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韶平

作品数:11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微生物
  • 2篇毒蛾
  • 2篇营养
  • 2篇营养利用
  • 2篇真菌
  • 2篇致病
  • 2篇致病性真菌
  • 2篇生物农药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农药
  • 2篇人工林
  • 2篇微生物群落
  • 2篇舞毒蛾
  • 2篇细菌病害
  • 2篇落叶松
  • 2篇木霉
  • 2篇木霉菌
  • 2篇可湿性粉剂
  • 2篇教学

机构

  • 11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11篇吴韶平
  • 5篇曹传旺
  • 5篇王志英
  • 3篇孙丽丽
  • 3篇王超
  • 3篇高彩球
  • 2篇邵元元
  • 2篇张健
  • 2篇邹莉
  • 1篇池玉杰
  • 1篇周博如
  • 1篇马玲
  • 1篇倪志英
  • 1篇迟德富
  • 1篇关桦楠
  • 1篇宇佳
  • 1篇牛芳
  • 1篇李小鹏

传媒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林业教育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教育信息化论...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种取代苯对花翅摇蚊毒性和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明确取代苯类污染物对水生昆虫毒性及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运用药液培养法和酶活性测定法分析了对氯苯酚和对苯二胺对花翅摇蚊4龄幼虫毒性及细胞色素P450酶活体和离体活性的影响效应。[结果]对氯苯酚和对苯二胺对花翅摇蚊4龄幼虫的24 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8.65和78.43 mg/L。对氯苯酚对花翅摇蚊4龄幼虫体内P450酶活性作用主要表现为随作用时间增加抑制作用减小;而对苯二胺则主要表现为随作用浓度增加诱导作用增强。对氯苯酚和对苯二胺对花翅摇蚊4龄幼虫离体P450酶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66.15和594.43 mg/L。[结论]花翅摇蚊细胞色素P450可作为监测对氯苯酚和对苯二胺水体污染的参考生物化学标志物。
牛芳谢菲张健吴韶平李小鹏王志英曹传旺
关键词:对氯苯酚细胞色素P450毒性活性
两种农药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随着农林业的快速发展,农药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残留农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农药作为一种对生物和环境有毒的化合物,除少部分在植株上发挥作用,绝大部分的农药都残留于土壤中。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具...
吴韶平
关键词: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理化性质百菌清氯氰菊酯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被引量:5
2021年
有害生物分子生物学是林业院校森林保护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全面理解和领会有害生物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掌握分子生物学基本研究技术,为以后继续深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的建设,深入分析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有害生物分子生物学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为这一教学方法在有害生物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周博如马玲吴韶平
金纳米粒子的绿色合成方法
金纳米粒子的绿色合成方法,它涉及一种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制备金纳米颗粒的化学法因较多化学试剂易造成环境污染、物理法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方法:一、将柑橘类水果洗净晾干,榨汁,然后离心,取上清液,用去离...
宇佳关桦楠吴韶平迟德富
文献传递
东北林业大学“菌物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改革被引量:4
2012年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东北林业大学"菌物学"精品课程的教学特点,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改革,遵循着主动实践和实践育人的观念,教学队伍进一步树立了多实践、重创新、高质量的实践教育理念,突出了实践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化建设和科学化管理、更新和改革"菌物学"实验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培养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实践教学基础。
池玉杰倪志英吴韶平
关键词:菌物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棘孢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及其应用
