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祁炜罡

作品数:19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心肌
  • 6篇动脉
  • 5篇心肌梗死
  • 5篇造影
  • 5篇梗死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4篇动脉造影
  • 4篇消融
  • 3篇心房
  • 3篇冠状动脉造影
  • 3篇房颤
  • 3篇标测
  • 2篇单核
  • 2篇电解剖标测
  • 2篇心房颤动
  • 2篇心源性
  • 2篇血管
  • 2篇阵发
  • 2篇阵发性

机构

  • 16篇同济大学附属...
  • 2篇上海市东方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江西医学院第...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浦东新区人民...
  • 1篇上海市东方医...

作者

  • 19篇祁炜罡
  • 14篇张代富
  • 6篇罗裕
  • 6篇胡铂
  • 6篇王娟
  • 5篇周华
  • 5篇于萍
  • 5篇俞莉
  • 5篇包丽娟
  • 4篇牛惠燕
  • 3篇庄少伟
  • 3篇来晏
  • 3篇阮长武
  • 2篇梁晓正
  • 2篇朱彩霞
  • 2篇梁波
  • 2篇向娟
  • 1篇顾宇英
  • 1篇单江
  • 1篇俞莉

传媒

  • 6篇中国心血管病...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导管封堵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于萍张代富祁炜罡包丽娟俞莉
关键词:导管封堵术继发孔房间隔缺损P波离散度
经静脉移植自体血管内皮祖细胞致心肌成形术的对照研究
罗裕祁炜罡胡铂朱彩霞
该项目是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立项项目,经费自筹1万元,项目编号PW2005B-7,起止时间是2005.7~2007.05。  本实验通过结扎30只日本大耳兔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分成3组:损伤对照组、静...
关键词:
关键词:静脉移植心肌成形术
三维标测左房线性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应用研究
张代富李莹祁炜罡朱彩霞俞莉包丽娟
一、简要技术说明该项目是由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发局资助,项目编号PW2004C-9,资助金额2万元,起止时间2004年7月至2007年9月。左房线性消融术又称三维标测下的环肺静脉口消融术,是新近形成的一种治疗房颤的消融策略。...
关键词:
关键词:消融房颤标测
经肱动脉与经股动脉行肾动脉造影术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 对比两种途径行肾动脉造影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收住院血压控制不良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00例,按不同的途径分为2组:经肱动脉造影组50例,经股动脉造影组50例,均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即刻同途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对比观察两组在肾动脉造影期间造影所用时间、造影剂用量、手术成功率、卧床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共检出肾动脉狭窄患者25例,其中6例双侧肾动脉狭窄.两组造影所用时间、造影剂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成功率股动脉组略高,经肱动脉造影组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股动脉造影组(P<0.05).结论 经肱动脉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具有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少、止血容易、术后即刻可以活动的特点,可以考虑作为股动脉途径的替代途径加以推广应用.
罗裕祁炜罡周华胡铂
关键词:肱动脉股动脉肾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瘘栓堵2例被引量:1
2005年
周华张代富秦永文阮长武牛惠燕祁炜罡
关键词:冠状动脉瘘栓堵心导管
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心源性休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总结10例心源性休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2月,对1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所有患者都有难以控制的心源性休克,7例患者予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6例患者开通梗死相关血管;9例患者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1例患者予无创呼吸机辅助;10例患者均予主动脉内气囊泵辅助;患者均行深静脉穿刺,前稀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结果:持续肾脏替代支持72~480h,平均216h。6例患者顺利脱离持续肾脏替代治疗,5例存活,1例死亡;4例患者心源性休克不能纠正死亡。5例存活病例随访1个月~3年,均存活。结论: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可对心源性休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提供有效支持治疗,延长这部分高危患者的生命。
张代富于萍祁炜罡来晏张旭敏顾宇英朱琛颖
关键词: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急性肾功能衰竭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对照。得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结果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用于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7.1%,特异性为67.5%,准确性为80.0%。结论①64层螺旋CT检查是一种无创、快捷的冠状动脉血管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②与冠状动脉造影术相比,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判断仍有一定差异。
梁晓正向娟祁炜罡王娟张代富
关键词: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疾病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无复流的临床及程序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8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现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上海市东方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MI患者312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发病12h内,或12h至24h内仍有持续缺血性胸痛,成功接受PCI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冠脉痉挛或罪犯病变直径狭窄程度≤50%、冠脉血流正常行保守治疗,严重左主干或三支血管病变需急诊冠脉搭桥术。根据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患者分为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比较这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结果及手术相关资料的差异,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因素。结果20.3%的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了无复流。单变量分析:年龄、再灌注时间(症状至PCI的时间)、入院时收缩压、心梗Killip分级、急诊PCI术前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pump,IABP)、PCI术前TIMI血流分级、闭塞病变类型、血栓负荷、靶病变长度、参考血管直径、再灌注方法与无复流现象相关(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年龄〉65岁(OR=1.470,95% CI 1.460~1.490,P=0.007)、再灌注时间〉6h(OR=1.270,95% CI 1.160~1.400,P=0.001)、入院时低收缩压(〈100mmHg)(1mmHg=0.133kPa)(OR=1.910,95% CI 1.018~3.896,P=0.004)、PCI术前应用IABP(OR=1.949,95% CI 1.168~3.253,P=0.011)、PCI术前低(≤1)TIMI血流(OR=1.100,95% CI 1.080~1.250,P〈0.01)、高血栓负荷(OR=1.600,95% CI 1.470~2.760,P=0.030)、长靶病变(OR=1.948,95% CI 1.908~1.990,P=0.019)是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
周华何晓燕庄少伟王娟来晏祁炜罡姚义安刘学波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现象经皮冠脉介入血栓
脂联素基因SNP+276G/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上海汉族人群中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研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以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100例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非糖尿病患者为冠心病组,研究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276G/T)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9%和16%(P<0.05),冠心病组G等位基因频率为45%,对照组为16%,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等位基因频率冠心病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5%和84%(P<0.05)。相对于T/T基因型,G/G基因型修正后的OR值为3.93(P<0.05),G/G+G/T基因型的修正后的OR值为2.41。结论脂联素SNP+276G/T各种基因型和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G/G基因型很可能是冠心病的易感基因型。
梁晓正向娟王娟于萍祁炜罡马岚胡铂罗裕张代富
关键词:脂联素单核苷酸多态性冠心病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被引量:17
2005年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9例入选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Carto系统建立左心房三维电解剖图,结合肺静脉造影确定肺静脉开口,围绕左、右上、下肺静脉口完成环肺静脉线性消融。预设温度43℃,最大功率30W,每点消融时间大于20s。局部电位振幅降低50%以上再移动靶点,逐点完成预定消融线。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操作时间180±18min,透视时间80±20min。平均放电次数120±15次。术后随访6个月。24例无房颤再发;3例在术后3个月内再发房颤,但次数较前明显减少,6个月后无房颤再发;1例偶有房颤发作;1例复发。所有患者均无肺静脉狭窄发生。结论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在成功率及安全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张代富李莹祁炜罡梁波庄少伟王娟俞莉包丽娟
关键词: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电解剖标测线性消融肺静脉造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