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平
- 作品数:44 被引量:65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论邓小平理论的全球化视野及其在21世纪的历史地位被引量:3
- 2000年
- l9世纪 4 0年代 ,马克思就以其惊人的洞察力注意到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发展趋势 ,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具有特定含义的“世界历史”概念分析、表征和揭示了这一历史趋势 ,提出了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世界历史”理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是立足于“世界历史”的高度 ,运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全球化视野和方法 ,分析和研究处在“世界历史”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情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第一次科学和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 ,如何在“世界历史”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由此凸现了邓小平理论宏大的全球化视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 2l世纪 ,邓小平理论仍然充满着青春活力 ,是指引中国社会主义在 2
- 吴仁平
-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
- 《现象学的观念》:先验现象学的正式形成
- 2006年
- 在《现象学的观念》一书中,胡塞尔阐述了“现象学的还原”和“意向性的构成”这两个观念,这是这本书的两个创造性的理论突破。正是这两个理论突破,标志着胡塞尔从描述现象学完全转向了先验现象学。这表明,是《现象学的观念》而不是学术界普遍所认为的《观念Ⅰ》标志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的正式形成。
- 吴仁平陈高华
- 关键词:明见性意向性胡塞尔
-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被引量:4
- 2008年
- 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西方现代化的老路。后发展的国家想要单纯依靠增加资本、消耗资源来实现赶超先进国家生产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研究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崭新的视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们在实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战略时,一、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把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与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三、正确处理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生产力的不平衡发展与平衡发展的关系。
- 吴仁平刘荣春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与唯物论的关系被引量:1
- 2005年
-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实践观是有相对区别的两大重要理论部分,二者的关系是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关系。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体系来看,唯物论是建立在实践观的基础之上的,实践观是唯物论的逻辑起点。离开对实践的基础作用的科学理解,就无法合理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幺能克服旧唯物论缺点而建立彻底的科学形态的唯物论。
- 吴仁平段芳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唯物论
- 论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被引量:3
- 2001年
-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呈现给后人的是一幅成功与失误相互交织而构成的历史画卷。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毛泽东的探索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系。一方面 ,毛泽东在探索中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积累的实践经验为后来邓小平形成系统、成熟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尤其是毛泽东的许多正确思想、观点成为邓小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重要内容或理论生长点 ;另一方面 ,邓小平解决了毛泽东许多没有解决或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纠正了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 ,对毛泽东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做出了重大的发展。总之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始于毛泽东 ,成于邓小平。
- 吴仁平
- 关键词:毛泽东邓小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 论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扬弃被引量:4
- 1999年
- 本文通过对黑格尔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分析、考察,认为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对马克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所包含的合理内核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最直接、最重要的理论来源。但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并不仅仅是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合理内核的简单继承,而是依据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现实,立足于无产阶级的立场,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扬弃的结晶。其结果重塑了世界历史概念,赋予其崭新的内容。据此认为,那种只是从哲学基础、性质方面来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扬弃的观点,以及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解释为隐含着“欧洲中心论”的观点,都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 吴仁平刘汉一
- 关键词:扬弃
- 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论证的再思考———与传统哲学教科书商榷
- 1998年
- “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活动”这一观点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一般本质的正确理解。所以,现行哲学教科书以这一观点为前提对真理标准所作的论证存有严重的理论问题:其一,从逻辑上必然否定真理标准的客观性观点;其二,难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说明包括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在内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系列观点。要解决上述理论问题,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对认识的对象和实践的一般本质重新理解,把认识的对象理解为实践,把实践的本质理解为客观物质活动,这样,才能正确地论证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吴仁平王金福
- 新质生产力对流通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
- 2025年
- 新质生产力不仅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更为流通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本文采用2011-2022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在综合测度新质生产力和流通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新质生产力对流通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一是,新质生产力能显著促进流通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提升,在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二是,中介效应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是新质生产力影响流通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机制路径;三是,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西部和东北地区,新质生产力对东中部地区流通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此,应加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应用、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差异化区域政策,为流通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 孙晓凯吴仁平
-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差异化
- 马克思早年“跨越论”思想探析
- 2004年
- 尽管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是马克思晚年针对俄国公社和俄国社会的发展前途问题时直接和具体提出来的 ,但这一思想并不是马克思到了晚年才有的。实际上在马克思早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著作中就有着丰富的“跨越论”思想。马克思晚年明确和具体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是他早年思想的合乎逻辑的继续、深化和发展。
- 吴仁平
- 论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 1993年
-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讨论中,哲学界达到这样一种共识;实践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范畴,而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然而,稍把观点具体化,共识就转化为歧见。对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理解,就集中地反映了分歧所在。笔者虽然不同意“实践本体论”的观点,但又认为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中确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就这一问题略抒己见。在本体论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唯物主义都坚持物质本体论。但是,旧唯物主义却不能对这一正确的结论做出科学的论证和说明。古代唯物主义对物质本体论缺乏基本的论证和说明,仅仅是一种素朴的猜测,因而,他们的物质本体论远不是科学的形态。近代唯物主义继承了古代唯物主义物质本体论的传统,在以往本体论研究的基础上,把认识论问题上升到哲学的主要中心地位,并试图从认识论角度、从感觉出发确证物质是世界的本体、本原。从培根。
- 吴仁平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物质本体论旧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客观实在性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