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义湘

作品数:86 被引量:272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9篇显像
  • 27篇肿瘤
  • 19篇放射性
  • 13篇细胞
  • 12篇鼻咽
  • 12篇鼻咽癌
  • 11篇免疫
  • 11篇骨转移
  • 11篇放射免疫
  • 9篇腺癌
  • 8篇核素
  • 8篇癌细胞
  • 7篇脱氧
  • 7篇免疫显像
  • 7篇放射免疫显像
  • 7篇放射性核素
  • 7篇HERCEP...
  • 6篇乳腺
  • 6篇乳腺癌
  • 6篇转移瘤

机构

  • 40篇中国人民解放...
  • 28篇广东省第二人...
  • 2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5篇广州军区广州...
  • 8篇第一军医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解放军157...
  • 1篇解放军187...
  • 1篇海南农垦总局
  • 1篇海南省农垦总...

作者

  • 84篇范义湘
  • 31篇石卫民
  • 20篇罗荣城
  • 18篇彭武和
  • 18篇李科斌
  • 17篇吴继珍
  • 15篇刘青竹
  • 12篇高梅菊
  • 10篇黄凯
  • 8篇陈龙华
  • 7篇郑普德
  • 7篇尹吉林
  • 7篇黎静
  • 6篇黄凯龄
  • 6篇李贵平
  • 5篇宋维舒
  • 5篇陈仰珍
  • 4篇李贵平
  • 4篇严晓
  • 3篇周琳

