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江
- 作品数:46 被引量:228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张家口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MiR-760通过抑制钙离子信号关键分子干预结肠癌转移的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背景:微小RNA(miRNA)是一种新的癌症治疗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表明miR-760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有重要作用。目的:探讨miR-760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周期、迁移和侵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结肠癌组织以及结肠癌细胞株HCT116、HT29、SW480和SW620中miR-760表达。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760与STIM1的靶向关系。以蛋白质印迹法、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结肠癌细胞和组织中STIM1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构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并观察miR-760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MiR-760在结肠癌组织和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均明显降低,而STIM1在结肠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MiR-760通过与STIM1的3’-UTR互补结合抑制其表达。过表达miR-760能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阻滞S期,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但上调STIM1能逆转这种抑制效果。在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中,过表达miR-760能下调STIM1表达并抑制肿瘤生长。结论:MiR-760通过靶向STIM1参与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控,在结肠癌中发挥抑癌的作用。
- 王晓元赵轶峰杨永江黄迪苏卓彬李坤李晶晶李曙光
- 关键词:结肠肿瘤细胞侵袭
- Wnt信号通路在姜黄素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中作用机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Wnt通路在姜黄素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MCF-7细胞培养液随机分为5组,分别加入15、30、60、120μmol/L的姜黄素,对照组不加,培养12,24,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分A、B两组(剂量组、时间组)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FCM)观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B两组的Wnt通路相关蛋白,并进行相应的相关性分析探讨Wnt通路与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 CCK-8结果显示,随培养时间延长,姜黄素各浓度组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增高(均P<0.05);在同一时间点,随着姜黄素浓度升高,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增高(均P<0.05)。FCM染色结果显示,随着姜黄素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MCF-7细胞凋亡指数逐渐上升(均P<0.05),且G_1/S期细胞增加越多(P<0.05)。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MCF-7细胞中Wnt1、β-catenin的表达下调程度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细胞抑制率、G_0/G_1期细胞百分比、细胞凋亡率均与Wnt通路相关蛋白Wnt1、β-catenin的表达呈现较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姜黄素的抗癌活性与抗增殖能力具有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性,且Wnt通路在姜黄素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抑制、凋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赵轶峰杨永江王晓元梁晚平李秀娟黄迪高晓斌魏玉磊
- 关键词:WNT信号通路姜黄素MCF-7细胞细胞凋亡
- 内镜切割吻合器在直肠肿瘤经肛门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内镜切割吻合器在早期中低位直肠肿瘤经肛门局部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至2015年收治的83例早期中低位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经肛门局部切除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内镜切割吻合器组(n=40)和传统组(n=43)。术后标本行常规免疫组化病理检测,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切缘距离、术后住院天数、局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肿瘤距肛缘距离[(5.413±1.290)cm vs(4.663±1.143)cm]、术中出血量[(8.150±3.978)ml vs(14.977±6.375)ml]及手术时间[(33.625±8.469)min vs(45.349±10.768)min]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应用内镜切割吻合器行早期中低位直肠肿瘤经肛门切除与传统经肛门切除手术疗效相当,但操作更简便易行、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具有一定优势。
- 杨永江彭涛黄迪王晓元苏卓彬赵轶峰李曙光
- 关键词:直肠肿瘤局部切除外科手术
