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萍
- 作品数:30 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包头市医药卫生科技发展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茶酚胺-β受体-cAMP系统在高血压和心力衰竭中的调控作用
- 彭应心单江薛浩张素君李俊萍容春莉郑师凌齐晓勇马淑平王娜
- 该项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血压病发展过程中,心肌β受体密度与功能的变化与左室肥厚、心力衰竭等高血压重要心脏并发症的发生有关;持续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增加和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增高是高血压患者心脏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持续血...
- 关键词:
- 关键词:高血压心力衰竭
- 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Gly389Arg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β1肾上腺素能受体Gly389Arg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技术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群β1肾上腺素能受体Gly389Arg多态性。结果高血压组Arg/Arg,Arg/Gly,Gly/Gly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9.06%、35.09%、5.85%,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3.55%、45.97%、10.48%;两组间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7.420,P<0.05);高血压组Arg等位基因频率为76.61%,Gly等位基因频率为23.39%,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6.53%、33.47%,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7.299,P<0.05);高血压组Arg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和Arg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β1肾上腺素能受体Gly389Arg多态性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有关。
- 李俊萍郭晓华郑玉云陈丽珠张炜程文俊
- 关键词: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原发性高血压基因多态性
- 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61例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周心房颤动发作次数、房颤持续时间及两组患者服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每周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疗效优于单用倍他乐克。
- 陈强李俊萍郭晓华
- 关键词:稳心颗粒倍他乐克阵发性心房颤动
- 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Arg389Gly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关系
- 2023年
- 目的探讨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β_(1)-AR)Arg389Gly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患者β_(1)-ARArg389Gly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β_(1)-ARArg389Gly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不同β_(1)-ARArg389Gly基因型患者一般情况及LVDD、LVEF。结果Arg389纯合子患者与Gly389等位基因携带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前壁心肌梗死、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比例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梗死后1周,Arg389纯合子患者与Gly389等位基因携带患者LV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梗死后6个月,Arg389纯合子患者与Gly389等位基因携带患者LVDD均长于梗死后1周,LVEF均低于梗死后1周,但Arg389纯合子患者LVDD短于Gly389等位基因携带患者,LVEF高于Gly389等位基因携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_(1)-AR Arg389Gly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有关,临床应及早给予患者再灌注治疗、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以改善患者预后。
- 李俊萍郭晓华陈强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心室重构
- 抽吸导管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术中的疗效
- 李俊萍郭晓华
- 拉西地平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研究拉西地平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6例拉西地平(4~8mg/d)降压治疗前后的颈动脉IMT,并观察休息状态、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拉西地平治疗12月后,降压疗效明显,颈动脉IMT明显减低,从(0.94±0.07)减低到治疗后的(0.85±0.07)mm(P〈0.05),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拉西地平降压疗效显著,能延缓颈动脉IMT进展,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李俊萍郭晓华祁美萍陈丽珠郑玉云
- 关键词:拉西地平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 血清睾酮水平对男性冠心病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血清激素水平与男性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男性患者109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脉病变程度由病变血管支数表示,以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空腹血糖浓度。结果:血清睾酮水平与年龄、体重指数呈负相关关系(t=-3.20,P<0.05;t=-2.29,P<0.05);剔除糖尿病病人,校正年龄、体重指数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后,冠心病组睾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98±0.16μg/L与4.63±0.26μg/L,F=6.131,P<0.01),不同病变血管支数间比较睾酮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2,P<0.05),且随病变支数增加,睾酮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冠心病病人血清睾酮水平降低,且随血清睾酮水平逐渐下降,冠脉病变程度逐渐加重。
- 陈丽珠郑玉云郭晓华李俊萍孙淑艳刘金凤
- 关键词:睾酮冠状动脉造影男性冠心病化学发光免疫法
-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在心血管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5年
-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介导心脏的正性肌力、传导、变时作用,具有多种基因多态性,常见的两种基因多态性为β1-AR Arg389Gly和Ser49Gly。基因多态性在阐明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疾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性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李俊萍郭晓华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肾上腺素能受体静息心率正性肌力纯合子
- 瓜蒌皮提取物对PDGF-BB所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研究瓜蒌皮提取物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所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组织块贴块法培养SD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3H-TdR掺入观察瓜蒌皮提取物(10、20和30mg/L)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20μg/L)所致血管平滑肌细胞DNA合成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增殖周期;real time RT-PCR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中c-fos、c-myc mRNA表达。结果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可明显升高细胞每分钟脉冲数(P<0.01),并增加S期细胞比例而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P<0.01),并上调c-fos、c-myc mRNA表达(P<0.01)。瓜蒌皮提取物各浓度组均明显抑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诱导的每分钟脉冲数升高(P<0.01),降低S期细胞比例而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下调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所致的c-fos、c-myc mRNA高表达(P<0.01)。结论瓜蒌皮提取物通过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而抑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所致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内c-fos、c-myc mRNA高表达有关。
- 杨征邱敏郭晓华李俊萍陈丽珠孙淑艳
- 关键词: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周期
- 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病变特征和临床特点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病变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2例,按是否合并RBBB分为两组,其中RBBB组48例,非RBBB组304例,观察急性心肌梗死伴RBBB患者心肌梗死部位及梗死相关动脉的特点、RBBB组和非RBBB组间血清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峰值、心功能K illip分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RBBB组梗死部位多为前壁或广泛前壁,梗死动脉多为前降支近端;RBBB组CK和CK-MB峰值、心功能K illip分级、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院内病死率均高于非RBBB组(均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出现RBBB多提示前降支近端闭塞,梗死面积大,病情重,易发生心衰和恶性心律失常,预后差。
- 李俊萍祁美萍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右束支传导阻滞前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