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世懂
- 作品数:31 被引量:395H指数:13
- 供职机构:质量检验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生物学更多>>
- 顶空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普洱熟茶与安化黑茶香气成分被引量:38
- 2013年
- 以紫娟鲜叶制成的普洱熟茶和大叶种鲜叶制成的普洱熟茶和安化黑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其香气成分,并比较普洱熟茶与安化黑茶香气成分的差异,同时探明紫娟茶的适制性。结果表明:紫娟普洱熟茶和大叶普洱熟茶在香气组成上差异不大,共有香气成分76种,但和安化黑茶在香气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紫娟普洱熟茶和大叶普洱熟茶香气成分均以杂氧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为主,安化黑茶则以酮类和碳氢化合物为主。紫娟普洱熟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1,2,3-三甲氧基苯、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十六烷酸、芳樟醇氧化物、咖啡因、1,2,4-三甲氧基苯和植醇等;大叶普洱熟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十六烷酸、咖啡因、1,2,3-三甲氧基苯、植醇、二氢猕猴桃内酯和芳樟醇氧化物等;而安化黑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香叶基丙酮、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β-紫罗酮、咖啡因、二氢猕猴桃内酯和芳樟醇氧化物等。经对比发现,普洱熟茶和安化黑茶在香型及香气组成上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茶叶产地及加工工艺有关。
- 吕世懂姜东华杨凡周降生廉明孟庆雄
- 关键词:顶空固相微萃取香气成分气相色谱-质谱
- 全自动光度滴定法测定粮食中的脂肪酸值方法适用性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以磁力搅拌器作为提取装置,用无水乙醇提取试样中的脂肪酸,百里香酚蓝作为指示剂,用全自动光度滴定仪以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中和样液中的游离脂肪酸,以消耗的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计算脂肪酸值。仪器自动完成从样液提取、过滤、定量转移、滴定、计算全过程。研究表明,方法滴定精密度高,测定的重复性、准确性、稳定性符合国标方法的要求;仪器台间一致性可以达到国标方法的重复性要求;测定用时稻谷是电位滴定法、手工滴定法的三分之一,玉米是电位滴定法的五分之二、手工滴定法的二分之一,小麦粉是电位滴定法、手工滴定法的二分之一。方法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测定过程受人为因素干扰小,适用于批量和快速测定;为基层粮食收储企业收购粮食时的储存品质把关检验和粮食检测机构大批量脂肪酸值检测工作提供适用方法。
- 李维香张继光吴万富吕世懂
- 关键词:脂肪酸值
- 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月光白茶香气成分被引量:19
- 2014年
- 为了探明景谷大白茶(Camellia.sinensis var.assamica cv.Jinggu-dabaicha)的适制性,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利用景谷大白茶制成的月光白茶的香气成分,并比较其与利用同一品种制成的景谷绿茶的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从月光白茶中鉴定出香气成分60种,从景谷绿茶中鉴定出香气成分73种,它们的香气成分均以醇类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为主;月光白茶的香气成分主要为芳樟醇、十六烷酸、芳樟醇氧化物、二氢猕猴桃内酯、2,6,10,14-四甲基十五烷、植酮、水杨酸甲酯和橙花叔醇等;而景谷绿茶的香气成分主要为芳樟醇、十六烷酸、二氢猕猴桃内酯、咖啡因、β-紫罗酮、植酮、橙花叔醇、香叶基丙酮和植醇等.通过对比发现,月光白茶和景谷绿茶在香气组成上较接近,它们的共有香气成分为53种,但景谷绿茶比月光白茶多检测出香气成分13种,它们在香气组分组成及含量上的差异可能与不同的加工工艺有关.