- 胃癌细胞miR-30a的表达对紫杉醇联合卡铂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上调胃癌细胞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30a的表达对紫杉醇联合卡铂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经细胞活力测定(MTT)法检测紫杉醇联合卡铂对人胃腺癌细胞(AGS)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miR-30a表达的变化。将miR-30a mimics转染至AGS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TL组)、空质粒转染组(NC组)和转染组,采用Annexin V/PE双染法检测紫杉醇联合卡铂对各组AGS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绿色荧光蛋白法观察自噬泡形成。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LC3-Ⅱ)蛋白的表达量。并采用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分析miR-30a与Beclin-1的靶向关系。结果分别将不同浓度紫杉醇和卡铂单独作用于AGS细胞48 h后,测得IC50分别为1.56μM和48.74 mg/L。经IC50紫杉醇和IC50卡铂联合处理后,AGS细胞miR-30a表达量显著低于处理前[(0.37±0.14)vs(1.26±0.22),P<0.05];转染组AGS细胞自噬泡形成率低于CTL组和NC组(P<0.05);转染组AGS细胞凋亡率高于CTL组和NC组(P<0.05);转染组AGS细胞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量虽然高于处理前,但仍低于CTL组和NC组细胞(P<0.05)。经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分析,Beclin-1可能是miR-30a的下游靶基因。结论上调miR-30a的表达,可能抑制紫杉醇联合卡铂诱导的AGS细胞自噬的发生,从而提高AGS细胞对新辅助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 苏卓彬王国强杨永江赵轶峰黄迪王晓元任慧敏籍阳阳李曙光
- 关键词:胃癌紫杉醇卡铂化疗敏感性
- SLC12A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溶质载体家族12A5基因(SLC12A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结直肠癌(癌组)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正常组)各40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组中SLC12A5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SLC12A5在两组中的表达,分析SLC12A5在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 RT-PCR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SLC12A5 mRNA的表达水平为0.98±0.0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18±0.03,P=0.008)。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LC12A5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0.86±0.05,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15±0.02,P=0.017)。IHC结果显示SLC12A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为87.50%(35/4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中的表达(32.50%,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7,P=0.000)。SLC12A5表达与肿瘤浆膜浸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脉管浸润等密切相关(P<0.01),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SLC12A5的表达上调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有望成为特异性较高的肿瘤标志物。
- 王晓元李曙光赵轶峰杨永江武雪亮李坤王金科彭涛
- 关键词:结直肠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免疫组化
- T2期胃癌患者D2根治术中网膜囊剥离的临床价值评估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T2期胃癌患者D2根治术中网膜囊剥离的风险及临床价值。 方法将86例T2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网膜囊剥离组(46例)和非网膜囊剥离组(40例)。记录患者年龄、Borrman分型、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清扫淋巴结数量、肿瘤直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复发、转移和生存情况。 结果两组年龄、Borrman分型、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清扫淋巴结数量、肿瘤直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均未发现转移;网膜囊剥离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非网膜囊剥离组[(169.13 ± 37.94)min比(147.45 ± 30.2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均未见局部复发,网膜囊剥离组发生肝转移1例,非网膜囊剥离组发生骨转移1例;两组均无死亡病例。 结论对于T2期胃癌行D2根治术中可以不常规行网膜囊剥离,以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杨永江苏卓彬黄迪武雪亮赵轶峰李曙光
- 关键词:胃肿瘤胰腺被膜
