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旭

作品数:56 被引量:342H指数:10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胆管
  • 16篇胰腺
  • 15篇结石
  • 14篇胆管结石
  • 13篇肝胆
  • 12篇胆道
  • 12篇胰腺炎
  • 12篇手术
  • 12篇腺炎
  • 12篇肝胆管
  • 12篇肝胆管结石
  • 9篇胆管狭窄
  • 9篇胆囊
  • 9篇外科
  • 8篇切除
  • 8篇急性胰腺炎
  • 7篇外科手术
  • 6篇胆结石
  • 6篇远期
  • 6篇术后

机构

  • 54篇成都军区总医...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成都军区成都...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56篇李旭
  • 50篇田伏洲
  • 21篇蔡忠红
  • 17篇石力
  • 16篇王雨
  • 16篇汤礼军
  • 12篇陈涛
  • 9篇赵铁军
  • 9篇李广阔
  • 8篇汪涛
  • 8篇黎冬暄
  • 7篇苗建国
  • 7篇赵碧
  • 7篇黄大熔
  • 6篇张丙印
  • 6篇张晓琼
  • 6篇张炳印
  • 5篇戴睿武
  • 5篇李红
  • 5篇周庆贤

传媒

  • 7篇中国实用外科...
  • 4篇西南国防医药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四川医学
  • 3篇中国普外基础...
  • 3篇消化外科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免疫学杂志

