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晓春

作品数:36 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兴新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5篇化学工程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悬浮种衣剂
  • 11篇种衣剂
  • 8篇棉花
  • 4篇玉米
  • 4篇田间
  • 4篇胁迫
  • 4篇基因
  • 3篇棉花种
  • 3篇棉花种衣剂
  • 3篇壳聚糖
  • 2篇盐胁迫
  • 2篇砂磨
  • 2篇砂磨机
  • 2篇生物信息
  • 2篇生物信息学
  • 2篇田间效果
  • 2篇助剂
  • 2篇脱叶
  • 2篇脱叶剂
  • 2篇稳定性

机构

  • 35篇新疆农业科学...
  • 4篇新疆绿洲兴源...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麦盖提县农业...
  • 1篇喀什地区农业...
  • 1篇莎车县农业技...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35篇常晓春
  • 21篇张云生
  • 20篇雷斌
  • 13篇黄乐平
  • 9篇黄全生
  • 8篇李建平
  • 8篇郝晓燕
  • 7篇高升旗
  • 7篇陈果
  • 7篇张波
  • 4篇徐舫
  • 4篇谢应华
  • 3篇足木热木
  • 3篇陈勋基
  • 3篇足木热木·吐...
  • 2篇孔艳
  • 2篇胡文冉
  • 2篇李忠华
  • 2篇白灯莎
  • 2篇白灯莎·买买...

