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托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 2010年
-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影响及对心功能的作用。方法48例DCM患者随机分为他汀组(n=23)和对照组(11=25)。对照组给予利尿剂、洋地黄、ACEI和卡维地洛等常规治疗;他汀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另予阿托伐他汀、10mg/d,用药24周,观察两组血浆细胞因子、射血分数、6rain步行距离和左室舒张末内径。结果他汀组脑钠肽、基质金属蛋白酶、IL-1β、CRP、TNF-α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P〈0.05),而IL-4、IL-10较对照组升高;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P〈0.01),而左室舒张末内径、射血分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一定程度抑制炎性反应,改善心功能,延缓心衰的进展。
- 董丰杨承健徐欣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心肌病细胞因子
- 床边临时起搏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报告
- 2009年
- 董丰曹佳宁
- 关键词: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起搏治疗同步电复律超声心电图床边右束支阻滞
- 氧化应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意义及预后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体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水平,以探讨氧化应激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7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5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及27例非冠心病(non-CAD)患者,分别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AGEs浓度,并记录6月内所有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结果与非冠心病组对应各时间点AGEs浓度比较,AMI择期PCI组、AMI急诊PCI组及UA组均有明显升高(P<0.05)。同时发现ACS患者AGEs水平高者预后差,低者预后良好。结论 ACS患者血清AGEs浓度显著升高,AGEs是反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较好的血清学指标,并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病情转归有一定预测价值。
- 王仁荣曹佳宁董丰徐欣杨承健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晚期糖基化终产物预后
- 药物洗脱支架和金属裸支架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性和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对比药物洗脱支架和金属裸支架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9年5~12月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有2型糖尿病患者共67例,其中药物洗脱支架组31例,金属裸支架组36例。支架术后6个月左右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药物洗脱支架组支架内再狭窄率显著低于金属裸支架组(17.6%比41.9%,P=0.01),但药物洗脱支架组局限性支架内再狭窄率却显著高于金属裸支架组(50.0%比10.0%,P=0.035)。两组病变在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比2.3%,P=0.735)。随访期间药物洗脱支架组靶病变血管重建率显著低于金属裸支架组(11.8%比30.2%,P=0.026)。结论药物洗脱支架能显著降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和靶病变血管重建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
- 毛凌云杨承健方蔷曹佳宁金艳董丰李麟
-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金属裸支架冠心病糖尿病
- 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患者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患者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78例(标记为观察组)及行健康体检人员50例(标记为对照组)。采用随机双盲法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常规组与治疗组各39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以阿托伐他汀口服,20 mg/次,治疗28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和血脂水平、心功能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IL-8、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6、IL-8、CRP、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LVEF、CO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d,治疗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死亡率分别为12.8%、2.6%,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8.5%、17.9%(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这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L-6、IL-8、CRP及血脂水平有关。
- 董丰杨承健叶新和王仁荣陈浩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炎症因子阿托伐他汀
- 改良他汀序贯治疗对PCI术后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评价改良的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PCI患者100例随机分组:A组,PCI术前起始负荷量阿托伐他汀80 mg,后40 mg×7 d,以后20 mg qd;B组,PCI术前术后均每日阿托伐他汀20 mg。分别于服药前及术后24 h,服药后7 d分别测定hs-CRP、MMP-9及NO水平。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血管事件。结果服药前两组患者hs-CRP、MMP-9、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hs-CRP、MMP-9较术前升高,NO较术前降低(自身对比,P<0.05,组间对比,P>0.05);服药7 d后两组hs CRP及MMP-9均较术后24 h下降,NO较术后24 h升高(自身对比,P<0.05,组间对比,P<0.05)。结论改良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可显著降低PCI术后体内炎症反应,稳定斑块,并改善内皮功能,并不增加肌溶解等不良事件发生。
