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倩

作品数:13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省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术后
  • 6篇护理
  • 4篇手术
  • 3篇速康
  • 3篇康复
  • 3篇快速康复
  • 3篇病人
  • 2篇心理
  • 2篇胸腔
  • 2篇胸腔镜
  • 2篇起搏
  • 2篇起搏治疗
  • 2篇胃肠
  • 2篇胃肠功能
  • 2篇胃肠起搏
  • 2篇胃肠起搏治疗
  • 2篇结核
  • 2篇肠功能
  • 1篇胆囊
  • 1篇心理反应

机构

  • 13篇河北省胸科医...
  • 1篇河北省儿童医...
  • 1篇邯郸市第一医...

作者

  • 13篇王倩
  • 6篇孙满胜
  • 4篇苏月巧
  • 4篇郝志芳
  • 3篇肖玉兰
  • 3篇王秀娟
  • 3篇梁英梅
  • 2篇闫国荣
  • 2篇陈玉梅
  • 2篇李玉琢
  • 2篇卢艳华
  • 2篇王文帅
  • 1篇张国山
  • 1篇张涛
  • 1篇王翠芝
  • 1篇姜英
  • 1篇李倩
  • 1篇聂欣涛
  • 1篇刘彦灵
  • 1篇齐科雷

传媒

  • 3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0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床护理路径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09年
郝志芳苏月巧王秀娟陈玉梅李莉孙满胜聂欣涛闫国荣刘彦灵张涛王倩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人工叩背与振动排痰机对开胸术后病人排痰效果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5
2010年
[目的]比较振动排痰机排痰法与人工叩背排痰法在开胸术后病人排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开胸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人工叩背排痰组(对照组)和振动排痰机排痰组(实验组),均在常规翻身加雾化吸入的同时分别采用人工叩背或振动排痰机排痰,治疗后密切观察两组病人的排痰量及排痰时间。[结果]实验组术后4 d内排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且排痰时间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开胸术后病人应用振动排痰机排痰效果显著,并可减轻护士工作强度。
梁英梅李玉琢郝志芳苏月巧王倩
关键词:振动排痰机胸部物理治疗叩背排痰
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与需求调查被引量:2
2010年
梁英梅郝志芳苏月巧王秀娟王倩
关键词:手术患者胸腔镜心理状态
体外胃肠起搏治疗对全麻术后胃肠功能快速恢复的影响评价
目的分析体外胃肠起搏治疗全麻术后胃肠功能快速恢复的影响,为全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快速恢复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2月—2018年5月在我科住院进行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护理组...
肖玉兰陈桂林王倩
关键词:术后胃肠功能胃肠起搏
文献传递
改良式小切口病灶清除术联合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颈部淋巴结核的治疗效果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改良式小切口病灶清除术联合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FND)治疗颈部淋巴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颈部淋巴结核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式小切口病灶清除术联合FND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病灶清除术联合FND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切口愈合情况、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瘢痕长度、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愈合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术后12、24、48、72 h静息及活动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小切口病灶清除术联合FND治疗颈部淋巴结核可促进术后恢复及切口愈合,减轻术后疼痛,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王文帅孙满胜贾立茹王倩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核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创面愈合
脊柱结核患者术前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患者术前存在的心理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心理。方法:采用谈话法和观察法对158例脊柱结核患者存在的心理反应进行调查分析,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脊柱结核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和健康宣教,使护患关系达到了相互配合的效果,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依靠护士丰富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优化了患者康复的人际氛围,对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尤为重要。
肖玉兰张仁环王翠芝王倩杨沙陈柳荫王丽萍
关键词:脊柱结核心理反应护理干预
联合检测BT、D-LC、LDH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肠穿孔的预测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研究联合检测细菌内毒素(BT)、D-乳酸(D-LC)、乳酸脱氢酶(LDH)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肠穿孔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0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31例发生肠穿孔(肠穿孔组),75例未发生肠穿孔(无肠穿孔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以及基线,6 h、12 h、24 h后BT、D-LC、LDH,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BT、D-LC、LDH对肠穿孔的预测价值。结果:肠穿孔组重度肠管损伤患者占比(100%)高于无肠穿孔组(12.00%)(P<0.05);两组6 h后BT、D-LC、LDH均呈升高趋势,12 h后无肠穿孔组BT、D-LC、LDH即开始呈降低趋势,而肠穿孔组仍呈升高趋势,24 h后BT、D-LC、LDH表现为降低趋势(P<0.05);肠穿孔组基线以及6 h、12 h、24 h后BT、D-LC、LDH均高于无肠穿孔组(P<0.05);ROC分析显示,基线以及6 h、12 h后BT、D-LC、LDH预测肠穿孔的AUC呈递增趋势,12 h后BT、D-LC、LDH预测肠穿孔的AUC最高;12 h后BT、D-LC联合LDH预测肠穿孔的AUC为0.935(95%CI:0.870~0.974),截断值0.125,敏感度为90.32%,特异度为85.33%(P<0.05)。结论:BT、D-LC、LDH与急性肠梗阻患者肠穿孔有关,且并发肠穿孔患者各指标峰值更高,持续时间更长,降低延迟,联合检测三者或可作为肠穿孔的一种预测方案,为临床诊治提供决策支持。
王文帅贾立茹孙满胜王倩王晓阳
关键词:细菌内毒素D-乳酸急性肠梗阻肠穿孔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住院期体外胃肠起搏治疗的康复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体外胃肠起搏治疗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住院期康复的影响作用与特点,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在河北省胸科医院胸二科进行全麻手术治疗的105例年龄≥60岁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5例和试验组50例。结果试验组患者全麻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9.56±4.18)h、(15.70±5.03)h、(4.16±1.58)d和(2.2±1.28)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早期下床活动完成率54.0%,首次下床活动距离(13.13±9.74)m,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首次下床活动时间(30.52±14.66)h,则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体外胃肠治疗对老年胃癌全麻术后住院期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早期下床活动等具有快速康复的效果,成本效益产出良好,建议进行临床推广。
肖玉兰齐科雷苏宏伟王倩闫国荣陈桂林
关键词:胃癌快速康复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消化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2023年
分析快速康复护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应用于消化道手术患者护理期间对其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5月-2022年4月82例消化道手术患者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临床指标、生活质量与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临床指标与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可提高消化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速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支持术后康复有积极作用,可加速患者术后恢复。
孙满胜王倩
关键词:消化道手术胃肠功能恢复并发症
个体化肺康复训练在合并高危因素的肺叶切除病人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2024年
目的 探讨个体化肺康复训练对合并高危因素肺叶切除病人术后快速康复干预的效果。方法 2021年2月~2022年12我院行肺叶切除术合并高危因素病人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标准化肺康复训练,试验组采用个体化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后住院时间、胸管拔除时间、肺功能、运动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住院时间(10.34±2.06)天,胸管拔除时间(3.86±0.55)天,对照组分别为(13.23±2.21)天和(4.65±0.62)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用力肺活量[FVC,(2.52±0.42)L]、最大通气量[MVV,(66.82±7.32)L]、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1.35±0.24)L]高于对照组的(2.11±0.36)L、(62.02±6.59)L、(1.24±0.22)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81.86±8.36)分]、6分钟步行距离[6MWD,(221.66±25.24)m]高于对照组的(72.43±7.51)分、(183.23±20.75)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85.36±9.11)分]高于对照组[(79.43±8.6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88%比21.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合并高危因素的肺叶切除病人术后采用个体化肺康复干预训练,可有效提高病人肺通气功能,改善运动耐量。
王爽任晓捷王倩刘薇
关键词:肺叶切除术康复训练个体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