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力强 作品数:16 被引量:45 H指数:4 供职机构: 广州医学院蛇毒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蛇毒蛋白C激活剂的活化蛋白C特性及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蛇毒蛋白C激活剂(PCA-SV)活化蛋白C的特性,探讨可能影响PCA-SV作用的实验条件.方法:分别采用APTT法和CBS02.46发色底物法,研究PCA-SV的作用特点,探讨PCA-SV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抗凝活性及酰胺酶活性.结果:PCA-SV是蛋白C特异性激活剂,可特异性地作用于蛋白C,使后者表现抗凝和酰胺酶活性.PCA-SV的最适pH值为6.0~7.0,最适温度为37~40℃,肝素、枸橼酸钠等抗凝剂及Na+、K+、EDTA等不影响其活性.结论:PCA-SV是一种效价较高、特异性强、影响因素少的蛋白C活化剂. 侯力强 赵路宁 江中喜 黄韶玲 何泉华 孔天翰 管锦霞关键词:蛇毒 活化蛋白C 抗凝剂 酰胺酶 酶活性 ^(125)I标记眼镜蛇毒组分Ⅲ在小白鼠体内的分布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探讨眼镜蛇毒(Naja naja atra)蛇毒组分Ⅲ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状况和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用氯胺-T法对眼镜蛇毒组分Ⅲ进行125I标记,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动力法检测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以放射性参与量(脏器与血液放射比)的比值作为组分Ⅲ在组织中分布的依据。结果:小鼠尾静脉注射125I-组分Ⅲ后,2h及 4 h放射性参与量大于 1的器官为肝脏、肾脏、肺脏、心脏和肌肉,其中以肾脏分布最高,且 4 h放射性参与量高于2h。兔静脉注射眼镜蛇毒组分Ⅲ75、150和300μg/kg三个剂量后,快分布相半衰期T1/2α为39.6~42.5min,慢性分布相半衰期T1/2β为16.8~17.3 hr,消除相半衰期T1/2γ为21.7~22.1hr。结论:小鼠静注组分Ⅲ后2h,以肾脏分布最高,肝脏与肺脏的放射性参与量也较高,尿中含量很高。兔静脉注射组分Ⅲ3个剂量后,血药-时间曲线经3P87药动学程序拟合符合三房室模型特征,三个时相的半衰期各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AUC与剂量成正比,表明药物在兔体内的分布和消除为一级线性动力学过程。 侯力强 赵路宁 林振桃 强永刚 廖永华 余清声 管锦霞关键词:药物代谢动力学 ^(125)Ⅰ标记眼镜蛇毒组份Ⅲ在小白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2003年 目的 观察中华眼镜蛇(Naja naja atra)蛇毒组份III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探讨组份III在动物体内的分布特点。方法 用氯胺-T法对眼镜蛇毒组份III进行碘化标记,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动力法检测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以放射性参与量(脏器与血液放射比)的比值作为组份III在组织中分布的依据。结果 小鼠尾静脉注射125I-组份III后,2h及4h放射性参与量大于1的器官为肝脏、肾脏、肺脏、心脏和肌肉,其中以肾脏分布最高,且4h放射性参与量高于2h。结论 小鼠静注组份III后2h,以肾脏分布最高,肝脏与肺脏的放射性参与量也较高,尿中含量很高。 侯力强 赵路宁 林振桃 强永刚 廖永华 管锦霞关键词:眼镜蛇毒 中华眼镜蛇毒组份Ⅲ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观察中华眼镜蛇 (Najanajaatra)蛇毒组份Ⅲ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和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状况。方法 :用氯胺 -T法对眼镜蛇毒组份Ⅲ进行碘化标记 ,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动力法检测血液中的药物浓度 ,以放射性参与量 (脏器与血液放射比 )的比值作为组份Ⅲ在组织中分布的依据。结果 :兔静脉注射眼镜蛇毒组份Ⅲ 75、15 0和 30 0 μg/kg 3个剂量后 ,快分布相半衰期T1/2 α为 39 6 - 4 2 5min ,慢分布相半衰期T1/2 β为 16 8- 17 3h ,消除相半衰期T1/2 γ为 2 1 7- 2 2 1h。小鼠尾静脉注射 [12 5Ⅰ ]-组份Ⅲ后 ,2h及 4h放射性参与量大于 1的器官为肝脏、肾脏、肺脏、心脏和肌肉 ,其中以肾脏分布最高 ,且 4h放射性参与量高于 2h。结论 :兔静脉注射组份Ⅲ 3个剂量后 ,血药 -时间曲线经 3P87药动学程序拟合符合三房室模型特征 ,3个时相的半衰期各剂量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曲线下面积 (AUC)与剂量成正比 ,表明药物在兔体内的分布和消除为一级线性动力学过程。小鼠静注组份Ⅲ后 2h ,以肾脏分布最高 ,肝脏与肺脏的放射性参与量也较高 。 侯力强 赵路宁 林振桃 强永刚 廖永华 管锦霞关键词:眼镜蛇毒液类 药代动力学 中华眼镜蛇毒组分F/H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再给氧损伤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2 2004年 以 L aarse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细胞缺氧 -再给氧模型 ,缺氧缺糖 60 min,再给氧 1h,探讨组份 F和 H对实验性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显示 ,缺氧后心肌细胞成活率显著减少 ,心肌释放 LDH含量显著增加 ,细胞膜流动性下降 ,缺氧再给氧后上述各指标改变加剧。组份 F和 H能明显提高心肌细胞成活率 ,减少 L DH的释放 ,增加细胞膜流动性 ,减少心肌细胞膜的损伤 ,实验结论 ,组份 F和 H有明显抗心肌细胞缺氧 -再给氧损伤的作用 ,尤以组份 F作用更显著。 侯力强 何泉华 江中喜 赵路宁 孔天翰 管锦霞关键词:中华眼镜蛇毒 化学组分 抗氧化 心肌细胞 乳酸脱氢酶 中华眼镜蛇毒组分H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2007年 目的观察中华眼镜蛇毒组分H预防性给药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凋亡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组分H组各10只。