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山
- 作品数:43 被引量:114H指数:5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3D打印牙种植体表面调控BMSCs响应及骨整合性能研究
- 目的:3D打印相对于传统加工工艺有设计灵活、加工效率高、可个性化成型等诸多优点,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应用前景广泛。本课题对3D打印Ti6A14V合金牙种植体进行表征,并评估BMSCs在其表面的生物学表现及体内骨整合效果。方...
- 张金凯陈凤山林开利
- 关键词:3D打印BMSCS成骨
- 安氏Ⅲ类错合颌间关系的纵向研究
- 目的:对安氏Ⅲ类错合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分析其上下颌间的矢状向、横向和垂直向关系方法:选取44名8-14岁未经正畸治疗的女性患者(安氏Ⅰ类23名,安氏Ⅲ类21名),观察分析每半年的正位片及侧位片,通过侧位片分析矢状向和垂直...
- 陈凤山
- 文献传递
- 牙周膜弹性模量的黑箱测定
- 目的:探索迅速推导牙周膜生物力学属性的方法.探索牙周膜弹性模量的个体化差异,并对牙周膜的生物力学属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40名正畸治疗过程中的患者,其中男20名,平均年龄23.3岁.女20名,平均年龄22.85岁....
- 李九军张静陈凤山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功能和调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8年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是一种由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成熟的FGF23蛋白被分泌到血液中,通过其主要的靶器官即肾脏来调节磷酸盐的重吸收以及维生素D代谢,从而维持机体的矿物质平衡及骨的矿化程度。体内FGF23过多主要会造成低磷酸盐血症、维生素D代谢异常、生长发育异常、佝偻病、骨软化等。相反,FGF23的缺失则会导致高磷酸盐血症、1,25(OH)2D增多、软组织钙化等。FGF23的产生和活性受到全身及局部因素对其转录水平的影响,此外还受到翻译后修饰的调控。本文主要对FGF23的结构和功能、FGF23的调控、FGF23异常相关的疾病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朱梦娇陈凤山
- 关键词:钙磷代谢矿化
- 牙槽骨高度对阻力中心和旋转中心位置的影响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研究牙槽骨高度对阻力中心 (centerofresistance ,CRe)和旋转中心 (centerofrotation ,CRo)位置的影响。方法 建立上颌中切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共建 4个模型 ,牙槽骨高度分别依次降低 2mm ,通过SAP91软件进行有限元计算CRe和CRo的位置。结果 CRe呈非线性移向根尖 ,约为牙槽骨高度的 6 2 %~ 6 5 %处 ;CRo呈线性移向根尖。结论 CRe和CRo位置随牙槽骨高度而改变 ,在进行正畸治疗时 。
- 陈凤山吴丽萍梁傥
- 关键词:牙槽骨牙齿移动口腔正畸学
- 骨性Ⅲ类掩饰性治疗的稳定性
- 目的:骨性Ⅲ类是临床治疗的难点,由于许多患者担心手术风险,选择掩饰性治疗,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骨性Ⅲ类掩饰性治疗的长期稳定性.方法:选取来自同济大学骨性Ⅲ类掩饰性治疗和来自日本新泻大学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患者各20例,患者...
- 陈玉成熊雪妍陈凤山
- 颏兜在骨性Ⅲ类错中的应用
- 2001年
- 临床上使用额兜矫治下颌前突骨性Ⅲ类错(牙合)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并普遍认为是一种矫治尚在发育的下领前突错(牙合)的有效方法,但在能否抑制下颌骨生长方面却存在着争议。本文就颠兜在矫治下颌前突中的适应证、生物力学研究、作用机理、影响其矫治的因素及颠兜治疗的长期效果作一综述。
- 沈红吴丽萍陈凤山
- 关键词:颏兜正畸治疗适应证
- 一次性18Gy放射对大鼠颌下腺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一次性18 Gy放射对大鼠颌下腺组织学形态和唾液流率的改变。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一次性18 Gy局部照射大鼠颌下腺区域,对照组只麻醉不放射。8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处死前插管法提取大鼠颌下腺唾液,称取其质量,计算唾液流率,比较两组唾液流率的改变。处死后取颌下腺组织,经4%多聚甲醛固定,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颌下腺的组织学形态。结果:放射后实验组进食进水量下降、活动减少。实验组饮水频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唾液流率为(18.64±8.23)μL/min,实验组的唾液流率是对照组的57.42%,为(10.70±2.22)μL/min。HE染色显示,放射后实验组颌下腺细胞变性,间质血管充血,腺泡细胞内的空泡数量明显增多。结论:放射后大鼠颌下腺唾液流率明显降低,放射后8周,组织学形态出现显著变化。放疗对大鼠颌下腺组织学形态和唾液分泌功能的远期影响,尚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 陈玉成熊雪妍陈凤山姚元元
- 关键词:颌下腺唾液流率
- 一个单纯性下颌前突家系的遗传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对一个中国汉族单纯性下颌前突家系进行遗传研究,为找到其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先对这一单纯性下颌前突家系的遗传模式进行判断,再根据侯选区域法,对1p36、6q25、19p13.2、1p22.1、3q26.2、11q22、12q13.13、12q23区域利用微卫星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用Linkage和Genehunter等软件对基因分型的结果进行参数和非参数连锁分析,分析此次实验家系的下颌前突致病基因是否存在于这些侯选区域。结果此家系共21人,有11例患者,其中10例是直系家属,5例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该家系在1p36,6q25,19p13.2,1p22.1,3q26.2,12q13.13,12q23区域分析结果 LOD值均小于0。而在11q22区域,微卫星位点D11S1886与D11S4206之间(遗传距离为3.1cm),LOD值分别为0.59和0.63,NPL值分别为1.18、1.19。结论该汉族单纯性下颌前突家系为单基因遗传,最有可能的遗传模式为常染色体显性或不完全外显性遗传。中国汉族可能存在其他未报道过的基因位点,拟下一步做全基因组扫描确认。
- 李勤陈凤山李九军
- 关键词:下颌前突
- 关于口腔正畸学开展全英语教学的思考被引量:1
- 2013年
-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培养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备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口腔科学人才,使我国在新世纪涌现出更多的"国际化"口腔医生,已经成为我国口腔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口腔正畸学开展全英语教学是一项大胆而创新的尝试,这项改革对教师、教材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英语教学应当贯穿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的各个环节以及基础课、临床课、临床实习的整个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英语教学的氛围中,不仅在英语方面取得本质性的进步,对专业课的理解也能更加深入和透彻。真正地实现本科教育与国际接轨。
- 时函米晓晖刘月华陈凤山
- 关键词:全英语教学口腔正畸学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