- LINC00839调节miR-17-5p/WEE1轴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839(LINC00839)调节微小RNA-17-5p(miR-17-5p)/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WEE1)轴对结直肠癌(CRC)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检测CRC细胞系中LINC00839、miR-17-5p、WEE1 mRNA表达水平,筛选最佳细胞系,将LS513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LINC00839敲低阴性对照组(si-NC组)、LINC00839敲低组(si-LINC00839组)、LINC00839敲低+miR-17-5p抑制表达阴性对照组(si-LINC00839+NC inhibitor组)、LINC00839敲低+miR-17-5p抑制表达组(si-LINC00839+miR-17-5p inhibitor组)。qRT-PCR检测细胞中LINC00839、miR-17-5p和WEE1 mRNA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INC00839、miR-17-5p和WEE1之间的靶向关系;MTT检测细胞活力;Edu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WEE1、PCNA、Bax、Bcl-2、caspase-3、E-cadherin、N-cadherin蛋白水平。结果在CRC细胞系中LINC00839、WEE1 mRNA高表达,miR-17-5p低表达,选择LS513细胞进行实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17-5p与LINC00839、WEE1存在靶向关系,LINC00839敲低可上调miR-17-5p表达,下调WEE1表达。敲低LINC00839能显著降低LS513细胞活力、Edu阳性率、划痕愈合率及PCNA、Bcl-2、N-cadherin和WEE1蛋白表达(P<0.05),显著增加Bax、caspase-3、E-cadherin蛋白表达(P<0.05)。抑制miR-17-5p的表达能逆转LINC00839敲低对LS513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LINC00839在CRC细胞中上调,敲低LINC00839可能通过调控miR-17-5p/WEE1轴抑制CRC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细胞凋亡。
- 王国强张纲唐建坡张玉国杨永江
- 关键词:结直肠癌凋亡迁移
-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用于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效果及对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用于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效果及对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实施D2根治术的胃癌患者,术后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单药组各50例,分别给予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单药辅助化疗,均连续化疗8个周期。分别于用药前后,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ELISA法检测促凋亡基因Bax、凋亡抑制基因Bcl-2,记录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观察3年生存情况。结果用药前,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Bax、Bcl-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联合组血清CEA、CA125、CA199、TPS均低于单药组(P均<0.05),Bax高于单药组而Bcl-2低于单药组(P均<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3年无病生存率高于单药组(P<0.05),但两组3年内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用于胃癌术后辅助化疗,可明显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且未增加不良反应,从而提高了3年无病生存率,但在总生存率上无明显获益。
- 苏卓彬赵轶峰杨永江王晓元黄迪任慧敏李曙光
- 关键词:胃癌术后辅助化疗奥沙利铂BAX蛋白
- 胃癌转化治疗后腹腔镜的应用及体会(附7例报告)
- 2022年
- 目的探讨Ⅳ期胃癌转化治疗后腹腔镜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例经转化治疗后行腹腔镜手术的晚期胃癌的临床资料。7例患者经CT、PET-CT、腹腔镜等诊断为Ⅳ期胃癌,行以紫杉醇为基础的转化治疗,评估疗效后行手术切除。分析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和生存率等指标。结果转化治疗后,部分缓解6例,疾病稳定1例,总体有效率6/7。腹腔镜辅助手术3例,中转开腹4例。手术时间(297.9±35.6)min,术中出血量(257.0±106.0)ml,清扫淋巴结数(38.4±9.1)枚,胃管留置时间(72.4±9.6)h,空肠营养管留置时间(15.4±5.6)d,恢复流质饮食时间(8.6±3.4)d,住院时间(17.1±5.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无非计划二次手术及死亡病例。R0切除6例,R1切除1例。肿瘤退缩分级:2级5例,3级2例。7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5.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1.6个月,1年生存率为6/7。结论腹腔镜对转化治疗胃癌的分期和疗效判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但转化治疗后组织水肿加重,肿瘤边界更加不清,手术操作难度增大,故不必强求腹腔镜操作,可视情况中转开腹。
- 曹铭富杨永江苏卓彬黄迪李曙光赵轶峰
- 关键词:胃肿瘤腹腔镜检查
- 联合检测结直肠癌中GLUT-1、HIF-1α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结直肠癌组织50例(癌组)和50例癌旁正常组织(癌旁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两组结直肠组织的GLUT-1、HIF-1α的表达量,分析GLUT-1、HIF-1α表达量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致癌机制。结果癌组和癌旁正常组中GLUT-1表达量分别为(2.285±0.459)和(1.086±0.148),差异有显著性(t=8.919,P<0.001);癌组和癌旁正常组中HIF-1α表达量分别为(2.203±0.401)和(1.055±0.127),差异有显著性(t=7.144,P<0.05);GLUT-1和HIF-1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0.958,P<0.001);GLUT-1、HIF-1α的表达量均与结直肠癌TNM分期、浆膜浸润、分化程度、淋巴转移、肝转移及脉管浸润有关(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GLUT-1和HIF-1α表达量均增高,提示二者可作为评估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参考指标。
- 武雪亮王立坤周海丰郭飞杨永江刘博杨东东屈明薛军
- 关键词:葡萄糖转运蛋白-1缺氧诱导因子-1Α结直肠癌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