传媒

  • 14篇新疆农业科学
  • 5篇安徽农学通报
  • 3篇现代农业科技
  • 2篇种子
  • 2篇现代农药
  • 1篇农药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机化研究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角草P5CS基因克隆及其在高盐胁迫下的表达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是植物脯氨酸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但P5CS基因在调节植物耐盐过程中具体的生物学功能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RT-PCR方法从盐角草中分离得到一个P5CS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盐胁迫表达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盐角草P5CS基因的c DNA序列全长为2151 bp,编码716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为77.6 k D,等电点为5.83,为稳定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区域。二级结构预测显示该蛋白分子中α螺旋结构最多,占43.3%。与已知甜菜、菠菜、滨柃、葡萄中的P5CS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1%、89%、81%和80%,说明该基因与P5CS为同源基因,被命名为Se P5CS。Real-time 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受植物盐胁迫后诱导表达,推测Se P5CS基因在盐角草抵御盐胁迫逆境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明确P5CS基因在植物耐盐应答机制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基础。
郝晓燕李建平高升旗足木热木常晓春黄全生
关键词:盐角草基因克隆
抗旱耐盐碱棉花种衣剂田间筛选研究初报被引量:9
2008年
为了解决新疆棉花苗期受干旱、盐碱等自然因素导致棉花出苗保苗率低问题,首次筛选出能提高棉花苗期抗旱、耐盐碱能力的种衣剂,2006和2007年将室内研制的种衣剂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三个种衣剂配方均能提高干旱和盐碱胁迫下棉花田间出苗率和产量,其中棉抗3种衣剂效果最好,在重度缺水时,出苗率、产量分别较对照不包衣处理提高317.9和20.6个百分点;中度缺水时,出苗率较不包衣处理提高153个和31.7个百分点。土壤NaCl含量0.4%、0.6%和0.8%,棉抗3田间出苗率分别对照高1.25、65.3和150个百分点。土壤NaCl含量在0.4%时对棉花产量影响不大;NaCl含量0.6%时,棉抗3比对照增产34.9%。
张云生雷斌高文伟徐舫高英白灯莎谢应华常晓春
关键词:抗旱耐盐碱棉花种衣剂
18.6%拌·福·乙悬浮种衣剂安全性综合评价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18.6%拌.福.乙(18.6%拌种灵.福美双.乙酰甲胺磷)悬浮种衣剂对大型氵蚤、斜生栅列藻和蚯蚓的毒性及其安全性。【方法】通过接触、经口及试验毒性测定。【结果】18.6%拌福乙悬浮种衣剂对水氵蚤48 h-EC50值为0.168 mg/L,斜生栅列藻72 h-EC50值为9.12 mg/L,对蚯蚓的14 d-LC50值大于101mg/kg干土。18.6%拌福乙悬浮种衣剂无闪点,对包装材料无腐蚀性。【结论】18.6%拌福乙悬浮种衣剂对大型氵蚤为高毒级,对斜生栅列藻和蚯蚓为低毒级,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不存在任何危险。
雷斌张波常晓春常晓春陈丽萍吴声敢张云生
关键词:环境生物安全性评价
砂磨机在种衣剂悬浮稳定性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通过对磨机种类、性能、特点等分析研究,提出采用砂磨机的物理运转和自身多种优势组合的利用,从机械物理的角度来研究并解决种衣剂生产工艺中出现的悬浮稳定性问题,指出砂磨机能使种衣剂达到分散均匀、不分层的理想效果,是目前解决种衣剂悬浮稳定性必不可少的途径。
常晓春张云生黄乐平雷斌
关键词:种衣剂剪切
新疆农业科研成果推广实证研究——以种衣剂推广为例被引量:1
2007年
农业科研成果推广是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新疆独特的自然、社会环境决定了成果推广的独特性,研究以种衣剂推广为实例,通过分析种衣剂推广过程中成果质量、政策、环境等主、客观影响因素,提出促进科研成果在新疆推广的途径和模式。
张云生徐舫王永冬雷斌常晓春
关键词:农业种衣剂
陆地棉COR基因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及功能鉴定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低温胁迫条件下陆地棉中COR家族成员的表达特性,研究参与低温胁迫信号途径的COR基因。【方法】通过Real-time PCR分析低温胁迫条件下,陆地棉COR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情况,利用VIGS技术鉴定响应低温胁迫的COR基因功能。【结果】对8个COR基因家族成员在低温条件下的表达分析显示,基因序列号为G h_D12G 0215的COR基因受低温诱导表达水平不断上调,并在处理48 h后表达量较对照上调了近9倍;与之相反,基因序列号为Gh_D06G0147的COR基因在低温诱导3 h左右表达水平出现短暂的上调,但随后其表达受到显著抑制。其余COR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受低温胁迫表达水平发生改变,但是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转录水平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利用VIGS技术在棉花中沉默候选COR基因Gh_D12G0215,并将基因沉默后的棉苗与对照共同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Gh_D12G0215基因沉默后的植株与对照相比,对低温胁迫更为敏感,基因序列号为Gh_D12G0215的COR基因可能参与棉花耐低温的调控。【结论】在低温胁迫条件下,陆地棉中部分COR基因的表达受低温胁迫诱导,在陆地棉受到低温胁迫时发挥功能。
李建平足木热木·吐尔逊郝晓燕常晓春高升旗胡文冉陈果黄全生
关键词:陆地棉低温胁迫VIGS
种子包衣技术及应用推广被引量:17
2006年
种子包衣技术是精准农业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概述了种子包衣技术的基本概念、类型以及研究和应用现状,并结合新疆实际,提出种子包衣技术推广策略。
雷斌张云生黄乐平常晓春石玲张新明李新华
关键词:种子包衣种衣剂
一种棉花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
冯固黄乐平张云生白灯莎·买买提艾力雷斌徐舫叶凯徐建辉黄全生谢应华艾比·布拉常晓春孔艳赵建新刘炀石玲徐卫汪玉河王守先苏力坦郭松龄姬传平张新明肉孜·木萨巴吾冬王永冬姚成齐达李广军王明智赵征勇徐斌库尔班吾守尔徐公赦刘杰等
种衣剂是由农药原药(杀虫、杀菌剂等)、成膜剂及配套助剂经特定工艺流程加工制成的,可直接包覆于种子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通透性的保护层膜的农药制剂。当它包在种子上能迅速固化成膜为种衣,种衣在土壤中遇水只能吸胀面几乎不被溶...
关键词:
关键词:种衣剂棉花
壳聚糖对悬浮种衣剂理化指标改变与持效期关联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研究将壳聚糖分别按照0.5%、1.0%、1.5%、2.0%的用量加入18.6%拌·福·乙悬浮种衣剂中,测定其成膜时间、包衣均匀度、包衣脱落率、包衣覆盖率、种子表面药剂浸水脱落率等理化指标,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探索壳聚糖悬浮种衣剂混配药剂拌种,达到延长药效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通过对悬浮种衣剂的理化指标的测试分析,壳聚糖能明显的改善指标性质,成膜时间和包衣脱落率均高于现用悬浮种衣剂,提高药剂在种子表面附着率。研究结论:壳聚糖通过改变悬浮种衣剂理化性能来影响有效成分释放,在成膜时间和剂量的释放上得到了明显的控制,使原药的功效得到明显的提高,悬浮种衣剂的持效期延长,减少农药的使用剂量,保护环境。
常晓春雷斌段俊杰
关键词:壳聚糖悬浮种衣剂持效期
玉米ZmCIPK23基因Mutator插入突变体的鉴定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玉米ZmCIPK23基因的候选突变体连续与玉米自交系B73回交并自交,最终得到以B73为背景的纯合突变体,为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材料基础。【方法】从玉米Mutator(Mu)突变体库中定向筛选到玉米ZmCIPK23基因的候选突变体。在田间种植候选突变体,利用巢式PCR对这些后代植株进行鉴定,选择阳性植株与B73杂交。通过连续的回交及自交,最终获得该基因的纯合突变体。【结果】通过PCR鉴定,获得了以B73为背景的ZmCIPK23基因纯合的突变体zmcipk23。【结论】获得了玉米Zm CIPK23基因的Mu插入的纯合突变体zmcipk23,为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陈果陈勋基李建平郝晓燕常晓春足木热木郑军黄全生
关键词:玉米突变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