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际会

作品数:6 被引量:10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小麦
  • 2篇冬小麦
  • 2篇气体交换参数
  • 2篇籽粒
  • 1篇氮磷
  • 1篇冬小麦产量
  • 1篇养分
  • 1篇养分转移
  • 1篇有效磷
  • 1篇蔗糖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硝态氮
  • 1篇籽粒产量
  • 1篇总糖
  • 1篇硝酸盐
  • 1篇硝态氮
  • 1篇小麦产量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山东宝力生物...

作者

  • 6篇李际会
  • 4篇宋吉青
  • 4篇白文波
  • 3篇刘星海
  • 3篇吕国华
  • 1篇张庆忠

传媒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植物多糖类复合制剂对冬小麦产量及物质转运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采用生物质多糖(P1)、生物质多糖和5-氨基乙酰丙酸复配(P2),以及生物质多糖、5-氨基乙酰丙酸和缩节胺为有效成分复配(P3)的3种不同制剂,研究在冬小麦始花期叶面喷施制剂对其产量构成、蔗糖、可溶性总糖、干物质贮运以及氮磷养分累积与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3种制剂使冬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增产8.5%以上;喷施20 d内,小麦旗叶蔗糖含量较对照明显增加;喷施P1和P3使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5%和11.0%.P3增加了小麦花后干物质及氮磷养分累积量,分别较对照增加48.5%、116.9%和18.1%,P3还显著提高了小麦花后干物质及养分累积对产量的贡献,但花前养分向籽粒转移对产量的贡献小于其他处理.小麦增产与植物多糖类复合制剂有效调控营养器官光合产物输出、籽粒可溶性糖积累,以及促进花后干物质和氮磷养分累积有关.
白文波吕国华张元成宋吉青刘星海李际会
关键词:蔗糖可溶性总糖养分转移
改性生物炭的吸附作用及其对土壤硝态氮和有效磷淋失的影响被引量:62
2012年
在实验室通过生物炭与FeCl3的不同配比确定了生物炭的最佳改性条件,并利用土柱模拟试验,研究改性生物炭对土壤硝态氮和有效磷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Fe3+与生物炭质量比为0.7是最佳改性条件,改性作用大大增强了生物炭吸附硝态氮和有效磷的能力。在含N量为50mg.L-1的KNO3和含P量为50mg.L-1的KH2PO4溶液中,最佳改性炭的吸附量分别比改性前提高了12倍和66倍,氮和磷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47mg.g-1和16.58mg.g-1。土壤中添加最佳改性炭能够延缓并减少硝态氮和有效磷的淋失,添加量为2.5%、5%和10%与不添加任何物质的对照相比,硝态氮的淋失量分别显著降低20%、43%和59%(P<0.05),有效磷的淋失量分别显著降低45%、59%和75%(P<0.05),表明土壤中添加改性生物炭能够有效降低土壤硝态氮和有效磷的淋失风险。
李际会吕国华白文波国金义宋吉青张庆忠
关键词:硝态氮有效磷淋失
改性生物炭吸附硝酸盐和磷酸盐研究
在水体中,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营养元素是氮和磷。而在土壤中,氮和磷的淋失不仅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农业生态环境带来潜在威胁。因此,去除硝酸盐和磷酸盐对水体净化有重要意义;减少氮和磷的淋失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以及改善...
李际会
关键词:硝酸盐磷酸盐
文献传递
小麦秸秆炭改性活化及其氮磷吸附效应研究
热裂解作物秸秆所产生的秸秆炭具有较发达的孔隙结构、大的比表面积和含有生物成长所需的各种矿物质,且对某些物质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但秸秆炭表面含有大量负电荷,易与阴离子产生静电互斥,导致对阴离子的吸附能力很小。因此,本研究以小...
李际会
植物多糖类复合制剂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为探明有效成分不同的植物多糖类复合制剂的增产作用和机理,在冬小麦始花期叶面喷施以植物多糖、5-氨基乙酰丙酸和缩节胺为有效成分复配的3种复合制剂P1、P2和P3(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自主研发),以清水为对照,比较研究不同制剂对冬小麦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光合蒸腾特性、籽粒灌浆进程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3种制剂20 d内,小麦旗叶和倒二叶的叶绿素SPAD值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增加,且随生育进程下降的趋势较对照有所延缓。旗叶净光合速率较对照增加了8.7%-17.4%,且P1和P2对SPAD值和光合速率增加的效应大于P3。此外,P1和P2还促使小麦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强,单叶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0%以上。3种植物多糖类复合制剂均促使小麦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提前1.3-4.2 d,且P1和P2使籽粒平均灌浆速率提高6%以上。P3虽未引起籽粒灌浆速率的明显变化,但灌浆时间延长1.0 d。喷施3种复合制剂未引起小麦穗数的明显变化,但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并促使小麦增产8%以上。分析认为,3种植物多糖类复合制剂可促进小麦叶绿素合成、延缓叶片衰老、改善旗叶光合潜能和籽粒灌浆进程,进而实现增产。
白文波宋吉青吕国华国金义刘星海李际会
关键词:冬小麦气体交换参数水分利用效率灌浆速率
植物多糖类复合制剂对大豆光合性能和干物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大田栽培条件下,在大豆始花期叶面喷施以植物多糖(P1)、植物多糖和5-氨基乙酰丙酸(P2)以及植物多糖、5-氨基乙酰丙酸和缩节胺(P3)为有效成分复配的3种制剂,研究不同植物多糖类复合制剂对大豆叶绿素含量、光合蒸腾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3种制剂35d内,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明显增加,且随生育进程下降的趋势有所延缓;喷施P1和P3使大豆叶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3.2%和10.3%以上.与对照相比,喷施3种制剂促进了大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提高了叶片干物质向荚的分配比例,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增加17.1%以上;喷施P1和P3后,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显著增加,喷施P2后变化不显著;喷施3种制剂使大豆增产5.9%以上.3种植物多糖类复合制剂可促进大豆叶绿素合成、延缓叶片衰老、改善叶片光合潜能和水分状况,有效调控大豆干物质积累和花后同化物分配,进而实现增产.
白文波宋吉青国金义刘星海李际会
关键词:大豆气体交换参数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