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国昌

作品数:46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药专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甲状腺
  • 13篇肿瘤
  • 11篇甲状腺肿
  • 9篇腺癌
  • 9篇腺肿瘤
  • 9篇基因
  • 9篇甲状腺肿瘤
  • 8篇病理
  • 7篇甲状腺癌
  • 6篇病理学
  • 5篇生物学
  • 5篇细胞
  • 4篇乳头
  • 4篇乳头状
  • 4篇乳头状癌
  • 4篇甲状腺乳头状...
  • 4篇癌基因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生物学意义

机构

  • 24篇石河子医学院
  • 21篇石河子大学
  • 2篇广东药学院
  • 2篇石河子大学医...
  • 2篇蚌埠市铁路中...
  • 1篇蚌埠铁路中心...
  • 1篇石河子市公安...

作者

  • 46篇张国昌
  • 16篇李洪安
  • 11篇李锋
  • 10篇赵瑾
  • 10篇赵瑾
  • 7篇陆天才
  • 6篇胡文浩
  • 5篇刘佩芝
  • 5篇蒋金芳
  • 5篇马岚
  • 4篇郭安河
  • 3篇尹香利
  • 3篇崔刚
  • 3篇农卫霞
  • 3篇丁国富
  • 3篇周晓明
  • 3篇王新华
  • 3篇张海洋
  • 2篇梁伟华
  • 2篇王国亮

