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旭

作品数:53 被引量:257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保健专项资金资助科研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麻醉
  • 10篇医师
  • 9篇住院医师
  • 9篇教学
  • 7篇手术
  • 6篇麻醉学
  • 6篇超声
  • 5篇胸椎
  • 5篇麻醉科
  • 5篇模拟教学
  • 4篇术后
  • 4篇疼痛
  • 4篇椎旁
  • 4篇麻醉医师
  • 3篇蛋白
  • 3篇腰椎
  • 3篇药物
  • 3篇医师规范化培...
  • 3篇神经病
  • 3篇神经病理

机构

  • 53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航天中心医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黄骅市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乐山市中医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53篇李旭
  • 35篇黄宇光
  • 13篇于春华
  • 13篇阮侠
  • 11篇谭刚
  • 8篇申乐
  • 8篇崔旭蕾
  • 7篇裴丽坚
  • 7篇许力
  • 6篇虞雪融
  • 5篇白冰
  • 4篇赵晶
  • 4篇权翔
  • 4篇龚亚红
  • 3篇孙秋宁
  • 3篇易杰
  • 3篇张志永
  • 3篇朱波
  • 3篇张秀华
  • 3篇刘薇

传媒

  • 9篇基础医学与临...
  • 5篇中华麻醉学杂...
  • 4篇协和医学杂志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3篇中华医学教育...
  • 2篇中国疼痛医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国毕业后医...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Chines...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临床免疫...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罕见病研究

