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贤忠
- 作品数:14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国际合作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武威市农村饮水安全综合评价被引量:3
- 2011年
- 应用模糊评价法对武威市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进行了评价。首先,构建了指标体系,制定了评价标准与等级,然后根据专家打分法确定了权重,计算得到了武威市水资源价值综合评价向量。结果表明:武威市农村饮水安全存在问题,水质问题严重,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不高。
- 吴贤忠胡芳林
-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指标体系
- 四川省ET0空间变异情况研究
- 2010年
- 偏度和峰值检验表明,ET0数据满足正态分布,可以直接运用克里格方法进行插值。通过对样本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不同模型预测误差均值、预测误差均方根和标准均方根预测误差的比较表明:运用克里格方法进行插值时应首选高斯模型。根据插值得到的ET0等值线图,可清晰地看出区域ET0值的大致范围,为计算作物需水量提供依据。
- 吴贤忠汪有科
- 关键词:蒸发蒸腾量等值线图
- 流域水文模型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5
- 2011年
- 介绍了流域水文模型的发展,总结了常用的流域水文模型及特点,最后对流域水文模型的发展进行展望。
- 吴贤忠
- 关键词:水文模型分布式水文模型GIS
- 甘肃泾川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的土壤水分-物理特性及渗透性研究被引量:22
- 2017年
- 【目的】通过对人工刺槐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渗透性进行分析,评估陇东黄土高原泾川县中沟小流域人工刺槐林土壤水文功能,为该地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和流域水土资源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环刀法测定不同林龄(20、25、30和35 a)人工刺槐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渗透性。【结果】在0~100 cm土层,不同生长阶段刺槐林土壤容重(g/cm3)均值变化大小依次表现为:25 a(1.330)>30 a(1.253)>20 a(1.170)>35 a(1.161);35 a生样地土壤的饱和蓄水量、毛管蓄水量及最小蓄水量均最大,25 a生样地的最小;4种林龄刺槐林土壤初渗速率的变化范围为2.045~4.718 mm/min,35 a生刺槐林土壤初渗速率最大,且不同林龄间的变化规律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结论】35 a生刺槐林的土壤持水能力与渗透性较好,20 a和30 a生次之,25 a生最差。
- 景贯阳邸利王安民史再军牟极吴贤忠
- 关键词:孔隙度持水性刺槐林陇东黄土高原
-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甘南州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10年甘南州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甘南州的生态足迹为3.051 9 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557 3 hm2/人,生态赤字1.494 6,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在具体分析各种土地类型利用和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提高甘南州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措施。
- 吴贤忠王小军
-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
-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植物休眠期覆盖对土壤水热变化的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通过对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植物休眠期内不同地膜覆盖下土壤水分与温度的野外试验观测,研究覆膜下土壤水分运移规律与温度变化差异。于2014年10月—2015年4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米脂试验站远志山同一水平阶地上,观测裸地(CK)与透明薄膜覆盖(TF)2种处理下0—400cm深度内土壤水分与裸地(CK)与透明薄膜覆盖(TF)、黑色薄膜覆盖(BF)3种处理下0—50cm(15,30,50cm)深度内土壤温度。结果表明:在植物休眠期,0—400cm土壤储水量TF较CK高51.9%,差异显著(p<0.05);0—20cm土壤储水量变幅最大,20—60cm的土壤储水量由上层54.9%降至26.3%;在典型晴天,非冻结阶段CK、TF与BF处理最值温差区间为2.25~2.7℃,3.45~3.5℃,1.5~1.8℃,而在冻结阶段为1.65,2.1,1.2℃,土壤冻结时覆膜保温效应不显著;覆膜保温深度可达15cm,BF处理保温效果优于TF处理。总体来看,在植物休眠期覆膜可以提高0—20cm深度范围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减少土壤水分损失并促进水分向深层入渗,BF处理较TF处理更加有利于增温与稳定温度变化。
- 吴贤忠李毅汪有科
- 关键词:含水量温度半干旱黄土丘陵区
- 武威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研究
- 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安全可靠的饮用水直接关系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世界经济和人口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增长,水资源的严重缺乏正逐渐成为困扰全球的世界性问题。在中国,水资源缺乏与浪费并存,饮水安全面临威胁。武威市...