- 张晓珊吕世懂刘伦刘川周降生廉明王晨孟庆雄
- 关键词:顶空固相微萃取香气成分
- 南瓜籽油中角鲨烯含量及特征指标比较被引量:12
- 2021年
- 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和化学滴定法等手段,对我国不同产地的10个南瓜籽油的特征指标(碘值、皂化值、相对密度、折光指数、脂肪酸组成)和角鲨烯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和其他特种木本油脂中的角鲨烯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南瓜籽油相对密度范围为0.9188~0.9215;折光指数为1.4560~1.4669;碘值为108.4~116.2 g/100 g;皂化值为188.9~192.4 mg/g;共检出14种脂肪酸成分,其中以亚油酸和油酸为主,亚油酸含量在44.7%~55.5%,油酸含量在23.8%~33.1%,10个南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78.2%;南瓜籽油中角鲨烯含量较高(310~4446 mg/kg),与橄榄油相当,明显高于茶叶籽油、澳洲坚果油、核桃油、牛油果油等。综合考虑油脂色泽、角鲨烯含量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猜测角鲨烯含量差异较大的原因可能和油脂的制取工艺有关,部分南瓜籽油在深加工过程中损失了角鲨烯。南瓜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该研究对进一步挖掘南瓜籽开发应用前景,提高其综合利用价值提供了数据支撑。
- 杨学芳张继光吴万富吕世懂
- 关键词:南瓜籽油特征指标主成分分析
-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两种黄茶的香气成分研究被引量:15
- 2015年
- 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我国两种黄茶(君山银针和霍山黄芽)的香气成分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它们在香气化学成分及含量上的差异。结果在两种黄茶中共鉴定出香气成分75种,共有香气成分66种,它们的香气含量及组成较类似;两种黄茶香气成分均以碳氢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为主,其中碳氢化合物含量分别占提取物总量的50.95%和40.75%;君山银针的香气成分主要是十三烷、δ-杜松烯、芳樟醇、二氢猕猴桃内酯、香叶醇、2,6,10,14-四甲基十五烷、十二烷等;而霍山黄芽的香气成分主要是香叶醇、十三烷、芳樟醇、咖啡因、δ-杜松烯、十二烷、β-紫罗酮和二氢猕猴桃内酯等。
- 廉明吕世懂吴远双周降生王晨孟庆雄
- 关键词:君山银针霍山黄芽香气成分
- 基于脂肪酸组成的茶叶籽油和油茶籽油模式识别分析被引量:10
- 2020年
- 采用气相色谱配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FID)对2种不同茶树种(油茶树和茶叶树)制取的茶籽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比较了它们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上的差异,同时结合模式识别分析方法进行判别分析,挖掘它们的特征差异物。结果表明,在14个茶籽油(7个茶叶籽油和7个油茶籽油)中检出脂肪酸14种,共有成分12种,成分均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其余脂肪酸含量均较低;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在茶籽油中平均占81.8%,在油茶籽油中平均占89.9%。利用统计学的手段,结合模式识别分析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能较好地区分2种的茶籽油,并进一步分析发现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十七烷酸、花生一烯酸、二十四碳一烯酸可能是区别2种茶籽油的特征标记物。
- 张继光吴万富吕世懂
- 关键词:茶叶籽油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气相色谱
- 三种不同发酵程度的台湾乌龙茶香气成分对比研究被引量:18
- 2015年
-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3种不同发酵程度的台湾乌龙茶香气成分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三种乌龙茶之间香气成分上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3种乌龙茶中共鉴定出香气成分72种,其中文山包种和冻顶乌龙茶香气成分较接近,但和东方美人茶之间差异较大;文山包种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橙花叔醇、α-法呢烯、吲哚、茉莉内酯、顺-3-己烯醇苯甲酸酯、咖啡因、茉莉酮酸甲酯和β-紫罗酮等;冻顶乌龙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α-法呢烯、橙花叔醇、吲哚、茉莉内酯、香叶醇、2,6,10,14-四甲基-十五烷、顺-3-己烯醇苯甲酸酯、咖啡因、β-紫罗酮、十六酸甲酯和香叶基丙酮等;而东方美人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芳樟醇氧化物、橙花叔醇、十六酸、β-紫罗酮、芳樟醇、二氢猕猴桃内酯、咖啡因、香叶醇、己酸-3-己烯酯、香叶基丙酮、植酮和顺-3-己烯醇苯甲酸酯等。经对比发现,不同发酵程度的乌龙茶在香气成分上的相似和差异性可能与茶叶的加工工艺密切有关。