传媒

  • 11篇第一军医大学...
  • 7篇中华核医学杂...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癌症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国基层医药
  • 3篇肿瘤学杂志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3篇现代消化病及...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现代消化及介...
  • 2篇现代医院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11篇2009
  • 2篇2008
  • 9篇2006
  • 3篇2005
  • 11篇2004
  • 4篇2002
  • 9篇2001
  • 6篇2000
  • 9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株人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体外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用体外实验方法探讨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BEL - 740 2的放射敏感性。方法 :人肝癌细胞HepG2和BEL - 740 2体外培养 ,应用集落形成法测定 6MVX线不同剂量照射后细胞的存活率 ,计算细胞放射敏感性参数 ;应用HE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受 5Gy照射后细胞凋亡率。结果 :HepG2的D0 为1.5Gy ,Dq值为 0 .8Gy ,n为 1.8,SF2 为 0 .45± 0 .0 5 ;BEL - 740 2的D0 为 1.6Gy ,Dq为 1.3Gy ,n为 2 .4,SF2 为0 .6 3± 0 .0 5。两株细胞受照后出现凋亡现象 ,照射后 2 4h内随时间延长细胞凋亡率逐步升高。结论 :HepG2和BEL - 740 2具有较高的放射敏感性 ,可能与其受照后发生凋亡有关。
石卫民范义湘陈龙华
关键词:细胞系凋亡肝癌
干扰素-γ对乳腺癌细胞Her2/neu表达及^(131)I-Herceptin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背景与目的:利用Herceptin对Her2/neu的靶向特性,将放射性核素131I联结到Herceptin进行放免靶向治疗,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方法之一。而肿瘤摄取标记抗体的量与肿瘤细胞靶位分子的表达量密切相关。本研究应用IFN-γ上调乳腺癌细胞系Her2/neu的表达,以提高131I-Herceptin在乳腺癌细胞系的结合,及131I-Herceptin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乳腺癌细胞系MCF-7、SKBR-3和BT-474,实验组以终浓度为500U/ml的IFN-γ诱导培养48h,对照组加入不含IFN-γ的等量培养液。诱导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3种细胞Her2/neu的表达率及平均荧光强度(MFI)。采用Iodogen法对Herceptin进行131I标记,以高压液相层析法(HPLC)测定131I-Herceptin的放射化学纯度(RCP),以非竞争性饱和结合法测定3种细胞诱导前后131I-Herceptin的结合率(B/T)。采用克隆形成实验评价诱导后131I-Herceptin对3种细胞杀伤效应的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间Her2/neu表达率、MFI、B/T及克隆形成率的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MCF-7细胞Her2/neu基础表达率为(8.5±1.9)%,诱导后升高至(15.2±2.7)%(t=3.515,P<0.05),MFI从38±7升高至121±17(t=7.823,P<0.01);SKBR-3细胞和BT-474细胞的基础表达率分别为(98.9±1.1)%和(98.1±0.9)%,诱导后分别为(99.7±0.9)%和(99.5±1.2)%,无明显改变(P>0.05),但MFI分别从952±125、1020±98增高至1608±201(t=4.802,P<0.01)和1968±192(t=7.614,P<0.002)。131I-Herceptin在MCF-7、SKBR-3和BT-474的基础结合率分别为(5.2±1.4)%、(35.8±4.5)%和(37.2±3.6)%,诱导后分别升高为(12.3±3.4)%、(48.9±7.1)%和(59.5±8.7)%,对131I-Herceptin的结合倍增比分别为2.4、1.4和1.6倍。实验组3种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0±4)%、(23±5)%及(19±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9±3)%、(37±6)%、(34±5)%](t=6.574、3.105、3.323,P<0.05)。结论:IFN-γ可以上调乳腺癌细胞系Her-2/neu的表达和肿瘤细胞对131I-Herceptin的结合量,因此也提高了1
范义湘罗荣城方永鑫严晓吕成伟
关键词:HER2/NEU干扰素Γ