棘孢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及其应用,涉及一种生物农药及其应用。针对木霉真菌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防病原菌,本发明的棘孢木霉菌可湿性粉剂由以下成份制成:10~30wt.%棘孢木霉、2~10%wt.%润湿剂、10~15%wt....
曹传旺王超高彩球孙丽丽王志英吴韶平
百菌清对落叶松人工防护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44
2011年
利用稀释平板法和Biolog-Eco检测技术,分析了喷施百菌清对落叶松人工防护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中细菌数量占据绝对优势,其数量直接影响落叶松人工防护林土壤微生物总量的变化趋势。总体上,百菌清对细菌的数量具有抑制作用。喷洒后0d,仅抑制表层与上层(0-10cm)土壤细菌的增殖;喷洒后2个月,对表层与上层土壤细菌的抑制作用减弱,而喷洒后4个月时,其抑制作用最强。喷洒后0d与2个月时,百菌清对表层与上层土壤真菌数量的增殖均具有促进作用。喷洒后2个月、4个月时均对下层土壤放线菌数量具有抑制作用。将土壤3大类群微生物数量、土壤理化指标及群落多样性指数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钾与放线菌数量、水解氮与细菌数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而与群落多样性无显著相关性。喷洒百菌清2个月后,对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的影响不显著,而对上层(0-10cm)土壤微生物存在显著影响,下层(10-20cm)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率在百菌清喷洒2个月与4个月后具有显著差异;而不同土层微生物群落对碳源利用率的差异不显著。微生物群落利用31种碳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喷洒百菌清后,微生物群落利用单一碳源的能力显著提高,且喷洒2个月后微生物群落对某些碳源如肝糖与2-羟基苯甲酸等的利用率明显增加。方差分析表明,喷洒百菌清后,不同作用时间及不同处理,不同土层间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率具有显著差异。喷洒百菌清前(5月)土壤微生物对多聚物与氨基酸、碳水类、芳香类及胺类的利用率差异较大(P<0.05),且对多聚物的利用率最高;处理组的表层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率高于其它处理组;而喷洒2个月后,对胺类、芳香类的利用率与其它4类碳源具有显著差异。
邵元元王志英邹莉吴韶平
关键词:百菌清土壤微生物群落主成分分析
CO_2浓度升高对舞毒蛾生长发育和体内解毒酶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以林业食叶害虫舞毒蛾为对象,研究CO_2浓度升高对个体生长发育、营养利用和体内解毒酶及保护酶的影响。【方法】利用密闭式CO_2人工气候箱研究了不同CO_2浓度(397、550和750μL·L^(-1))对人工饲料饲养舞毒蛾生长发育指标和营养利用的影响,并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CO_2升高对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CO_2浓度升高可延长舞毒蛾卵孵化历期、增加产卵量和孵化率;同时显著延长了幼虫总发育历期,而对蛹和成虫历期影响不显著。CO_2浓度升高可降低舞毒蛾幼虫相对取食率和近似消化率,同时增加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750μL·L^(-1) CO_2浓度可显著诱导舞毒蛾幼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比397μL·L^(-1) CO_2浓度处理组增加了32.05%和13.47%;随着CO_2浓度的升高,550μL·L^(-1)和750μL·L^(-1) CO_2浓度下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比397μL·L^(-1)CO_2浓度下分别增加了78.79%和93.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在550μL·L^(-1) CO_2浓度处理下最高,分别比397μL·L^(-1)和750μL·L^(-1)CO_2处理组活性增加71.03%和50.00%(P<0.05)。【结论】CO_2浓度升高能够影响舞毒蛾幼虫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功能,同时舞毒蛾通过改变发育历期、增加食物的利用和转化以及改变体内解毒酶和(或)保护酶活性来维持生长以抵抗高浓度CO_2环境。
苑冉李欣悦吴韶平曹传旺
关键词:舞毒蛾二氧化碳浓度生长发育营养利用森林昆虫
棘孢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及其应用
棘孢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及其应用,涉及一种生物农药及其应用。针对木霉真菌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防病原菌,本发明的棘孢木霉菌可湿性粉剂由以下成份制成:10~30wt.%棘孢木霉、2~10%wt.%润湿剂、10~15%wt....
曹传旺王超高彩球孙丽丽王志英吴韶平
文献传递
舞毒蛾CYP6AN15v1基因dsRNA及其在无公害防治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舞毒蛾CYP6AN15v1基因dsRNA及其在无公害防治中的应用。所述dsRNA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其可应用在调控舞毒蛾生长发育或提高舞毒蛾对有机磷类杀虫剂敏感性中。实验结果表明:CYP6A...
曹传旺高彩球孙丽丽王超张健吴韶平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