- 吴贤忠
- 关键词:农村饮水水价测算
-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颜色地膜对土壤温度的影响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索不同颜色地膜全年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方法】在陕北米脂试验站进行野外试验,分别设置裸地(CK)、白色薄膜(TF)与黑色膜(BF)3种处理,观测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1)覆膜显著提高土壤温度,白色薄膜垄内土壤温度与黑色膜差异不显著;昼夜温度变化幅度最大的是TF处理,最大温差达到3.74℃;最小的是BF处理,温度变幅只有3.15℃;(2)在0~30 cm土层,夏季TF处理土壤温度变幅最大,冬季最小,春季BF处理最小,秋季TF、BF处理较CK更加明显;冬春季2种覆膜差异显著(P<0.05),BF处理较CK差异不显著;夏秋季2种覆膜土温差异不显著,TF、BF处理与CK差异显著(P<0.05);(3)TF、BF处理土壤温度在45 cm土层以下各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CK在90 cm土层以下各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土壤温度振幅随深度向下减小,在45 cm以上土层BF处理振幅变化小于TF处理,45 cm土层往下BF处理振幅变化最小,BF处理土壤温度变化较为稳定。【结论】综上可知,覆膜可显著提高土壤温度,白色膜在冬、春季覆盖较为适宜,黑色膜在夏、秋季覆盖较为适宜。
- 吴贤忠吴贤忠赵锦梅李毅董建国
- 关键词:覆膜温度黄土高原
- 武威市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被引量:12
- 2010年
- 武威市地处西北干旱地区,由于经济落后部分山区人口居住分散,虽经两批人饮工程修建改造,相当部分村镇仍存在严重的饮水安全问题。该文通过对武威市农村饮水安全存在问题的调查,针对武威市农村饮水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造成武威市农村饮用水不安全的因素,即缺乏对水资源的科学论证与管理、"多头管水"的现象严重、水源污染严重、水价低于成本、忽视地下水采补平衡等。基于这些因素提出了解决武威市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 吴贤忠汪有科
- 关键词:干旱地区人畜饮水农村安全饮水
- 甘南高原城市面山绿化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究甘南高原合作市面山绿化林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区域人工林地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合作市面山绿化的3种典型人工林(中国沙棘、云杉、中国沙棘-云杉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草地为对照,采用野外取样法和室内分析法,测定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并分析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人工林土壤SOC、TN、TP含量及C/N、C/P、N/P均显著高于天然草地,中国沙棘与混交林无显著差异,人工林与草地的TK含量无显著变化。人工林土壤SOC、TN、TP、TK含量分别为18.75,0.18,0.41,0.07 g/kg,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全国平均值,而TN、TP、TK含量偏低。人工林土壤C/N的值为96.33~119.88之间,高于全球及全国平均值,土壤C/P的值在36.94~53.26之间、N/P的值在0.39~0.51之间,C/P、N/P的值低于全球及全国平均值,比例严重失衡。从相关性分析来看,土壤SOC和TN、TP之间、TP和TK之间、C/N与C/P、C/K、P/K之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TN和TP、TK之间、C/N与N/P、N/K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C/P、C/K以及N/P、N/K的相关性系数最高,C/P、C/K受有机碳的影响较大,N/P、N/K受全氮的影响较大,表明区域植被生长特性影响着养分的转化,土壤有机碳的调控非常关键。【结论】人工林种植显著提高了土壤养分,尤以中国沙棘较为显著;高海拔低温气候限制了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影响了全氮循环,使人工林生长缓慢;相对于TN含量,TP偏低是人工林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以后土壤P肥的补充将有利于植被群落发展。
- 吴贤忠吴贤忠李毅赵云任玉刚张海粟
- 关键词:人工林土壤养分甘南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