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丹

作品数:33 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视网膜
  • 24篇网膜
  • 10篇黄斑
  • 10篇病变
  • 9篇视网膜病
  • 9篇视网膜病变
  • 8篇玻璃体
  • 6篇断层扫描
  • 6篇血管
  • 5篇造影
  • 5篇手术
  • 5篇水肿
  • 4篇血管造影
  • 4篇眼底
  • 4篇眼科
  • 4篇增生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糖尿病视网膜
  • 4篇糖尿病视网膜...

机构

  • 33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3篇周丹
  • 22篇魏文斌
  • 10篇田蓓
  • 8篇王光璐
  • 6篇史雪辉
  • 6篇杨丽红
  • 4篇丁宁
  • 4篇杨琼
  • 4篇刘妍
  • 3篇汪东生
  • 3篇卢海
  • 3篇何雷
  • 3篇杨承勋
  • 3篇赵明
  • 2篇侯志嘉
  • 2篇莫静
  • 2篇周金琼
  • 2篇杨文利
  • 2篇王诏华
  • 2篇何满林

传媒

  • 8篇眼科
  • 8篇中华眼科杂志
  • 4篇中华眼底病杂...
  • 3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北京医学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眼科医学...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6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77nm多点矩阵激光治疗不同类型视网膜病变的初步探讨
目的:对不同类型视网膜病变行视网膜光凝治疗时使用577nm多点矩阵激光时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行视网膜光凝治疗患者231例.其中包括糖尿病视...
周丹
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玻璃体积血的时机及疗效分析
杨琼魏文斌王光璐周丹田蓓
人工晶状体脱位黄斑囊样水肿患者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悬吊及球后注射曲安奈德的效果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IOL)脱位伴黄斑囊样水肿(CME)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PPV)联合IOL悬吊及球后注射曲安奈德(TA)的治疗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北京同仁医院IOL脱位伴CME患者19例(19眼)。方法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常规眼科检查,包括裸眼视力(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OCT并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所有患眼的手术方式均为PPV联合IOL悬吊术,术毕立即球后注射TA(20 mg)。随访至少3个月。主要指标BCVA、眼压、CMT、CME复发情况、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平均为(7.05±3.26)个月(4~15个月)。患眼术后1、3个月、末次随访BCVA(LogMAR)分别为(0.11±0.09)、(0.07±0.13)、(0.09±0.19),与术前(0.52±0.21)相比均显著降低(P均<0.001)。患眼术后1、3个月、末次随访眼压分别为(18.06±3.11)mmHg、(17.61±2.17)mmHg、(17.00±2.93)mmHg,与术前眼压(16.94±3.42)mmHg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所有患眼术后1、3个月、末次随访CMT分别为(289.84±37.30)μm、(295.16±107.75)μm、(300.53±125.37)μm,与术前CMT(451.47±140.71)μm相比均下降(均P<0.001)。15.8%(3/19例)患眼的CME在随访中出现过至少1次复发。所有患眼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均无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感染性眼内炎、IOL再脱位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高眼压发生率为5.3%(1/19例),术后3个月时眼压恢复正常。结论PPV联合IOL悬吊术及球后注射TA是治疗IOL脱位伴CME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陈燕云周丹李蕾何雷于洁史翔宇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脱位黄斑囊样水肿曲安奈德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眼部表现一例被引量:1
2009年
患儿男性,5岁。于2006年9月10日因双眼突然视物不见6d,即到当地医院就诊,拟诊为“急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病毒性)”。给予羟甲基无环鸟苷静脉滴注180mg共3d,以后改为150mg共2d;地塞米松20mg、头孢尼西纳1.0g,共5d;视力未见好转。患儿于2006年10月16日到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
傅涛魏文斌王京辉吴晓成娟娟焦永红周丹王光璐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眼部表现视神经视网膜病变儿童医院就诊静脉滴注
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对黄斑水肿检查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Ⅱ)的黄斑水肿模式(macular edema module,MEM)对黄斑区检查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经德国海德堡视网膜血管造影 (HRA)证实的视网膜静脉阻塞(CRVO和B...
周丹赵明
关键词: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黄斑水肿水肿指数
远程眼科单张眼底像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被引量:26
2015年
目前远程眼科医疗工作中传输的眼底像多数是采用每眼单张后极部450眼底像。眼底像质量是决定远程眼科阅片筛查与诊断质量的基础。为了提高远程眼科服务质量,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委托北京市眼科研究所草拟了远程眼科影像学诊断标准。现将单张眼底像质量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刊出,供眼科同道商榷。