传媒

  • 13篇农垦医学
  • 13篇石河子医学院...
  • 3篇石河子大学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新疆医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寄生虫病...
  • 1篇遗传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地方病通报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宁夏医学院学...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国际病理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1999
  • 1篇1998
  • 8篇1995
  • 6篇1994
  • 7篇1993
  • 2篇1991
  • 2篇1990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粘液表皮样癌间质反应的特点与生物学意义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粘液表皮样癌间质反应的特点与生物学意义关系的研究张国昌,郭安河,于明信新疆石河子医学院(石河子市832002)癌肿间质反应的意义,能反映机体对抗肿瘤侵袭的反应性[1-3]。本文探讨粘液表皮样癌间质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网状纤维、胶原纤维的反应...
张国昌郭安河于明信
关键词:粘液表皮样癌间质反应生物学粘液瘤
结核灶内抗酸菌L型检出方法的研究和意义被引量:5
1998年
本文应用Itenfisedkinyoun(IK)改良抗酸染色,Ziehl-Neelsen(ZN)经典抗酸染色和BacillusCalmetteGuevin(BCG)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181例结核病组织切片进行了结核杆菌的检测.结果IK抗酸染色法L型结核菌检出率为67.4%,ZN法为29.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两种抗酸染色法均证明结核灶内主要(67.4%、29.8%)为抗酸菌L型;杆菌型仅1例,对两种抗酸染色均呈阳性反应。BCG众体免疫组化染色发现82.3%结核灶内有其抗原存在。提示抗酸菌L型可能是结核病误诊、复发和播散的重要原因。IK法可提高抗酸菌L型的检出率。
郭安河程慧张国昌
关键词:抗酸染色ZNBCG结核病
肝、肺外包虫病被引量:1
1990年
作者对90例肝、肺外包虫病进行分析讨论,认为:①感染途径主要为六钩蚴侵入淋巴液后注入血循环进行播散,或淋巴管不畅或被堵塞时含六钩蚴的淋巴液淤滞使其生长发育而成;②女性显著多于男性可能与承担家务劳动不同有关;③症状出现早晚及程度与包虫囊肿发生的部位及该器官的解剖学特点有关;④为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首先应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警惕性。
张国昌陆天才喇华珠项治龙
关键词:包虫病六钩蚴
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王国亮张国昌赵瑾李锋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癌基因
P53、P21^(ras)、Ki-67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甲状腺癌转移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中P53、P21ras、Ki-67基因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与甲状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甲状腺癌中P53、P21ras、Ki-67及血管标记物CD34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45例甲状腺癌中P53和P21ras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2%和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13例甲状腺癌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6.2%,明显高于无转移者的12.5%(χ2=5.77,P<0.05),其Ki-67分级指数有9例分布在Ⅱ~Ⅲ级;在复发病例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5%,明显高于未复发病例的10%(χ2=5.92,P<0.05),复发病例的Ki-67分级指数均在Ⅱ级。微血管密度计数在滤泡癌中为79.1±18.4,明显高于乳头状癌的35.4±12.1(t=2.412,P<0.05)。结论P53蛋白阳性表达的甲状腺癌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及复发,P21ras及Ki-67的高表达则提示甲状腺癌可能发生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与癌组织学类型有关,而与淋巴结转移无关。
周晓明张国昌李锋赵瑾李洪安蒋金芳
关键词:P53P21RASKI-67微血管密度
甲状腺癌局部引流区非转移淋巴结形态学改变与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本文研究94例甲状腺癌之326个局部引流区非转移淋巴结形态改变,结果表明①恶性度低预后好的乳头状癌及髓样癌的局部淋巴结组织学分型主要为Ⅰ型和Ⅱ型,而恶性度高预后差的未分化癌和滤泡癌则主要为Ⅲ型和Ⅳ型,x^2=16.69,P<0.01。②淋巴结内组织细胞、浆细胞在乳头状癌及髓样癌的改变主要为Ⅲ级和Ⅳ级,未分化癌和滤泡癌则以Ⅰ级和Ⅱ级为主,x^2=17.23和10.67,P均<0.01。③淋巴结内小血管的改变在乳头状癌及髓样癌以管壁增厚及内皮细胞增生为主,滤泡癌及未分化癌则以薄壁型血管为主,x^2=9.25,P<0.01。④淋巴窦扩张若发生在组织细胞增生增多之基础上,具有一定抗肿瘤防御反应的意义,否则意义不大。⑤观察癌肿引流区非转移淋巴结的组织学改变,不但能了解该淋巴蛄所处的“戒备状态”、宿主的免疫状况及抗肿瘤反应能力,而且能预示肿瘤临床预后。
张国昌赵瑾崔刚李洪安郭安河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淋巴结引流
71例小儿尸检病理与临床对照分析
1993年
分析我院1977年1月至1992年1月71例小儿尸检资料,尸检率为18.64%,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6.34%,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43.66%和15.49%。讨论了临床误诊与漏诊原因。呼吸系统疾病在本组病例中为最常见致死原因。通过尸检,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赵谨张国昌郭长军马岚王桂芬
关键词:尸体解剖病理
粘液表皮样癌间质反应的特点及生物学意义
1990年
作者从形态学角度探讨粘液表皮样癌间质反应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发现:①癌间质中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浸润的量及网状纤维的量与癌的恶性度一致;②癌巢间及肿瘤过网状纤维反应在抗肿瘤过程中与机体的免疫反应起着相互协同、相互影响的作用;③间质中胶原纤维反应的类型可为机体对抗肿瘤的防御反应,或是促使瘤细胞向周围浸润、扩散;④间质中的胶原纤维,大部分可能由癌细胞产生,少部分可能由癌细胞产生的一种促生长因子使宿主纤维母细胞增生所致。
张国昌于明信
关键词:粘液表皮样癌间质反应
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内元素含量的测定被引量:4
1994年
本文通过对39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地甲肿患者甲状腺组织内的一些元素进行了测定,以期探讨其在地甲肿发病中的作用,并与无甲状腺疾病的正常时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除轶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外(P(0.05),其它Cu、Zn、Ca、Mg、Mn的含量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明显差别。Fe可以多方面影响甲状腺功能,从而可能在地甲肿的发病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陆天才赵瑾张国昌李洪安胡文浩高志斌安长新杨卫星
关键词:微量元素甲状腺肿
内源性脂性肺炎的病理学探讨被引量:1
1994年
对8例不合并其它疾病的内源性脂性肺炎的观察,作者认为:①血脂升高与大量吸烟是引起本病的最危险因素,其发生是由于血中脂质成分进入肺泡在Ⅱ型上皮分泌增强,使大量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引起以体液免疫为主的一系列炎症反应,且属慢性肉芽肿性炎;②本病多累及右肺是与右支气管较垂直,肺内脂质不易清除有关;③本病并发空洞是病灶发生坏死、液化或由于继发化脓菌感染引起局部坏死化脓,使其经气道排出后形成;④术前若反复多次行细胞学检查及气管镜活检,并结合动态观察理当能排除肺癌做出正确诊断。
张国昌胡文浩于明信陆天才刘佩芝杨朝群
关键词:内源性脂性肺炎病理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