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颖
- 作品数:62 被引量:305H指数:9
-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专项技能精准培训在新护士规培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开展专项技能精准培训对新护士职业技能提高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新入职的44名护士作为对照组,2018年新入职的49名护士作为观察组,按照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要求,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在规培2年内组织两次专项技能精准培训与考核,专项技能精准培训包括顶层设计、机制保障、细化考核等三方面内容,培训后进行效果访谈并比较两组新护士培训1年后岗位能力胜任水平和带教满意度情况。结果培训1年后观察组专业理论考核成绩、综合个案护理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带教教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满意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9%以上的学员对专项技能精准培训评价非常满意和满意,学员自我感知培训后知识、技能、自信自评得分均有所提高。结论在新入职护士培训中开展专项技能精准培训,有助于提高新护士应对临床实际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有效提升新护士职业技能水平。
- 朱颖安利杰宋志雪罗倩
-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教育
- 个体化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慢性伤口患者的焦虑情绪及疼痛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个体化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慢性伤口患者的焦虑情绪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在开滦总医院和唐山工人医院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的88例糖尿病合并慢性伤口患者,遵循压疮愈合计分表评分分层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4例,2组患者伤口均采用湿性愈合方法治疗,干预组结合综合性评估结果给予连续性个体化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比较2组患者焦虑情绪及疼痛程度的改变。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经过个体化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为(48. 86±7. 08)分,低于对照组(56. 42±5. 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 639,P <0. 05);干预组患者NRS评分为(3. 93±1. 8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 73±1. 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296,P=0. 042)。干预组患者愈合时间小于中位数占比65. 9%与对照组(36. 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545,P=0. 011)。结论通过对糖尿病合并慢性伤口患者实施个体化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情绪,并降低疼痛程度。
- 陈卓郭全荣刘慧燕安利杰朱颖
- 关键词:糖尿病焦虑疼痛个体化干预慢性伤口
- 北方工业城市人群膳食模式对臂踝脉搏波波速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探讨北方工业城市人群不同膳食模式对臂踝脉搏波波速的影响。方法按入选标准选取2014-2015年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健康查体者22 436名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健康体检、问卷调查,同时检测臂踝脉搏波波速。根据中国膳食指南给出的饮食建议,按食物频率问卷中动物性、植物性食物所占的比重,以及供能营养素的供给量情况分成4组,分别为中国传统膳食组(3 585例)、西方膳食组(13 639例)、平衡膳食组(1 309例)、地中海膳食组(3 903例)四种膳食模式,并对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2 436名观察人群臂踝脉搏波波速值为(1462.46±320.69) cm/s,周围动脉硬化发生率为50.78%(11 392/22 436)。平衡膳食组、地中海膳食组、中国传统膳食组、西方膳食组周围动脉硬化发生率分别为48.82%(639/1 309)、49.12%(1 917/3 903)、50.49%(1 810/3 585)、51.51%(7 026/13 6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调整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后,与平衡膳食组比较,地中海膳食组、传统膳食组、西方膳食组发生周围动脉硬化的风险比(95%CI)分别为1.121(95%CI:0.557-2.258)、1.015(95%CI:0.663-1.554)、1.033(95%CI:0.677-1.575)。
结论平衡膳食人群、地中海膳食人群、中国传统膳食人群、西方膳食人群周围动脉硬化发生率逐步增加,但在调整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后发生周围动脉硬化的危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需要更多的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 朱颖刘苹陈朔华安利杰阚淑婷王瑞霞崔刘福葛超杜艳英
- 关键词:动脉硬化膳食模式
- 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9
- 2013年
- 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在不断发展完善,包括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内的参保患者覆盖率达90%以上,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医院作为医保改革的最前沿,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各项政策规定,只有通过医院的贯彻落实,才能传递给参保患者。
- 沈春瑾张丽梅岳晓云朱颖饶颖臻
- 关键词:医保管理医保基金医保政策
- 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6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心肌梗死的在职及离退休职工共6330人为调查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41.3%,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为22.1%,稳定斑块的检出率为19.2%。随着年龄的增长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增加(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男性、高龄(50~<60,60~<70,≥70岁)、高收缩压、高空腹血糖、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774、2.357、4.191、8.968、1.751、1.499、1.446;男性、高龄(50~<60,60~<70,≥70岁)、高收缩压、高空腹血糖、高三酰甘油、吸烟是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017、3.570、10.776、48.526、1.777、1.974、1.614、1.616。结论中老年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41.3%。颈动脉稳定斑块的影响因素为:性别、高龄、收缩压、空腹血糖、LDL-C。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吸烟。
- 李雯周勇刘雪梅刘秀荣吴寿岭赵性泉朱颖
-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斑块流行病学研究
- 正常高值血压对新发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 朱颖黄科宇陈辉李会敏张鑫李玉卿马向明杜艳英杨慧吴寿岭
- 该研究观察了5440例研究人群不同压水平,尤其是正常高值血压阶段颈动脉斑块和新发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及影响因素,经过统计分析发现,随血压水平的增高,颈动脉斑块和新发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均增加,在正常高值血压阶段,其检出率已显...
