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赛宇

作品数:36 被引量:148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神经损伤
  • 10篇坐骨
  • 10篇坐骨神经
  • 10篇坐骨神经损伤
  • 9篇细胞
  • 8篇嗅球
  • 8篇嗅球成鞘细胞
  • 8篇神经元
  • 5篇神经干
  • 5篇神经干细胞
  • 5篇神经再生
  • 5篇免疫
  • 5篇干细胞
  • 4篇组织化学
  • 4篇免疫组织
  • 4篇免疫组织化学
  • 4篇脊髓
  • 4篇大鼠坐骨神经
  • 4篇大鼠坐骨神经...
  • 3篇蛋白

机构

  • 25篇第三军医大学
  • 18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市急救医...

作者

  • 36篇程赛宇
  • 15篇阮怀珍
  • 13篇吴喜贵
  • 8篇邓志宽
  • 7篇张金海
  • 6篇赵士福
  • 6篇杨忠
  • 5篇吴静
  • 4篇陈德英
  • 3篇帅杰
  • 2篇成戎川
  • 2篇李成仁
  • 2篇陆建华
  • 2篇陈晓燕
  • 2篇叶建宁
  • 2篇李露斯
  • 2篇何扬涛
  • 2篇肖艳
  • 2篇李黔宁
  • 1篇张敏