年份

  • 7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9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1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下穿刺脊柱的模拟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声下穿刺脊柱的模拟装置,包括脊柱模型、容器和浸泡物质,所述容器用于容纳所述浸泡物质,所述浸泡物质用于浸泡所述脊柱模型,所述脊柱模型浸泡于所述浸泡物质中,其中,所述脊柱模型包括模型本体、气囊和椎管,所...
崔旭蕾费昱达李旭阮侠陈绍辉黄宇光
文献传递
隐神经穿出收肌管定位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回顾临床病例资料,并从尸体解剖的角度探讨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的最佳位置。方法临床部分:回顾性分析接受超声引导下ACB患者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21~85岁,ASAⅠ~Ⅲ级。其中9例在大腿中段水平,10例在收肌管下口水平,均注射0.5%罗哌卡因10 ml,比较注射后30 min及术后24 h小腿内侧对冰块的温度觉。解剖部分:纳入尸体20具,共40条下肢,男性20条,女性20条。测量髂前上棘至胫骨内侧髁、髂前上棘至收肌管上口、髂前上棘至收肌管下口、髂前上棘至隐神经穿出大收肌腱膜处的距离,记录收肌管的长度、收肌管在下肢的相对位置、隐神经穿出收肌管的位点等数据。结果临床部分:19例均在注射后30 min失去对冰块的温度觉,并在术后24 h恢复。解剖部分:隐神经均在收肌管内向下走行并于近收肌管末端处穿出,与膝降动脉的隐神经支伴行。收肌管长度约为(10.0±2.1)cm。收肌管上口、下口、隐神经穿出收肌管的位置分别为缝匠肌全长的(54.7±3.0)%、(76.0%±3.8)%、(74.1±3.2)%。结论在收肌管下口水平和大腿中段水平进行超声引导下ACB均可以获得满意的隐神经阻滞效果。ACB的最佳位点应为缝匠肌的约中下1/3处。超声引导下在膝降动脉旁注射局麻药可能成为隐神经阻滞的一个新方法。
唐帅申新华黄伟马满姣张杨阳王英李旭崔旭蕾徐仲煌马超黄宇光
关键词:隐神经
神经肌肉阻滞剂及其拮抗剂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治与预防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围手术期药物严重过敏反应起病隐匿而迅速,可以危及生命,常使得手术被迫终止。目前认为,围手术期麻醉药物中引起严重过敏反应最常见的是神经肌肉阻滞剂(NMBAs)。随着麻醉学和外科医学的进步,全球麻醉及手术量越来越大,NMBAs使用机会越来越多,相应的超敏反应发生风险也随之越来越高。临床使用NMBAs的同时,也常会用到其拮抗剂,如新斯的明和舒更葡糖,这些药物在临床上也有越来越多的过敏报道。由于NMBAs及其拮抗剂引起过敏的机制复杂,不易确诊,且NMBAs之间交叉反应性强,因此,常难以选择替代药物。本文阐述了这些药物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流行病学、病理机制、诊断方法与流程、急性期治疗以及预防方案的相关新近研究进展。
王子熹李旭张秀华关凯
关键词:神经肌肉阻滞剂围手术期严重过敏反应
口试在高年资麻醉住院医师自评和考评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通过口试找出麻醉科高年资住院医师临床胜任力中的不足以及对比学生自评打分与考官打分的差异。方法2018年至2019年对44名住院医师进行口试测试,参加考试的均为第3年住院医师,口试共20 min,考官针对具体病例就术前评估、术中管理、术后管理等问题提问。考试结束后,两名考官及考生分别对口试进行评分。结果考官评分总体表现(多数时间)是(3.54±0.72)分,总体表现(少数时间)是(3.34±0.94)分。其中最高的是口头交流技巧符合住院医的年资(3.57±0.70)分,最低的两项分别是根据临床情况的改变调整治疗(3.28±0.77)分,及了解其他管理策略的优缺点(3.29±0.73)分。自评分总体表现(多数时间)是(3.17±0.63)分,总体表现(少数时间)是(3.09±1.12)分,自评分数最高的是交流信息有逻辑性且高效(3.34±0.81)分,自评分数最低的两项分别是了解其他管理策略的优缺点(2.84±0.75)分和根据临床情况的改变调整治疗(3.07±0.70)分。大多数(73%)考生评分成绩合格,自评分显著低于考官评分(P<0.05)。结论多数3年级住院医师在口试中能表现出相应的水平,麻醉住院医师在根据临床情况的改变调整治疗和了解其他管理策略的优缺点方面有待加强。
于春华李旭张越伦权翔阮侠谭刚黄宇光
关键词:麻醉口试考评自评
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7型的多学科诊疗一例
2024年
一例3岁4月龄女性患儿,共济失调伴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2年,为改善听力就诊于我院。基因检测提示TWNK基因c.1186C>T(p.P396S)和c.1357C>T (p.R453W)复合杂合变异,经多学科团队共同讨论,考虑诊断为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7型(肝脑型)可能性大,患者已有神经系统受累,暂无肝功能不全的证据,人工耳蜗植入术疗效不确定,全身麻醉将加快脑病进展、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考虑围术期安全性问题,家长暂不考虑听力干预,予辅酶Q10、叶酸、左卡尼汀、复合维生素口服对症支持治疗。
宋雯洁樊悦李旭刘雅萍戴毅刘兴荣冯逢陈晓巍
关键词:共济失调
标准化患者在评估麻醉临床型研究生术前访视能力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在现有的研究生培训体系中,术前访视能力缺少有效的评估方法。本研究拟评价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 patients, SP)情景模拟在术前访视能力评估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SP情景模拟整合到多站式考核的术前访视考核站点中,对我院第二、第三年麻醉临床型研究生进行考核。考核过程中由SP和2名现场考官分别对考生进行评分,评分方法采用一个核查表评估术前访视的内容,采用一个量表评估病史采集技巧、交流技巧及人文素养的能力,同时由现场考官对SP的表现进行打分。考核结束后,另一名考官通过回顾视频对考生和SP的表现进行打分。SP与考官打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在量表评估中,病史采集技巧评分(r=0.701,P<0.001)、交流技巧评分(r=0.752,P<0.001)和人文素养评分(r=0.595,P<0.001)在SP与考官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在核查表评估中,SP评分与考官评分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18,P<0.001)。结论标准化患者情景模拟能够为麻醉临床型研究生术前访视过程中非技术技能的考核提供一种直观可靠的方法。