李建军徐亮彭晓燕刘丽娟王爽周丹杨桦马英楠王宁利
关键词:眼底远程医疗服务标准
“健康快车”白内障手术扭动模式超声乳化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手术的效果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健康快车"辽源站白内障手术扭动模式超声乳化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8月"健康快车"辽源站1209例(1209眼)白内障患者病例资料,1122例行超声乳化吸除术,87例行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分析患眼手术前后视力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第1日术眼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并发症包括前房出血14例(1.16%),后囊破裂17例(1.41%),悬韧带断裂6例(0.50%),玻璃体外溢16例(1.32%),后弹力层脱离20例(1.65%);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181例(15.0%),高眼压35例(2.90%),前房渗出3例(0.25%),伤口渗漏2例(0.17%),人工晶状体夹持5例(0.41%)。结论 "健康快车"上短时间大批量白内障手术中,扭动模式超声乳化和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均安全有效,可以改善患者视觉质量。
周丹卢海陶靖郭宏文孙俊晔
关键词:白内障并发症健康快车囊外摘除
择期眼科手术围术期抗栓管理
2015年
眼科手术中的老年患者常合并全身性疾病,需应用多种药物,特别是抗栓药物。不同类型的眼科手术围术期应用抗栓药物的出血风险不同,因此需要调整抗栓策略,对抗血小板药物及抗凝药物进行管理,以平衡术中及术后出血及血栓的风险。
王宁秦明照周丹
关键词:眼科手术围术期
玻璃体切除术中直视下睫状体光凝和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比较玻璃体切除术中直视下睫状体光凝和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采用睫状体光凝治疗的继发性青光眼患者68例(68眼)。方法 玻璃体切除术中联合直视下睫状体光凝治疗37例,经巩膜睫状体光凝31例,术后随诊1-50个月。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手术中激光参数,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变化及手术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指标 激光参数、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 术前直视下光凝组患者眼压28-55 mmHg,平均(37.4±7.5)mmHg;经巩膜光凝组30-53 mmHg,平均(39.8±6.0)mmHg(t=-1.413,P=0.162)。手术前后直视下光凝组视力提高20例(54.1%),多于经巩膜光凝组(8例,25.8%)(χ^2=23.92,P〈0.001)。术后第1日直视下光凝组眼压下降10-29 mmHg,平均(19.4±5.3)mmHg,少于经巩膜光凝组12-33 mmHg,平均(23.9±5.9)mmHg(t=-3.246,P=0.002);末次随诊直视下光凝组眼压12-30 mmHg,平均(17.6±3.8) mmHg,低于经巩膜光凝组16-32 mmHg,平均(20.4±4.1)mmHg(t=-2.542,P=0.013)。两组术中激光参数选用不同的能量、持续时间。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前房积血、前房纤维素样渗出、术后早期低眼压、渗出性脉络膜脱离。直视下光凝组可见玻璃体积血,经巩膜光凝组可见球结膜灼伤水肿。以上并发症均短期内恢复,未见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继发青光眼各有优势,均可安全有效降低眼压,玻璃体切除直视下光凝联合手术有助于患者提高视力。(眼科,2016, 25: 330-334)
周丹何雷庞秀琴
关键词:睫状体光凝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脉络膜厚度改变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定量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改变。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脉络膜深层成像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检查后,确诊的23例单眼CS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年龄、性别、屈光状态与CSC组相匹配的23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应用EDI—OCT技术及仪器内白带软件检测患者组和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患者组患眼与对侧眼脉络膜厚度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患者组患眼和对侧眼脉络膜厚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非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并以Bonferroni法进行校正。结果CSC患者组的患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464.434-97.15)μm,对侧眼为(399.91±124.01)μ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3,P〈0.05)。正常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313.09±70.67)μm,患者组的患眼和对侧眼脉络膜厚度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7,-2.085;P〈0.05)。患眼的对侧眼中ICGA高灌注眼脉络膜厚度为(506.444-75.66)μm,非高灌注眼为(331.434-97.94)Ix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9,P〈0.05)。结论CSC患者的患眼脉络膜厚度较对侧眼及对照组增厚,对侧眼中ICGA高灌注眼的脉络膜厚度较非高灌注眼增厚。EDI—OCT检测技术是观察脉络膜血管通透性改变的无损伤手段之一。(中华眼科杂志.2012,48:874-877)
杨丽红田蓓史雪辉丁宁周丹魏文斌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脉络膜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