- 廉明吕世懂吴远双周降生贺宜龙王晨孟庆雄
- 关键词:乌龙茶香气成分发酵程度
- 基于挥发性组分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的铁观音乌龙茶和软枝乌龙茶模式识别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两种不同省份的乌龙茶(4个福建铁观音乌龙茶和3个台湾软枝乌龙茶)的香气成分进行研究,比较它们在挥发性成分及含量上的差异,并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它们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结果显示,在7个乌龙茶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71种,成分均以醇类、碳氢和酯类化合物为主,其余化合物含量均较低;铁观音乌龙茶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橙花叔醇、吲哚、2-甲基丁酸-2-苯乙酯、α-法呢烯、丁酸苯乙酯、己酸-2-苯乙酯、己酸-3-己烯酯、茉莉内酯、植醇、苯乙醇、芳樟醇、依兰烯、茉莉酮等;台湾软枝乌龙茶中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香叶醇、吲哚、芳樟醇、橙花叔醇、脱氢芳樟醇、α-法呢烯、茉莉内酯、咖啡因、茉莉酮、水杨酸甲酯、茉莉酮酸甲酯、苯乙腈、植醇、己酸-3-己烯酯等。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两种不同省份的茶叶之间能实现较好的区分,并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香叶醇、橙花叔醇、芳樟醇、2-甲基丁酸-2-苯乙酯、水杨酸甲酯、α-法呢烯、苯乙醇、茉莉酮酸甲酯可能是导致两种不同省份茶叶香气差异的关键性化合物。
- 晏祥文钟一平吕世懂孟庆雄
- 关键词:乌龙茶化学计量学方法
- 云南月光白茶和福建白毫银针白茶香气成分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7
- 2019年
- 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我国2种不同省份的白茶(云南月光白茶和福建白毫银针白茶)的香气成分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它们在香气化学成分及含量上的差异。结果在2种白茶中共鉴定出香气成分92种,共有香气成分56种;两种白茶香气成分均以碳氢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为主,其余化合物含量均较低;月光白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芳樟醇、十三烷、咖啡因、二氢猕猴桃内酯、2,2',5,5'-四甲基-1,1'-联苯基、芳樟醇氧化物、D-柠檬烯、β-蒎烯、2,6,10,14-四甲基十五烷等;而白毫银针白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香叶醇、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β-蒎烯、十二烷、雪松醇、苯乙醇、(Z)-3,7-二甲基-1,3,6-辛三烯、水杨酸甲酯等。
- 晏祥文钟一平吕世懂孟庆雄
- 关键词:白茶顶空固相微萃取香气成分气相色谱-质谱
- 不同产区乌龙茶香气特征及差异分析被引量:78
- 2014年
- 对3个主要乌龙茶产区(福建、广东、台湾)的5种乌龙茶样品的香气物质进行研究,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提取茶叶香气物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其香气成分,并对其香气化学成分及含量进行比较。在5种乌龙茶中共检出香气成分127种,共有的香气成分有53种;各乌龙茶样品中,除铁观音中酮类物质含量较低外,均以醇类、酯类、酮类和碳氢化合物为主,但它们之间仍存在明显差异;在共有香气成分中,其中16种化合物平均含量相对较高,它们分别是橙花叔醇、α-法呢烯、β-紫罗酮、咖啡因、茉莉内酯、吲哚、植醇、植酮、芳樟醇及其氧化物、二氢猕猴桃内酯、香叶基丙酮、己酸-3-己烯酯、香叶醇、γ-癸内酯、茉莉酮、茉莉酮酸甲酯。经对比发现,5种乌龙茶在香型及香气组成上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茶叶产地及加工工艺有关。
- 吕世懂吴远双姜玉芳孟庆雄
- 关键词:乌龙茶顶空固相微萃取香气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