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标记凋亡心肌细胞,免疫组化法测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Bcl-2及Bax的表达。结果心肌TUNEL阳性指数组分H组为(26.2±3.5)%,缺血再灌注组为(34.6±5.3)%,对照组为(3.4±1.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以缺血再灌注组更明显。缺血再灌注组Bcl-2表达降低(0.113±0.02),与对照组(0.146±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分H组Bcl-2表达(0.128±0.03)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显著提高(P<0.01),但仍低于对照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Bax表达升高(0.105±0.03),与对照组(0.07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分H组Bax表达(0.084±0.02)虽比缺血再灌注组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华眼镜蛇毒组分H有显著抗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作用,调控心肌细胞凋亡基因Bcl-2及Bax蛋白表达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江中喜 侯力强关键词:中华眼镜蛇毒 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基因表达 中华眼镜蛇毒组分H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2003年 本实验在新西兰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上,观察了中华眼镜蛇毒组分H预防性给药和治疗性给药对血清胆固醇、过氧化脂质及一氧化氮的影响。发现组分H(2mg·D-1)与2%胆固醇同时喂服或喂胆固醇4周后以组分H(4mg·D-1)治疗数周,均能有效抑制高脂所致的一氧化氮降低和过氧化脂质升高,并能保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水平。 侯力强 何泉华 江中喜 赵路宁 孔天翰 管锦霞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过氧化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中华眼镜蛇毒 新型抗蝰蛇毒血清对不同蝰蛇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新型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及缅甸蝰蛇毒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电泳、SDS -聚丙烯酰胺电泳及动物实验等方法 .结果 国产圆斑蝰蛇毒的LD50 (腹腔注射 )为 0 .3 0 6± 0 .0 0 3mg/kg ,缅甸蝰蛇毒的LD50 (腹腔注射 )为 0 .2 90± 0 .0 0 3mg/kg .免疫电泳结果表明国产圆斑蝰蛇毒和缅甸蝰蛇毒均和新型抗蝰蛇毒血清产生明显的免疫沉淀线 .体外中和实验表明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为 2 75 0 μg/ml(约45 0LD50 ) ,对缅甸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为 2 490 μg/ml(约 43 0LD50 ) .体内保护实验表明给予 0 .0 5ml抗蝰蛇毒血清可抵御 2 5 4μg(约41 5LD50 )国产圆斑蝰蛇毒或 116μg(约 2 0LD50 )缅甸蝰蛇毒的攻击 ,使小鼠全部存活 .结论 新型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及缅甸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均较高 ,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王丽 余清声 张曼 张梅 侯力强 朱柳 钟满森蛇毒蛋白C激活组份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研究蛇毒蛋白 C激活组份 F6.3 .2对蛋白 C的激活机制。方法 以 Ba Cl2 吸附血浆和纯化蛋白 C为作用底物 ,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蛇毒组份 F6.3 .2对蛋白 C的特异性激活作用 ,同时采用 SDS-PAGE测定该组份对蛋白 C的激活机制。结果 F6.3 .2没有直接作用发色底物使之生色的能力 ,它对 Ba Cl2 吸附血浆不表现生色反应能力 (与对照组相比 P>0 .0 5 ) ,而对纯化蛋白 C则表现出很强的生色反应能力 (与对照组 、对照组 相比 P<0 .0 1)。SDS-PAGE结果表明 ,F6.3 .2与纯化蛋白 C作用后的混合物 ,由两条链组成 ,一条链分子量为 19KDa,与纯化蛋白 C的轻链相同 ,另一条链分子量为 5 9.5 KDa,为纯化蛋白 C重链与 F6.3 .2的分子量之和 ,表明 F6.3 .2已结合到纯化蛋白 C的重链上。 结论 蛇毒蛋白 C激活组份 F6.3 .2对蛋白 C有特异性激活作用 ,它激活蛋白 C的可能机制是通过结合于蛋白 C的重链 ,形成 F6.3 .2 -蛋白 C复合物 ,引起蛋白 C变构 ,从而将蛋白 C激活为活化蛋白 C。 侯力强 赵路宁 管锦霞关键词:蛇毒 蛋白C 抗中华眼镜蛇毒鸡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其效价测定 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索免疫鸡制备高效价抗眼镜蛇毒抗体的新方法。方法用中华眼镜蛇原毒作抗原免疫22周龄的莱航母鸡,水溶法粗提抗体,DEAE Sepharos FF柱纯化,切向流超滤膜脱盐及浓缩,免疫电泳及双向免疫扩散法进行鉴定及效价测定,采用BCATMProte in Assay K it测定蛋白含量。结果鸡卵黄经水溶法的粗提物与中华眼镜蛇毒即有较明显沉淀反应,其效价随着纯度的提高而增强。将马源性抗血清的蛋白质含量调至与浓缩的IgY相同(2mg/m l),经双向免疫扩散及免疫电泳鉴定,该抗体不但对中华眼镜蛇毒有特异性结合,与孟加拉眼镜蛇毒亦有较强的交叉免疫活性,其效价较马抗眼镜蛇毒血清高4倍以上。结论用中华眼镜蛇原毒制备的IgY抗体,其效价较马抗血清有显著提高,并与孟加拉眼镜蛇毒有高度交叉免疫。本实验为抗眼镜蛇IgY的应用及其它抗蛇毒IgY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刘四红 侯力强 孔天翰关键词:蛇毒 卵黄抗体 中华眼镜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