年份

  • 6篇2006
  • 5篇2005
  • 13篇2004
  • 11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5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5
  • 1篇1993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胰腺炎大鼠肝脏NF-κB对ICAM-1表达的调控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大鼠肝脏NF-кB对ICAM-1表达的调控及其在急性胰腺炎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急性胰腺炎组(AP组)、急性胰腺PDTC处理组(APP组)以及对照组(SO组),分别在术后3h、6h、12h及24h检测肝组织NF-кB活性、ICAM-1表达,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AP及APP组NF-кB活性在术后3-6h显著高于SO组;ICAM-1表达在术后3-24h显著高于SO组;MPO及ALT在术后6-24h也显著高于SO组。然而,在运用了NF-кB抑制剂的APP组,NF-кB活性、ICAM-1表达、MPO以及血浆ALT均显著低于AP组。结论:急性胰腺炎发生时,肝脏中活化的NF-кB促进了ICAM-1的表达,并由此参与了肝损伤的发生。
石力田伏洲黄大熔李旭赵碧顾大勇唐旭东王雨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肝脏损伤NF-ΚBICAM-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胆胰合流部解剖与急性胰腺炎——ERCP X光片及尸解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胆胰合流部临床影像学和局部解剖标本的观察,分析人类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该部位解剖学特点的关系,并探讨纠正这种解剖学缺陷而使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及其重型化得以预防或治疗的可能性.
田伏洲黎冬暄李红张丙印李旭王茂旭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吻合术在治疗肝胆管结石及狭窄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总结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吻合术 (STHG)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994年以来 135例STHG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术后胆囊功能、结构情况。结果 STHG术后早期无并发症发生 ;胆囊收缩与浓缩功能基本正常 ;胆囊黏膜色泽正常 ,无水肿、糜烂。结论 该术式既保存了胆囊及Oddi括约肌功能 ,又保证了胆汁的生理流向 ,防止了肠液的反流。同时 ,由于胆囊与肝内胆管可通过大的吻合口互相沟通 ,胆囊内浓缩胆汁可随时进入肝内胆管 ,提高肝内胆汁胆酸盐的浓度 ,从而起到溶解肝内胆管胆色素结晶、防止色素结石复发的作用。该术式对患者的影响小 ,同时为治疗复发结石预设了通道 ,并能预防结石形成 ,因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肝胆管结石和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术式。
田伏洲王雨汤礼军李旭蔡忠红杨锁军阎勇
关键词:胆囊胆结石外科手术
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手术止血方法选择(附18例报告)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初步比较肝癌破裂的手术止血和非手术止血方法的效果。方法:统计近8年来(1992-04~2000-04)原发性肝癌破裂的患者18例,按手术止血和非手术止血分为两组,比较其院内病死率。结果:(1)手术止血10例,病死率为20%(2/10)。其中,2例肝动脉结扎、4例肿瘤局部切除、2例肝动脉结扎加填塞缝扎止血,此8例顺利出院;单纯填塞缝扎止血2例,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2)非手术止血8例,病死率87.5%(7/8)。其中,1例止血后二期切除肿瘤,7例院内死亡。结论:积极选择合适的手术止血方法控制肝癌破裂出血,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李旭李广阔田伏洲戴睿武邢庆蓉宋晓峰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止血
两种肝门整形胆道重建术后胆管炎发生和结石复发的对比被引量:23
2003年
目的 评价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 (STGH)与皮下盲袢型肝胆管空肠吻合术(SLCJ)的远期疗效。方法 随访本中心 6年间因肝胆管结石接受这两种手术方式的治愈患者 ,观察他们的胆管炎发生和结石复发的情况。结果  198例研究对象共有 14 8例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3年 11个月。两组间部分可能引起胆管炎、胆管结石复发的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THG组与SLCJ组术后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 5 4 %和 2 1 7% (P <0 0 5 ) ,胆管结石复发率分别为 3.6 %和 17 4% (P <0 0 5 )。结论 STHG组术后远期疗效优于SLCJ组。原因可能是STHG术后保留了Oddi括约肌且在胆囊与肝胆管之间建立了一个宽畅通道 ,防止了胆肠返流的发生 ,发挥了胆囊的浓缩、吸收和排空功能。因此 ,对于胆囊和Oddi括约肌功能基本正常的肝胆管结石患者应该考虑行STHG术。
田伏洲张小进黄大熔汤礼军王雨石力蔡忠红李旭
关键词:术后并发症胆管炎胆管结石复发
肝胆管结石合并胆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道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 1982~ 1992年收治的 32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道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病人中 14例为肝内胆管自发性出血 ,均采用手术治疗 ,止血率为 10 0 % ,随访 1年无复发出血。 18例为手术后出血 ,3例经保守治疗治愈 ,15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手术治疗 ,13例止血成功 ,2例死亡。结论 对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自发性胆道出血应及时手术 ,在止血同时注意处理原发病变。手术后的胆道出血可先采取非手术治疗 ,部分病人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应积极再手术治疗。
田伏洲陈涛李旭蔡忠红汤礼军汪涛罗皓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胆道出血动脉结扎术肝段切除术
两种肝门整形胆道重建术后结石复发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对比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 (STHG)与皮下盲襻型肝胆管空肠吻合术 (SLCJ)后结石复发情况。方法 追踪随访 5年间因肝胆管结石接受这两种手术方式治愈的病人 ,观察其胆管炎发生率和胆管结石复发率。结果 共有 13 4例病人获得随访 ,手术至随访时间平均 4年 2个月。STHG组与SLCJ组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 6 1%、2 1 2 % ,胆管结石复发率分别为 4 1%、17 6%。STHG组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和胆管结石复发率均明显低于SLCJ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STHG术后疗效优于SLCJ。
张小进田伏洲黄大熔汤礼军王雨石力蔡忠红李旭苗建国赵铁军尹致良
关键词:术后复发肝内胆管结石
PTGD在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被引量:61
2003年
目的 总结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 (PTGD)对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病人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期间接受PTGD治疗的 113例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13例均穿刺置管成功 ,12例因引流管脱落或堵塞而再次行PTGD。 110例 ( 97 3 % )获得有效的胆囊引流 ,10 8例 ( 95 6% )治愈。 91例于急性胆囊炎治愈后 2周至 3个月行择期胆囊切除术 ,3例行胆囊的“化学性切除”。 1例发生胆囊出血 ,2例出现胆汁腹腔漏。全组无一例因急性胆囊炎及相关的治疗而死亡。 3例行胆囊化学性切除者随访分别达 1 5、2及 3年 ,病人无症状出现 ,并且B超证实胆囊腔完全闭锁。结论 PTGD是治疗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病人的一项安全、简便。
田伏洲石力蔡忠红李旭向珂
关键词:PTGD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300例体会
1995年
周建华刘家邦李旭田伏洲胡建中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
超声介导腹腔神经节毁损对晚期胰腺癌痛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2006年
目的评价超声介导腹腔神经节毁损对晚期胰腺癌痛病人的止痛作用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于腹腔动脉干根部旁侧注入无水乙醇15ml,对96例胰腺癌病人实施腹腔神经节毁损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癌症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标准(QOL)比较治疗前后变化。结果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疼痛治疗总有效率87.5%,显效率76.1%,随疼痛程度的减轻,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疼痛是影响胰腺癌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超声介导腹腔神经节毁损能明显减轻胰腺癌性疼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汪涛田伏州蔡忠红李旭陈涛石力陈琪
关键词:胰腺癌疼痛治疗超声介导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