- 金艳杨承健徐欣曹佳宁叶新和董丰李麟王仁荣杨军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一氧化氮基质金属蛋白酶9
- 心肌桥患者乙酰胆碱试验与~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左心室心肌灌注显像的评价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心肌桥患者乙酰胆碱试验与静息-负荷99 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左心室心肌灌注显像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9-01-2011-12入选43例先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心肌桥患者,并进行乙酰胆碱试验;观察心肌桥患者99 Tcm-MIBI静息及负荷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分布特点。结果 43例患者中,位于前降支心肌桥占86.0%(37/43),收缩期狭窄NobelⅡ级、Ⅲ级分别占55.8%(24/43)和30.2%(13/43)。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痉挛29例(67.4%),乙酰胆碱试验阳性占81.4%(35/43)。43例心肌桥患者中出现异常心肌灌注显像37例(86.0%)。其中29例患者左心室心肌出现2处不同部位的放射性分布改变。6例收缩期狭窄NobelⅠ级心肌灌注正常;24例收缩期狭窄NobelⅡ级出现异常心肌灌注显像,17例表现为中度、重度心肌灌注减少,6例表现为轻度心肌灌注减少,1例表现为反向再分布;13例收缩期狭窄NobelⅢ级出现异常心肌灌注显像,10例表现为中度、重度心肌灌注减少,1例表现为轻度心肌灌注减少,2例表现为反向再分布。结论心肌桥患者心肌桥严重程度与心肌缺血有关,乙酰胆碱可诱发壁冠状动脉痉挛,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心肌桥NobelⅡ、Ⅲ级患者均出现心肌血流灌注异常。
- 叶新和杨承健徐欣曹佳宁董丰王仁荣胡大一
- 关键词:心肌桥乙酰胆碱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晚期蛋白氧化产物升高的机制及意义
- 2009年
-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体内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的水平来探讨氧化应激损伤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入选102例冠心病患者及10例非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分为AMI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5例、AMI急诊PCI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43例;分别于入院即刻、24h和48h3个时间点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在紫外荧光340nm及酸性条件下测定血清标本的吸光度,并以相应氯胺T浓度来表示AOPP浓度。结果AMI择期PCI组入院即刻、入院24h和入院48hAOPP浓度分别为(236.42±30.41)、(207.84±29.50)、(227.79±35.18)mmol/L.UA组分别为(239.95±39.94)、(175.92±29.46)、(156.54±28.29)mmol/L,非冠心病组分别为(57.41±13.60)、(56.11±11.90)、(61.75±12.28)mmol/L,AMI急诊PCI组分别为(97.58±23.41)、(91.77±17.40)、(113.39±17.24)μmol/L。AMI择期PCI组、UA组分别与非冠心病组对应各时间点比较,AOPP浓度明显升高(均P〈0.05);入院即刻与入院24h(P均〈0.01)及入院48h(P〈0.05),AMI择期PCI组较急诊PCI组AOPP浓度显著升高;AMI急诊PCI组与U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AOPP浓度比较,仅uA组48h后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AOPP浓度显著升高,氧化应激是A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AOPP是反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较好的血清学指标。
- 曹佳宁王仁荣张月军黄伟金艳董丰徐欣杨承健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5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6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12例,其中56例给予常规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另外56例则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等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观察各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54/56)明显高于对照组(85.7%,48/56),且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选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王仁荣曹佳宁董丰徐欣杨承健
- 关键词:高血压冠心病氨氯地平抗高血压药阿托伐他汀钙片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易损斑块的识别及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易损斑块的识别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医院收治的AMI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PCI后及PCI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OCT检查。分析OCT对易损斑块的识别情况、冠脉血栓类型及罪犯病变的判定情况,评估PCI术后即刻效果和远期效果。结果:该组60例AMI患者,检出易损斑块52例(86.7%),其中,薄纤维帽28例(46.7%),大而软的脂质坏死核心10例(16.7%),破裂区巨噬细胞浸润6例(10.0%),病变处斑块严重钙化或钙化结节向腔内突出4例(6.7%),斑块表面发生侵蚀并出现血小板堆积2例(3.3%);红色血栓42例(70.0%),白色血栓12例(20.0%),混合血栓6例(10.0%);OCT检查发现斑块破裂48例(80.0%),斑块侵蚀8例(13.3%),斑块钙化结节4例(6.7%)。该组有6例(10.0%) PCI术后即刻支架膨胀不良,4例(6.7%)支架贴壁不良,出现组织脱垂、支架边缘夹层、支架内即刻血栓各1例(1.7%);术后随访12个月55例中,发生支架内再狭窄6例(10.9%),支架内血栓形成4例(7.3%)。结论:O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识别AMI患者易损斑块,判断血栓类型及罪犯病变性质,同时有助于评估PCI术后的即刻效果和远期随访。
- 王永莉李麟杨承健董丰
-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急性心肌梗死易损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