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卫

作品数:240 被引量:2,008H指数:25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3篇期刊文章
  • 44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106篇农业科学
  • 53篇医药卫生
  • 38篇生物学
  • 11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2篇鱼腥草
  • 31篇白芷
  • 21篇红花
  • 19篇植物
  • 18篇基因
  • 18篇贝母
  • 17篇小麦
  • 17篇活性
  • 15篇性状
  • 15篇甜叶菊
  • 15篇内生真菌
  • 14篇种子
  • 12篇农艺
  • 12篇农艺性
  • 12篇农艺性状
  • 11篇主要农艺性状
  • 10篇种质
  • 10篇抗氧化
  • 9篇挥发油
  • 8篇学成

机构

  • 224篇四川农业大学
  • 6篇成都中医药大...
  • 4篇教育部
  • 4篇中国热带农业...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西昌学院
  • 3篇茂县农业局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文山州农业科...
  • 2篇四川省中医药...
  • 1篇贵州大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成都农业科技...
  • 1篇西藏自治区农...
  • 1篇彭州市农业局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作者

  • 228篇吴卫
  • 83篇郑有良
  • 67篇侯凯
  • 26篇陈黎
  • 25篇魏育明
  • 16篇刘登才
  • 16篇潘峰
  • 14篇颜泽洪
  • 14篇周永红
  • 14篇杨玉霞
  • 13篇陈郡雯
  • 12篇张志清
  • 12篇邵金凤
  • 12篇刘千
  • 10篇官玲亮
  • 10篇黄春燕
  • 10篇杨瑞武
  • 10篇兰秀锦
  • 10篇王庆
  • 9篇蔡文国

传媒

  • 17篇中国中药杂志
  • 15篇四川农业大学...
  • 9篇时珍国医国药
  • 9篇中草药
  • 8篇天然产物研究...
  • 8篇西南农业学报
  • 5篇种子
  • 5篇食品科学
  • 5篇麦类作物学报
  • 5篇分子植物育种
  • 4篇生物技术通报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中国油料作物...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核农学报
  • 3篇中国糖料
  • 3篇食品与机械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生态学报