山羊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及放射性核素显像监测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骨对山羊大段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在此过程中的监测效果。方法将27只中国青山羊,分为组织工程骨组、人工骨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并分别造成左侧胫骨2cm骨缺损。对组织工程骨组缺损区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CHAP)和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复合体,人工骨组植入CHAP,对照组则不植入任何填充物。采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于术后2、4、8周监测各组骨修复情况。结果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测定的感兴趣区(ROI)计数和T/NT比值显示:对照组在各时间点均未见再血管化的表现及明显的成骨活动;人工骨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血管再生的数量和成骨的质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组织工程骨组上升趋势更为显著。结论组织工程骨较人工骨具有更佳的修复大动物大段骨缺损的能力,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修复过程中有比较准确的预测效果。
陈滨裴国献王珂范义湘金丹魏宽海
关键词:骨再生组织学技术胫骨缺损骨修复
干扰素-γ上调结直肠癌细胞系CEA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背景与目的放射免疫治疗中肿瘤摄取标记抗体的量与肿瘤细胞靶位分子的表达量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不同浓度IFN-γ对结直肠癌细胞系CEA的诱导效应,以选择最适IFN-γ浓度上调结直肠癌细胞系CEA的表达及提高对131I-CL3结合率。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结直肠癌细胞系LOVO和LS175T,实验组以终浓度为10、100、500、1000U/ml的IFN-γ诱导培养48h,对照组加入等量不含IFN-γ的培养液。各组2种细胞CEA的表达率及平均荧光强度(MFI)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结合法测定2种细胞诱导前后对131I-CL3的结合量(Ncpm)及结合率(BR)。细胞CEA表达率、MFI和BR的差异采用One-wayANOVA检验。结果LOVO与LS175T细胞CEA基础表达率分别为(75.6±6.8)%及(92.7±9.1)%,IFN-γ浓度在100U/ml以下时,LOVO细胞(F=2.689,P>0.05)及LS175T细胞(F=2.107,P>0.05)的CEA表达率均未见显著性增高。当IFN-γ浓度为500U/ml时,LOVO细胞CEA表达率(t=3.244,P<0.05)及LS175T细胞MFI(t=5.810,P<0.005)比对照组显著提高。IFN-γ浓度为500U/ml和1000U/ml两组之间,LOVO细胞CEA表达率(t=0.389,P>0.05)及LS175T细胞CEA表达率(t=0.113,P>0.05)未见显著差异。131I-CL3在LOVO与LS175T细胞的基础结合率分别为(22.1±2.4)%与(32.3±4.9)%。诱导后LOVO细胞增幅明显,倍增比(MR)为1.05~2.25倍,LS175T为1.11~1.56倍。在IFN-γ浓度为500U/ml时,LS175T细胞(t=4.988,P<0.01)及LOVO细胞(t=9.262,P<0.001)对131I-CL3的结合率均显著提高。结论IFN-γ可以上调结直肠癌细胞系CEA的表达,在一定范围内IFN-γ浓度与CEA表达率及对131I-CL3的结合量存在相关性。
范义湘石卫民黄凯龄刘青竹李科斌吴继珍罗荣城
关键词:抗原表达干扰素Γ
^(131)I-Herceptin的血液存在方式及体内外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131I-Herceptin的稳定性与生物学特性。方法 131I-Herceptin采用Iodogen法制备,其基础放射化学纯度(RCP)为(94.9±2.7)%。4℃冰箱内放置3、24、48、72、96h,取各时间样品测RCP。取家兔5只,静脉注射131I-Herceptin后1h、3h、6h、24h、2d、3d、4d、5d取血,分离血清及血细胞,测血清131I-Herceptin的RCP,并测定血清或血细胞放射性计数百分比。各组样品RCP的差异分析采用One-way Anova检验。结果 4℃放置72h以内,RCP未见显著下降(F=15.985,P<0.001);72h后显著(t=9.971,P<0.001)下降至(82.6±2.8)%。注射后1~96h,131I-Herceptin主要存在于血清,其放射性所占比例稳定在81%~87%。注射体内后1h,血清内131I-Herceptin的RCP为(90.9±8.5)%,未见显著差异(t=1.753,P>0.05)。24h后为(75.4±3.9)%,提示开始显著降低(t=6.564,P<0.001)。结论采用Iodogen法标记的131I-Herceptin,体外放置72h内,放射化学纯度基本稳定,注入体内后主要存在于血清,24h以内放射化学纯度稳定,24h后降解明显。
范义湘石卫民黄凯龄刘青竹李科斌吴继珍罗荣城
关键词:碘放射性同位素HERCEPTIN代谢
^(89)Sr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65例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探讨89Sr对肺癌骨转移疼痛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肺癌骨转移患者65例,按1.48×108Bq/人/次标准注射89Sr。①随访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疼痛发作频率,各赋予量化值并获疼痛评分,疼痛评分的比较采用t检验。②根据治疗前后骨显像显示的病灶大小或数目的变化,对病灶疗效进行分级。③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其治疗前后变化采用t检验。④治疗后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变化采用t检验。结果:①治疗后6个月内,疼痛程度缓解的患者占76.9%(50/65),其中15例疼痛消失,占23.1%。疼痛评分由治疗前7.4±3.6下降至治疗后5.2±3.1,降低明显(t=2.927,P<0.01)。②治疗后病灶消退7例,缩小或变浅15例,总有效率为33.8%。③治疗前后CEA由(32±26)μg/L显著下降(t=3.030,P<0.005)至(21±13)μg/L,NSE由(26±21)μg/L显著下降(t=4.272,P<0.001)至(14±8)μg/L。④白细胞及血小板在治疗后1个月降至最低,白细胞降低幅度约28.8%,血小板降低19.8%,3个月时血象正常率为86.1%(56/65)。结论:89Sr对肺癌骨转移止痛效果好,毒副作用轻微,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范义湘罗荣城李贵平黄凯
