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婷

作品数:12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牙周
  • 3篇牙周炎
  • 3篇口腔
  • 2篇牙周基础治疗
  • 2篇缺损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慢性
  • 2篇慢性牙周炎
  • 1篇蛋白
  • 1篇性感
  • 1篇牙冠
  • 1篇牙冠延长术
  • 1篇牙缺损
  • 1篇牙体
  • 1篇牙体缺损
  • 1篇炎症
  • 1篇炎症介质
  • 1篇药物治疗
  • 1篇医源性感染

机构

  • 9篇郑州市第一人...

作者

  • 9篇黄婷
  • 3篇李海燕
  • 3篇李娟
  • 1篇薛雯
  • 1篇李慧良
  • 1篇郭晓梅
  • 1篇闫光辉
  • 1篇徐芳
  • 1篇刘玉霞

传媒

  • 3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口腔疾病防治
  • 1篇山西卫生健康...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康复新液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二联组各46例,单一组以康复新液治疗,二联组以康复新液+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进食改善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复发率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结果:二联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单一组80.43%(P<0.05);二联组复发率4.88%低于单一组25.00%(P<0.05);与单一组比较,二联组进食改善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溃疡愈合时间较短,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较低(P<0.05)。结论:康复新液+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效果确切,可有效调控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减轻临床症状,降低复发风险。
黄婷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康复新液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炎症介质
Wnt3a、SFRP1、NLRP3及IL-1β联合检测对慢性牙周炎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信号通路Wnt3a、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l)、NLRP3及IL-1β在慢性牙周炎(CP)感染患者及健康者中的表达情况,研究Wnt3a、SFRP1、NLRP3及IL-1β联合检测对慢性牙周炎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CP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按其附着丧失(cAL)程度将患者分为轻中重3个等级,同时选取该时段来我院体检的9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Wnt3a水平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FRPl和IL-1β的含量,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NLRPS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Wnt3a的m RNA表达显著下调(0.41±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Wnt3a蛋白表达显著下调(0.39±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除轻度牙周炎患者外,中、重度患者龈沟液的SFRPl浓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牙周膜细胞中NLRP3和IL-1β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感染可引起牙周组织中Wnt3a蛋白表达下调,龈沟液中的SFRPl含量升高,牙周膜细胞中NLRP3及IL-1β表达上调,说明Wnt3a、SFRP1、NLRP3及IL-1β联合检测在诊断慢性牙周炎感染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赵芳黄婷李娟
关键词:NLRP3IL-1Β慢性牙周炎
口腔科医源性感染的管理探讨
2011年
李慧良黄婷郭晓梅
关键词:口腔器械医源性感染
半导体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的临床研究
2019年
目的:评价半导体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门诊60例160颗接受治疗的中重度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半导体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牙周洁刮治和根面平整),对照组进行单纯牙周基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和12周后记录评价指标,包括菌斑指数,探诊出血、探诊深度及临床附着丧失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和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观察内容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徐芳李海燕黄婷
关键词:牙周炎半导体激光牙周基础治疗
p60树脂修复单颗大面积缺损磨牙的效果分析
2022年
目的:研究p60树脂修复单颗大面积缺损磨牙的效果。方法:研究开展时间为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研究对象为口腔科收治单颗大面积缺损磨牙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通用型复合树脂(3mz350)]和观察组[41例,采用磨牙专用型复合树脂(p60)]。比较两组磨牙状况(边缘密合性、解剖形态、边缘着色、表面粗糙度),继发龋、折裂、牙周炎发生率,磨损深度及磨损体积。结果:解剖形态(A、B、C)和边缘着色(A、B、C)组间对比(P>0.05);边缘密合性(A、B、C)、表面粗糙度(A、B、C)组间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继发龋、折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磨损深度、磨损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周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822,P<0.05);观察组修复满意度(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P<0.05。结论:p60树脂修复单颗大面积缺损磨牙能改善边缘密合性、表面粗糙度,降低继发龋、折裂发生率,提升修复满意度。
黄婷
关键词:P60
牙周基础治疗联合局部药物治疗对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研究牙周基础治疗联合局部药物封闭对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伴慢性牙周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联合局部药物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局部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2组患者口腔扁平苔藓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2.86%和67.86%,试验组高于对照组(χ^2=5.54,P〈0.05);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57.14%,试验组高于对照组(χ^2=5.60,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有助于改善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黏膜病损,提高疗效。
李娟黄婷薛雯李海燕
关键词:牙周基础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黏膜慢性牙周炎曲安奈德
2016-2018年郑州市某医院手足口病病例的病原学特点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了解某医院2016-2018年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检出与病原学特点,为HFMD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郑州市某医院儿科进行治疗的疑似HFMD的591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标本检查分析其检出及病原学分型、分布情况。结果2016-2018年共采集标本591例,其中EV阳性536例,检出率为90.69%。HFMD患儿感染的病原体以EV71型肠道病毒感染为主,占69.96%;其次为CoxA16,占17.91%;其余为其他类型肠道病毒,占12.13%。2016-2018年HFMD患儿肠道病毒各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664,P=0.155)。不同性别HFMD患儿EV各型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0,P=0.465);不同年龄、季节、职业及病情HFMD患儿EV各型别构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8.849、32.210、15.861、7.159,P=0.001、0.000、0.003、0.028)。结论EV71感染是郑州市2016-2018年HFMD患儿的优势病原菌,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不同职业及不同病情其病原体存在显著区别。
蔺江玲刘玉霞黄婷闫光辉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学肠道病毒
舌侧背板联合树脂分层充填技术对前牙缺损修复成功率及PES评分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舌侧背板联合树脂分层充填技术对前牙缺损患者修复成功率及红色美学指数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收治的96例前牙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8例。常规治疗组予以常规树脂充填修复治疗,联合治疗组予以舌侧背板联合树脂分层充填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即刻、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修复成功率,及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24个月红色美学指数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即刻、治疗后6个月修复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2个月、24个月联合治疗组修复成功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红色美学指数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舌侧背板联合树脂分层充填技术治疗前牙缺损患者可提高修复成功率,美观度高。
黄婷
关键词:前牙缺损
牙冠延长术保留残根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对牙冠延长术在牙体缺损牙龈下残根保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牙体缺损牙龈下有1~3 mm残根患者32例(42颗),根据牙根长度将42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以根长在1.5 cm以上患牙20颗为甲组,以根长在1.2~1.5 cm间患牙22颗为乙组,所有患者均行牙冠延长术,术后6周展开常规修复,对术前、术后6周及修复3个月疗效进行判定。结果甲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术后6周、修复后3个月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均有显著改善,两组各时段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牙体缺损牙龈下有残根患者矫正治疗中,牙冠延长术对残根保留与修复极为有利,但在手术过程中应对适应证予以严格把握。
黄婷李海燕李娟
关键词:牙体缺损牙冠延长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