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德
-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2
- 供职机构:台湾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 海洋沉积证据所显示的太阳日照量与跨半球气候因素所控制的近十八万年的亚洲季风变化
- The Australian summer monsoon (ASM) is primarily a synoptic feature determined by the differential thermal res...
- 陈明德
- 孟加拉扇下扇区表层沉积物常微量元素分布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浊流沉积扇,孟加拉湾汇集了青藏高原和印度半岛的大量陆源物质,是研究过去历史时期陆海相互作用的理想区域。我们利用孟加拉扇下扇区98个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和常微量元素,对该区沉积物的物质来源进行了识别,计算了各源...
- 孙兴全刘升发李景瑞陈明德赵广涛石学法
- 文献传递
- 晚全新世东海泥质区物源输入、源区植被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来自MD06-3039A孔的正构烷烃记录被引量:11
- 2018年
- 东海泥质区具有稳定的连续沉积,为开展气候环境演变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载体,但前人主要侧重于沉积模式、季风、洋流及海洋环境研究,关于有机碎屑输入、源区植被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还较缺乏。本研究通过晚全新世以来东海泥质沉积序列MD06-3039A的正构烷烃等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分析,发现该区域4400 cal.a B.P.以来沉积有机质具有明显的陆源高等植物输入特征,其中在3200~1300 cal.a B.P.陆源输入相对减少,被认为与该区域夏季风减弱有关。nC31/nC27正构烷烃的变化表明,物源区植被呈现3个阶段的波动,早、晚阶段草本植物相对增多,中阶段3200~1300 cal.a B.P.木本植物相对较多;与此同时,植被变化呈现次一级的波动,如隋唐大暖期草本增多,明清小冰期早期木本增多。研究认为,这个区域的草/木本植物变化对气候冷暖变化的响应可能更明显。1300 cal.a B.P.以来气候总体上继续呈凉干状态,但草本植物大量增多,这与前阶段气候变冷呈现的木本植物相对增多不同,暗示人类活动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导致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化。
- 郑邦周斌王可庞洋陈明德郑洪波
- 关键词:古气候环境
- 台湾河流沉积物的黏土矿物组成特征与物质来源被引量:22
- 2012年
- 台湾岛位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的碰撞地带,活跃的构造活动和丰富的降雨量以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在大陆边缘和"源到汇"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每年通过河流注入到周边海域的沉积物多达数亿吨,成为周边海域重要的物质来源,也成为沉积物"源到汇"系统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对台湾东部、西部12条代表性河流沉积物的黏土矿物分析结果显示,台湾西北部淡水河黏土矿物组成以伊利石(73%)和绿泥石(24%)为主,含有少量高岭石(3%),不含蒙脱石;台湾西部浊水溪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由伊利石(75%)和绿泥石(25%)组成;台湾西南部高屏溪黏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75%)和绿泥石(23%)组成,含有少量高岭石(2%),不含蒙脱石.台湾东部河流沉积物与西部河流相比具有不同的黏土矿物组成,其中花莲溪沉积物中绿泥石平均含量高达48%,是台湾所有河流中绿泥石含量最高值.与大陆河流对比,台湾河流具有明显不同的黏土矿物组合特征.台湾河流中几乎不含蒙脱石,高岭石含量也较低.台湾河流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组成特征主要与流域内岩石类型和物理、化学风化强度有关,广泛出露的第三纪沉积岩,尤其是砂岩、页岩、板岩等在经过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后形成丰富的伊利石与绿泥石.由于台湾雨量充沛,地形陡峻,使得这些黏土矿物被河流快速搬运至出海口,并进一步随海流和波浪作用向其他海区扩散.
- 李传顺石学法高树基陈明德刘焱光方习生吕华华邹建军刘升发乔淑卿
- 关键词:河流沉积物黏土矿物风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