- 关键词: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斑块高血压病
- 儿童胆囊结石发病原因及治疗策略被引量:7
- 2013年
- 收集55例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以胆囊结石就诊于我院的14岁以下儿童的临床资料。36例为大量使用头孢曲松钠导致的“假性胆囊结石”,2例患有慢性溶血性疾病,9例儿童为肥胖,余原因不明。保守治疗50例,42例患儿结石自行溶解;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例,术后随访2~4年,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内镜联合保胆取石术1例,随诊2年,未复发;其余患儿仍在观察中。头孢曲松钠及肥胖是目前儿童胆囊结石的重要病因,治疗方案应在充分考虑病因与症状的前提下慎重选择。
- 董浩马向明付庆江曹立瀛朱颖
-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儿童
- 32例彩超引导下甲状腺肿物粗针穿刺活检的护理体会
- 2012年
-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甲状腺肿物粗针穿刺活检的护理配合。方法对32例疑为甲状腺癌的患者在彩超引导下行甲状腺肿物粗针穿刺活检。结果32例均穿刺成功并取得病理诊断,无穿刺并发症。结论彩超引导下甲状腺肿物粗针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前确诊手段。精心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配合和细致的术后观察是保证穿刺活检成功的重要环节。
- 张丽梅朱颖
- 关键词:甲状腺肿物超声导向穿刺活检护理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门诊临时输液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门诊临时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4年12月实施FMEA分析改进后收治的1 821例病人作为观察组,2014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1 741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成立项目小组,应用FMEA确定门诊输液室与护理有关的流程,计算风险危急值,选择风险危急值高的前三项失效项目制定改进措施,评估改进效果。[结果]药物配制错误、病人核对错误、医嘱未双人核对,医嘱核对错误是风险危急值前三位的失效模式;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风险危急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应用于门诊输液管理中,能够提升门诊护理工作质量,提高门诊输液病人满意度。
- 朱颖张久春褚鹿鹿郭全荣
- 关键词: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护理安全
- 不同血压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1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不同血压水平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从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的101510名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随机分层抽取5852名作为观察对象,符合人选标准的(年龄≥40岁、既往无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5440名纳入研究队列,其中16例颈动脉斑块资料、35例血压资料缺失,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5389名。根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血压水平分类标准按2006年收缩压、舒张压值和服用降压药物情况将观察队列分成3组,正常血压组1377名、正常高值血压组1971例、高血压组2041例,其中男性3235例,女性2154例;年龄40~94(54.74-11.8)岁。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正常高值血压组的高龄、男性、体质指数(BM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值、吸烟、饮酒者比例高于正常血压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4.8%,37.4%,60.2%;正常高值血压组、高血压组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风险分别比正常血压组增加38%和163%,其OR值分别为1.38(95%CI:1.15~1.66)、2.63(95%C1:2.18~3.18)。进一步将正常高值血压组按不同血压水平分为正常高值血压1组[收缩压/舒张压121~129/80~84mmHg(1mmHg=0.133kPa)]和正常高值血压2组(收缩乐/舒张压130~139/85~89mmHg),校正性别、年龄、吸烟、饮酒,TG、TC、HDL—C�
- 朱颖陈长香李晓庆周永黄玮刘秀荣安利杰赵性泉吴寿岭
- 关键词:高血压动脉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