年份

  • 9篇2024
  • 11篇2023
  • 6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14篇2018
  • 18篇2017
  • 2篇2016
  • 8篇2015
  • 7篇2014
  • 11篇2013
  • 12篇2012
  • 11篇2011
  • 12篇2010
  • 12篇2009
  • 9篇2008
  • 15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2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品种(系)红花芽苗菜产量和品质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旨在研究红花种子不同亚油酸含量与其芽苗菜的质量关系,为红花芽苗菜的科学生产提供参考。对8个不同亚油酸含量的品种(系)红花芽苗菜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种子中PI305192亚油酸含量最高,其芽苗菜下胚轴长度和可食鲜重均最大,鲜重显著(P<0.05)高于PI544040及其他品种(系)。川红1号和PI198294亚油酸含量极显著(P<0.01)低于PI305192,但又极显著高于PI401479和PI470942,其中川红1号芽苗菜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与PI305192和PI198294相比差异不显著;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PI198294和川红1号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系);总多酚含量以川红1号、PI198294和PI544040较其他品种(系)高;川红1号总黄酮含量高,PI198294总黄酮含量也不低。说明川红1号和PI198294芽苗菜品质较优。试验还发现,红花种子亚油酸含量与芽苗菜的可食鲜重、可食干重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而种子油酸含量则与上述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总体上,种子亚油酸含量高的品种(系),其芽苗菜产量和部分品质较油酸含量高的品种(系)相对更好。
朱小庆杜维维王庆侯凯肖人峰吴卫
关键词:红花品种(系)芽苗菜
应用PCR技术研究中国特有小麦种子贮藏蛋白基因的遗传变异被引量:1
2004年
利用Glu A1x、Glu B1x、Glu A3、Glu B3和Glu 1Dx5的特异性PCR引物 ,和位于 1BS染色体上的γ -醇溶蛋白和低分子谷蛋白 2对SSR标记 ,通过PCR的方法研究了 8份四川白麦子、1 4份云南铁壳麦、9份西藏半野生小麦和 9份新疆稻麦贮藏蛋白基因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 ,γ -醇溶蛋白和低分子谷蛋白 2个SSR位点的遗传多样性较高 ,其次为Glu A3和Glu B3 ,而Glu Ax和Glu Bx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在所有 4 0份供试材料均未扩增出Glu 1Dx5基因的特异DNA片段 ,说明这些小麦地方品种不含优质亚基
魏育明颜泽洪吴卫兰秀锦张志清郑有良
关键词:小麦种子贮藏蛋白基因
川牛膝多糖抗氧化活性测定和微波提取工艺优化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测定川牛膝Cyathulae Radix多糖抗氧化活性,并优化其微波提取工艺。方法微波提取多糖后进行微波干燥,硫酸-苯酚法测定其含有量,评价该成分清除DPPH、ABTS、OH·、·O^2-自由基作用以及总还原能力。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为影响因素,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多糖对DPPH、ABTS、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总还原能力均较强,但对·O2自由基无清除能力。微波提取最佳条件为提取功率640 W,料液比1∶16,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 min,多糖提取率60.67%。结论微波提取川牛膝多糖时,可在提高其提取率的同时缩短提取时间,节约能源,并增强该成分抗氧化活性。
陈艾萌潘洁胡博陈郡雯吴卫
关键词:川牛膝多糖抗氧化活性微波提取
鱼腥草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被引量:56
2002年
目的 分析鱼腥草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应用RAPD技术对 92份鱼腥草种质资源进行检测。结果  34个随机引物中有 32个引物 (94 1%)扩增产物具多态性。 34个引物共得到 2 0 0条扩增DNA片段 ,其中 93 5 %的片段具多态性。每个多态性引物平均可扩增出 5 8个多态性片段。峨眉蕺菜和蕺菜种内平均遗传相似系数 (geneticsimilarity ,GS)分别为 0 5 2 1和 0 5 72 ,二者种间GS值为 0 5 17。峨眉蕺菜与蕺菜中染色体数目为36的细胞型间相似程度最高 ,其平均GS值达 0 5 30。栽培蕺菜类群比其野生类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聚类分析表明 ,利用RAPD技术可将全部供试材料区分开 ,所有材料共划分为 14类。其中 ,绝大多数 (6 2个 )聚为一类 ,且根据RAPD遗传相似系数划分的类群同地理分布有一定关系。结论  (1)鱼腥草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确实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2 )RAPD标记可作为构建鱼腥草DNA指纹图谱的有效工具。 (3)鱼腥草药材道地性与环境因素有关 ,但更大程度上由其遗传因素所决定。
吴卫郑有良陈黎魏育明颜泽洪杨瑞武
关键词:鱼腥草蕺菜RAPDDNA指纹图谱道地性
川产道地药材种子分级 川牛膝
本文件规定了川产道地药材川牛膝种子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方法和分级判定规则。本文件适用于川产道地药材生产、科研和经营中对川牛膝种子分级及质量检验。
吴卫裴瑾田孟良侯凯陈稷张慧慧杜宣刘千邵金凤蔡文国何晓洪陈鹊
川牛膝种子发芽试验与生活力测定方法的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针对目前尚无川牛膝种子发芽和生活力检测标准的现状,采用不同的发芽床、发芽温度和前处理方法进行发芽试验;采用红墨水法、BTB法和TTC法对川牛膝种子生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褶裥纸、25℃和不作前处理为最适宜的发芽条件;第2天和第9天分别为初末次计数时间;浓度1%的TTC溶液染色3 h为最佳生活力测定方法。
刘千罗浩蔡文国吴卫
关键词:川牛膝种子发芽生活力
白芷花药诱导成苗培养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的花药培养方法,尤其是涉及白芷花药诱导成苗培养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白芷花药诱导成苗培养方法包括花药的采集、温度预处理、消毒灭菌、接种、壮苗、生根培养、炼苗移栽七个步骤。本发明通过花药培养技术...
吴卫何晓洪李静夜候凯陈郡雯
文献传递
一种瓦布贝母内生真菌WBS003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瓦布贝母内生真菌WBS003及其应用,它是从百合科贝母属植物瓦布贝母植物活体鳞茎中采用组织块分离纯化技术分离获得的,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丛赤壳属赤球丛赤壳菌。该菌株于2014年11月25日保藏于中国...
吴卫苏雪梅潘峰陈艾萌唐小琴
文献传递
HPLC法测定鱼腥草中11种维生素的含量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测定鱼腥草中维生素的种类和含量,比较不同鱼腥草资源间的差异以及新鲜鱼腥草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差异。方法:脂溶性维生素VA、δ-VE、VD2、VD3、α-VE和VK1采用Hyperclone BDS 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酸乙酯(体积比95∶5)为流动相,于275nm处测定;水溶性维生素VB1、VB2、VB6、烟酸和VC采用LunaC18(2)100(200mm×4.6mm,5μm)色谱柱,柱温30℃,以0.005mol/mL己烷磺酸钠(pH3.2)-甲醇(两者体积比7∶3)为流动相,于254nm处测定。结果:鱼腥草中含有较多的α-VE和VC,含少量的VD3、VK1及烟酸,而其余6种维生素均未检出;鱼腥草地上部分维生素种类和含量比地下部分丰富。结论:鱼腥草资源间维生素种类差异很小,但维生素含量差异显著;其地上部分维生素的营养价值高于地下部分。
陈黎钟辉郭卫军吴卫郑有良
关键词:鱼腥草维生素HPLC
应用RAMP分子标记研究红花资源遗传多样性被引量:27
2007年
采用RAMP(Random amplified microsatellite polymorphism)对原产于42个国家的84份红花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被测材料间RAMP标记多态性较高。16个引物组合所产生的122条DNA扩增片段中,有118条具有多态性,PPB为96.7%。PIC的变化范围为0.580~0.978,平均值0.874。每个引物可扩增出4~11个DNA片段,平均获得7.6个DNA片断,其中7.4个具有多态性,遗传相似系数(GS)的变化范围0.338~0.907,平均值为0.665。基于GS的聚类结果可以将所有84份材料完全分开,并划分为6类,聚类结果与材料的地理分布有一定关系,来源于亚洲和美洲的材料多样性相对比较丰富,所有来自中国的材料被聚为一大类。据此认为,红花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确实存在较大遗传差异,RAMP分子标记是评价红花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赵欢吴卫郑有良魏育明杨玉霞
关键词:红花聚类分析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