龚亚红王维嘉范洪伟黄晓明阮侠李旭杨萍易杰裴丽坚黄宇光
关键词:情景模拟临床型研究生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坐骨神经阻滞时效改变及相关机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比较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PDN)大鼠与对照大鼠坐骨神经阻滞时效差异,并初步探讨PDN大鼠阻滞时效改变的相关机制。方法建立PDN大鼠模型:5只作为未干预对照组,另10只于左侧坐骨神经分别应用布比卡因(n=5)、罗哌卡因(n=5)进行神经阻滞,并于右侧坐骨神经旁注射0.9%氯化钠溶液作为对照。再取15只对照大鼠依同样方法处理。比较不同组别大鼠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神经阻滞后第2天取双侧坐骨神经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神经元损伤类型及数目。结果在相同阻滞条件下,PDN大鼠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大鼠(P<0.05)。PDN大鼠坐骨神经纤维损伤比例高于对照大鼠(P<0.05);施行神经阻滞后,PDN大鼠神经纤维损伤比例显著提高(P<0.05)。结论 PDN大鼠可能存在神经损伤易感性,并与糖尿病病变所致的神经纤维损伤存在累积效应,这可能是PDN大鼠阻滞时效显著延长的潜在机制。
惠尚懿许力李旭黄宇光
关键词:坐骨神经阻滞神经纤维损伤
突触后致密物蛋白质95基因沉默及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疼痛行为的干预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评估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对突触后致密物蛋白质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PSD-95)基因的沉默效率及PSD-95基因沉默对谷氨酸诱导的神经细胞毒性与信号转导的影响,观察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沉默大鼠脊髓PSD-95基因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效果。方法用神经母细胞瘤/大鼠神经胶质细胞瘤杂交瘤细胞(NG108-15细胞)筛选大鼠PSD-95基因特异的siRNA,并用谷氨酸刺激PSD-95基因沉默的NG108-15细胞,检测细胞生长活力与信号通路蛋白质表达与磷酸化的改变。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hronic constrictioni njury,CCI)模型,预防性及治疗性鞘内给予PSD-95siRNA,留取脊髓标本,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分析PSD-95 mRNA表达水平,并测定大鼠后足机械痛阈及热痛阈的变化。结果序列特异性最高的siRNA在最佳转染条件下使PSD-95基因表达水平下降91.5%;PSD-95基因沉默既可增强神经细胞对谷氨酸毒性的耐受能力,又可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质激酶IIα(CaMKIIα)异构型磷酸化。正常大鼠鞘内注射PSD-95siRNA可降低大鼠脊髓背角PSD-95mRNA的表达水平38%(P<0.05),但对痛阈无显著影响;CCI模型大鼠鞘内注射PSD-95 siRNA可明显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结论 PSD-95基因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鞘内注射PSD-95siRNA可以显著缓解CCI模型大鼠机械性和热痛觉过敏,PSD-95 siRNA可能成为有效控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基因治疗方法。
李旭申乐许力刘薇虞雪融黄宇光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慢性压迫损伤
非麻醉专业住院医师麻醉科规范化分层培养方案探索被引量:2
2022年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住院医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麻醉科轮转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培训内容之一。既往研究显示,不同专业和不同年资住院医师对麻醉科轮转学习需求差异较大,故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探索性地制定了个体化分层分科培养细则及考核方案,涵盖外科、重症医学科、内科、耳鼻喉科和急诊科。自2021年8月试行该培养方案以来,共77名非麻醉专业轮转医生完成了培训,考核结果均达到出科标准,且80分以上学员占比56.2%,整体满意度达92%。该方案为完善非麻醉专业住院医师的麻醉科规范化培训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夏迪吴昊阮侠李旭谭刚黄宇光
超声辅助胸椎旁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急、慢性疼痛及远期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
李旭裴丽坚谭刚张志永黄宇光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