关键词:^89SR肺癌骨转移毒副作用
用TOSHIBAGCA-901A/SA型SPECT作^(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诊断标准初探
1999年
目的为TOSHIBAGCA -90 1A/SA型SPECT建立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诊断标准。方法收集 1 996~ 1 997年间本院住院病人中做99mTc-MIBI心肌血流灌注显像的病例并按自定“标准”作出诊断和分析的共 1 3 3例 ;同时做过SPECT和CAG (或PTCA)的共 61例 (4 5 86% ) ;所有病例的SPECT检查均符合质控条件。结果该标准诊断CAD符合率 93 1 8%、心肌梗死符合率 1 0 0 % ;灵敏度 96 67%、特异性 91 0 0 %、假阳性率 0 %、假阴性率 3 2 8% ;在高血压病、其它心脏病中可出现阳性 ,在非心脏病性疾病中没有出现阳性病例。结论从 61例有CAG对照的病例和非心脏病性疾病来看 ,该标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彭武和唐志宏范义湘郑普德吴湖炳
关键词:SPECT^99TC-MIBI
^(99m)Tc-MIBI在离体猪心的分布及SPECT图像特征
1999年
目的:排除生理因素干扰,探讨正常心脏的显像剂分布和影像特征,为临床图像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对5例离体猪心进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并将心肌剪开测放射性计数,计算左室各部位心肌的显像剂摄取率。结果:间壁后部放射性稀疏区仍存在,前壁中段和后壁存在稀疏区但范围小、程度轻;定量分析揭示侧壁前段摄取率最高,后壁最低,各壁后段的摄取率相对较低。结论:正常心脏心肌灌注显像间壁后部、后壁存在稀疏影,临床诊断时应予慎重以避免假阳性。
范义湘郑普德彭武和陈仰珍周乃基
关键词:^99MTC心肌灌注显像动物实验SPECT
早期鼻咽癌的^(18)F-FDG摄取与肿瘤组织葡萄糖易化扩散转运蛋白表达的关系
2011年
目的:探讨早期鼻咽癌的18F-FDG摄取与肿瘤组织葡萄糖易化扩散转运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42例早期鼻咽癌患者进行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检查,测定肿瘤最大值和标准摄取值(SUVmax和SUVmean);应用标准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亲和(SP)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患者肿瘤组织葡萄糖易化扩散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结果:42例早期鼻咽癌组织的SU-Vmax与SUVmean分别为9.45±1.87和6.04±1.09;40例鼻咽癌组织Glut-1阳性细胞率为45.18%;鼻咽癌组织FDG摄取(SUVmax)和Glut-1表达的细胞阳性率呈弱相关(r=0.369,P=0.019)。结论:早期鼻咽癌组织FDG摄取与Glut-1过度表达相关。
伍庆松石卫民宋维舒范义湘王昂
关键词:鼻咽癌放射性示踪剂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
骨显像联合B-AKP测定评价^(89)Sr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疗效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联合应用骨显像与骨型碱性磷酸酶 (B AKP)测定 ,对89Sr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 :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 73例 ,89Sr治疗前 1周及治疗后半年内进行全身骨显像及B AKP测定。①根据骨病灶数目骨显像分为 0、1、2、3共 4级 ,治疗前后病灶数目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 ,骨显像各级别组间B AKP比较采用t检验。②计算病灶的摄取比值 (T/NT比值 ) ,其变化采用t检验。③治疗前后B AKP的变化采用t检验。 结果 :①治疗前骨转移病灶为 1~ 36 ( 8.6± 7.4 )个 ,共 6 18个 ,治疗后 0~ 34( 3.8± 6 .7)个 ,共 349个 ,明显减少 (t=4 .0 79,P<0 .0 1)。②治疗前T/NT值为 1.12~ 15 .38( 5 .36± 4 .6 7) ,治疗后为 1.2 8~ 16 .5 2 ( 3.17± 2 .95 ) ,降低显著 (t =7.90 7,P <0 .0 1)。③治疗前B AKP为 9.6~ 6 5 .5 ( 2 8.4± 14 .8) μg/L ,治疗后为10 .9~ 5 4 .7( 2 0 .9± 11.7) μg/L ,降低显著 (t=3.349,P <0 .0 0 2 )。④骨显像结合B AKP联合评估 ,ECT显像 5例假阳性与 6例假阴性得到纠正。 结论 :全身骨显像与B AKP测定有一定的互补性。89Sr治疗后疗效监测应以骨显像与B AKP测定结合进行 ,以准确评估疗效 。
范义湘罗荣城李贵平黄凯
关键词:前列腺癌骨转移瘤骨型碱性磷酸酶疗效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