张勇

传媒

  • 27篇临床军医杂志
  • 4篇现代医药卫生
  • 4篇中国现代手术...
  • 3篇中国美容医学
  • 3篇东南国防医药
  • 3篇中国急救复苏...
  • 3篇第九届全国创...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人民军医
  • 2篇2013年全...
  • 2篇2014中华...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医学伦理...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重烧伤86例自体供皮区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不同部位自体皮供区、二茬皮供皮的特点,达到尽可能合理利用供区、较好发挥供区效率的目的。方法 选择烧伤总面积≥70%且Ⅲ度面积≥20%病例86例,采用头皮区、足底部、腹部、臀部及其它部位作为自体皮供区,部分同...
李小毅黄书润魏智艺苏金荣郑文龙
关键词:自体皮烧伤供区
浅谈健康管理中心如何加强对残疾人的服务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通过对健康管理中心加强对残疾人援助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援助措施,如建立健康管理中心的无障碍通道、为残疾体检人员制定特殊服务、充实咨询力量、设立专门网页等,为残疾人的健康体检提供更方便、更全面的优质服务。
许宝珠王瑜黄书润
关键词:残疾人健康管理中心人性化服务
封闭负压吸引联合刃厚皮片在踝关节骨质外露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吸引联合刃厚皮片在治疗踝关节骨质外露应用方法 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8月至2014年10月,临床收治28例外伤及烧伤后踝关节骨质外露患者,经清创换药、一期行创面清创封闭负压吸引,二期行皮片移植修复...
刘江涛王浩黄书润叶维奇
关键词:封闭负压吸引皮片
封闭式负压吸引联合植皮技术在修复溃疡创面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近2年收治的36例老年下肢静脉性溃疡病人,采用清创植皮后外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36例患者中有33例一期愈合,有3例为胫骨暴露较大的创面,又分别行2~4次封闭负压吸引加植皮治疗后愈合。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加植皮技术能有效修复下肢静脉性溃疡创面。
王浩黄书润欧阳容兰刘江涛李小毅
关键词:溃疡下肢静脉曲张植皮封闭式负压吸引
烧伤后截肢8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1994年2月-2009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深度烧伤、行截肢术87例共116个肢体,占同期收治烧伤病例(15563例)的0.56%,现分析报告如下。
李小毅黄书润王浩
关键词:截肢烧伤残端
筋膜皮瓣修复四肢关节部位烧伤创面被引量:2
2006年
黄书润李小毅
关键词:筋膜皮瓣关节烧伤
用邻近足趾或伤趾皮瓣修复前足部创面
2013年
目的探讨邻近足趾或伤趾制成皮瓣修复前足部创面的疗效,为前足部皮肤缺损伴肌腱、骨等外露的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方法将邻近创面的足趾(拇趾除外)或毁损严重、难以修复的伤趾制成皮瓣,转位修复足前部创面。临床应用32例,选择足趾8例、伤趾24例作为供皮瓣趾,皮瓣面积约2.0 cm×1.0 cm^4.5 cm×2.0 cm。结果 32例中29例创面一期愈合,3例出现小创面,经换药后痊愈。26例随访6个月~2年,患足外形满意,皮瓣不臃肿,不起泡破溃,耐磨,痛、触觉存在,患肢行走正常,穿鞋不受影响。结论邻近足趾或伤趾制成皮瓣修复前足部创面,方法简单,安全可靠,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黄书润刘江涛王浩
关键词:创面
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三种治疗方法疗效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三种治疗方法的特点和疗效。方法选取我科1993年1月—2004年12月应用保痂后期肉芽创面植皮术(保痂组)、切削痂异体皮打洞自体皮嵌入术(嵌入组)和切削痂微粒皮移植术(微粒组)等三种方法治疗的107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保痂组(62.1±8.9)d,嵌入组(51.3±7.6)d,微粒组(52.6±8.2)d。保痂组病程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嵌入组、微粒组创面上皮化快,并发症少,愈合外观较满意,其中微粒组更节省皮源,方法简单,易于掌握。结论伤后及时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并寻求积极有效地覆盖物封闭创面,对减少创面侵袭性感染、减少并发症,加快创面愈合,缩短病程,提高大面积深度烧伤治愈率至关重要。
王浩李小毅黄书润林玉丹刘江涛
关键词:烧伤微粒皮移植
小腿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讨小腿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我科收治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肌腱或骨质外露患者32例,分别采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腓动脉穿支皮瓣、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三种小腿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皮瓣面积约(5.0 cm×6.0 cm)~(16.0 cm×12.0 cm)。结果本组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13例,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9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0例;供瓣区取中厚皮片移植修复29例,直接缝合3例。所有患者穿支皮瓣均成活,仅1例腓动脉穿支皮瓣、1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远端发生回流障碍后引起皮瓣坏死,面积小于1.0 cm×2.0 cm,经换药2周后治愈。30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患者术区皮瓣质地柔软,与周缘皮肤颜色接近,无明显色素沉着,皮瓣弹性、韧性、耐磨性及耐寒性良好,足踝关节活动良好,行走基本正常。12例患者因皮瓣臃肿、穿鞋袜不适,二期行皮瓣修薄手术。结论小腿穿支皮瓣血供明确,手术操作相对简便,皮瓣成活率高,术后外形、质地、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足踝部皮肤缺损较为满意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江涛黄书润欧阳容兰王一勇
关键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腓动脉穿支皮瓣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2025年
目的对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构建其决策树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接受治疗的245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将其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其危险因素,使用SPSS Modeler软件构建宫颈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决策树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结果245例宫颈癌患者中有6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24.90%(61/2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肿瘤直径、肿瘤浸润深度以及肿瘤分化程度为宫颈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决策树模型选择年龄、吸烟、肿瘤直径、肿瘤浸润深度以及肿瘤分化程度等5个解释变量,合计5层,共17个节点,且肿瘤直径为其发生淋巴结转移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模型的校准曲线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高度吻合,展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宫颈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Logistic回归模型AUC值为0.751(95%:0.692~0.804),宫颈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决策树模型的AUC值为0.805(95%:0.749~0.852),两种模型的delong检验结果为=2.0141,=0.047。结论年龄、吸烟、肿瘤直径、肿瘤浸润深度以及肿瘤分化程度为宫颈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的决策树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为临床医护人员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方案,避免或减少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梁惠霞胡燕张勇黄书润董纪秀刘菊莲林淑媛吕静雯
关键词:决策树模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