传媒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四川解剖学杂...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9篇2002
  • 2篇2001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坐骨神经损伤与修复过程中相应脊髓神经元变化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损伤与再生修复过程中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和嗅被膜细胞(OECs)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硅胶管套接切断的大鼠坐骨神经实验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硅胶管内注射OECs悬液,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SAL),应用尼氏法对术后7d、14d、30dSAL组与OECs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进行形态学观察,比较两组同类神经元的存活率。结果OECs组治疗侧脊髓前角外侧核大、中型运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存活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术后7d,OECs组治疗侧神经元数目较SAL组伤侧丢失减少,存活率上升。术后14d和30d,OECs组治疗侧神经元数目较SAL组伤侧明显增加,存活率明显升高,大多数神经元轮廓清楚,尼氏体清晰。结论OECs能减少坐骨神经损伤后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退行性变。
陈德英程赛宇李成仁
关键词:坐骨神经损伤脊髓神经元神经再生修复形态学
DSA检查无明确责任血管病变的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无明确责任血管病变的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A检查的115例脑梗死患者,按照DSA表现分为无责任血管病变的DSA阴性组(57例)和有责任血管病变的DSA阳性组(58例),对2组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间合并高血压病、吸烟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发现,高血压病(wald=5.796,95%CI 1.225-7.259,P=0.016)和吸烟(wald=4.745,95%CI 1.103-6.373,P=0.029)是DSA阴性组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DSA阴性组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程度较DSA阳性组患者轻(P<0.05)。结论 DSA阳性组与DSA阴性组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有差异,DSA阴性组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压病和吸烟,且神经系统损害程度较轻。
王进平贺曦张敏程赛宇王宫张建容
关键词:脑梗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阴性
抑郁大鼠模型额叶及海马区Rho激酶表达变化的初步研究
2010年
目的:观察抑郁大鼠模型急性期额叶及海马区Rho激酶(ROCK)的表达变化,探讨Rho/ROCK通路是否与抑郁症形成有关。方法:建立Wistar大鼠抑郁症模型;在建模成功后24 h迅速断头取前脑,在冰浴上分离出双侧前额叶及海马脑组织,应用Western blot分别测定大鼠额叶及海马脑组织内ROCKⅠ及ROCKⅡ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抑郁模型大鼠左侧和右侧前额叶ROCKⅠ表达均显著增高(分别P<0.01,P<0.05),以左侧为著;ROCKⅡ表达亦有显著增高(均P<0.05)。抑郁模型大鼠左右侧海马区域ROCKⅠ表达显著增高(分别P<0.05,P<0.01),以右侧明显;ROCKⅡ表达亦有显著增高(分别P<0.05,P<0.0)1)。结论:ROCKⅠ及ROCKⅡ可能参与了抑郁症形成的病理过程。
邓志宽吴静程赛宇
关键词:RHO激酶抑郁额叶海马
长时连续作业对大鼠下丘脑及背缝核orexin-A和受体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长时连续作业对大鼠促觉醒肽orexin- A及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长时连续作业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测定orexin -A及受体OX1R在下丘脑外侧区,背缝核的变化。结果经过长时连续作业训练后,跑台组与对照组相比,orexin- A阳性细胞在下丘脑外侧区、orexin- A阳性纤维在背缝核及OX1R在背缝核均显著减少。结论长时连续作业可造成促觉醒肽orexin- A和OX1R的表达降低。
王臻谌小维张春青樊宏孝程赛宇阮怀珍胡志安
关键词:OREXIN-A觉醒免疫组织化学下丘脑
提高神经病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被引量:5
2006年
神经病学的教学是临床医学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就如何提高神经病学教学质量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程赛宇赵士福
关键词:神经病学教学教学质量
埃博拉诊疗中心病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及其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为提高我国援利医疗队医护人员对埃博拉诊疗中心(ETU)病区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对利比里亚多家已投入运行的ETU病房进行实地调研。围绕晕倒、锐器刺伤、意外跌倒、护理相关性损伤、病人逃离等发生频率较高的突发事件,研究建立了中国ETU病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处置过程未发生感染暴露事件。介绍的中国ETU病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与实践经验,可为国内外烈性传染病防治过程中病区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提供参考借鉴。
胡明冬吴昊张宏雁王云贵程赛宇宋彩萍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嗅球成鞘细胞在坐骨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中的作用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 探讨嗅球成鞘细胞 (OECs)在坐骨神经损伤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生理盐水 (SAL )组和实验 (OECs)组 ,采用硅胶管套接大鼠切断的坐骨神经 ,硅胶管内对照组给予SAL,实验组给予培养成活的新生大鼠 OECs悬液 ,分别于术后 30或 90天 ,应用电生理检测、HRP逆行示踪法及轴突图像分析检测损伤的神经在电传导轴浆运输、髓鞘再生等方面的恢复情况。 结果 术后 30和 90天 ,OECs组与 SAL 组比较 :1OECs组损伤侧下肢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CMAP)的潜伏期 (L AT)分别缩短了 0 .6 0 ms和 0 .5 6 m s;神经传导速度分别加快了 6 .4 2 m/ s和 5 .36 m/ s;波幅分别增加了 3.92 mv和 5 .84 mv;2 OECs组损伤侧脊髓前角 HRP阳性细胞率分别增加了 11.6 3%和 2 5 .0 1% ;3OECs组坐骨神经纤维数目分别增加了 10 4 7个 / mm2 和 14 2 2个 / mm2 ;神经髓鞘厚度分别增加了 0 .4 3μm和 0 .6 3μm。 结论 嗅球成鞘细胞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程赛宇阮怀珍吴喜贵张金海
关键词:坐骨神经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嗅球成鞘细胞神经再生
坐骨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髓鞘变化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坐骨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髓鞘的形态学变化 ,并对髓鞘显示方法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方法 制备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实验模型 ,采用锇酸染色、改良苏木精染色和镀银染色等三种髓鞘显示方法对伤后 30天、90天髓鞘的形态学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应用三种方法均观察到伤后两组伤侧坐骨神经髓鞘形态结构同对照侧有明显差别。伤后 30天神经髓鞘溃变程度很高 ;伤后 90天 ,神经髓鞘形态结构接近正常。结论 三种髓鞘显示方法均能反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髓鞘的形态学变化。改良苏木精染色方法是显示髓鞘的形态结构及其与轴突关系的简捷有效的方法。锇酸染色方法不仅适用于显示髓鞘的形态结构 ,还可进行形态计量分析。
陈德英程赛宇肖艳何扬涛
关键词:坐骨神经损伤髓鞘染色方法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几丁质在神经再生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几丁质 (chitin)在坐骨神经损伤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动物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 (SAL)组和实验 (chitin)组 ,采用硅胶管套接大鼠切断的坐骨神经 ,硅胶管内给予生理盐水 (SAL)或chitin溶液 ,分别于术后 3 0或 90d ,应用电生理检测、HRP逆行示踪方法及轴突图像分析方法来检测损伤的神经在电传导、轴浆运输及髓鞘再生等方面的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 3 0和 90d :①chitin组损伤侧下肢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CMAP)的潜伏期(LTP)分别为 1 79ms和 1 2 9ms ;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 16 0 0m/s和 2 2 0 0m/s ;波幅分别为 8 17mV和 12 42mV。②chitin组伤侧L5节段脊髓前角HRP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增加了 2 4 0 0 %和 72 90 %。③chitin组损伤侧的神经纤维数目分别为 2691个 /mm2 和 3 5 0 2个 /mm2 ;神经髓鞘厚度分别增加了 0 91μm和 1 5 5 μm。 结论 几丁质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再生及修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程赛宇阮怀珍吴喜贵张金海
关键词:几丁质外周神经
银杏叶提取物对帕金森患者血清黑质DMT1、葡萄糖调节蛋白75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帕金森患者血清黑质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1,DMT1)、葡萄糖调节蛋白75(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5,grp75)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帕金森患者38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巴丝肼片,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连续4周。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黑质DMT1、grp75及认知功能进行检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黑质DMT1水平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黑质DMT1水平较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grp75水平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grp75水平较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Mo CA评分较高(P<0.05),HAMD评分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Mo CA评分较高(P<0.05),HAMD评分较低(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帕金森患者黑质DMT1水平,升高grp75水平,改善认知功能。
卫飞帅杰申林龚自力程赛宇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5神经功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