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淑英

作品数:52 被引量:17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3篇儿童
  • 12篇胃镜
  • 11篇皮炎
  • 10篇蛋白
  • 9篇特应性
  • 9篇过敏
  • 9篇过敏性
  • 8篇特应性皮炎
  • 8篇紫癜
  • 8篇过敏性紫癜
  • 8篇腹型
  • 8篇腹型过敏性紫...
  • 7篇婴幼
  • 7篇婴幼儿
  • 7篇细胞
  • 7篇溃疡
  • 6篇营养
  • 5篇皮肤
  • 4篇电子胃镜
  • 4篇上消化道

机构

  • 47篇空军总医院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空军后勤部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2篇毕淑英
  • 37篇徐华
  • 33篇张俊红
  • 11篇郑春茜
  • 9篇李晓梅
  • 7篇王文革
  • 5篇郑倩
  • 5篇张旭
  • 4篇刘玮
  • 3篇尹燕兰
  • 3篇袁小英
  • 3篇岳颖
  • 2篇刘晓宇
  • 2篇李小梅
  • 2篇范淑华
  • 2篇张国强
  • 2篇索静宇
  • 2篇王凤昌
  • 1篇任力
  • 1篇何志旭

传媒

  • 9篇胃肠病学和肝...
  • 7篇空军总医院学...
  • 6篇临床消化病杂...
  • 5篇中国医药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3篇空军医学杂志
  • 2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安徽医药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2006年全...
  • 1篇2008年全...
  • 1篇全军第十一届...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10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巴胺D2受体与慢传输便秘大鼠结肠动力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多巴胺D2受体(Drd2)在便秘大鼠结肠组织表达情况。[方法]:24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予复方苯乙哌啶混悬液鼠灌胃,对照组予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通过比较2组大鼠日均大便粒数、大便干质量及测定黑便排出时间,判断造模情况。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结肠组织Drd2的表达。[结果]:2组大鼠日均粪便粒数、日均粪便质量及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模型建立成功。实验组Drd2在结肠组织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d2在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组织中表达升高,提示Drd2可能与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结肠动力有关。
张晓媛徐华毕淑英郑倩张旭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多巴胺D2受体结肠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胃镜与胃电图特点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分析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胃镜及胃电图特点,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29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胃镜及胃电图检查,观察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特点及胃电图的变化。结果 胃镜检查显示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呈现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以十二指肠降部病变为著,食管黏膜未见异常。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胃电图示餐前、餐后平均幅值(Vpp)增高,主频率(dominant frequency,DF)降低,餐前正常慢波百分比(PNSW)减少。结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胃镜及胃电图具有特征性变化,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
毕淑英徐华张俊红李晓梅
关键词:胃镜胃电图腹型过敏性紫癜
婴幼儿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分析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婴幼儿尤其是城市儿童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调查、分析,评价喂养的合理性,以此为合理营养提供参考。
张俊红毕淑英徐华
关键词:儿童营养儿童健康膳食分析
文献传递
250例小儿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对我院就诊250例有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小儿的临床特征和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从而阐示超细电子胃镜检查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50例小儿均行电子胃镜检查,其中26例于胃窦部及十二指肠病变部位取黏膜组织行病理检查,42例胃镜证实存在食管、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例,均在胃窦部取黏膜组织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 16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9例腹型过敏性紫癜,5例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其中1例引起胃腔狭窄,1例食管溃疡并非萎缩性胃炎,1例为反流性食管炎并胃窦部溃疡,1例为白血病患儿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引起十二指肠炎,在胃镜下取异物2例,190例为慢性表浅性胃炎或十二指肠炎,15例胃镜下未见异常发现。42例上消化道溃疡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19例呈阳性反应,主要见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结论超细电子胃镜检查对儿童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徐华毕淑英王文革刘晓宇
关键词:胃镜消化道溃疡腹型过敏性紫癜非甾体抗炎药
婴幼儿重症湿疹联合治疗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抗过敏、抗炎、润肤和饮食调整等综合措施对婴幼儿重症湿疹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期间80例婴幼儿重症湿疹病例,患儿均与其自身前后对照,采用饮食限制、润肤、抗过敏、抗炎等方法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及皮损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治疗第2天开始显效,疗程2周时70例皮损痊愈,治愈率87.5%,10例显效,总有效率100.0%。3个月后随访,14例有轻度反复,皮损面积小于15%。结论采用抗过敏、抗炎、润肤、饮食限制等综合措施能有效治疗顽固、重症婴幼儿湿疹。
张俊红毕淑英郑春茜范淑华
关键词:湿疹重症皮炎婴幼儿
胃镜与胃电图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分析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胃镜及胃电图特点,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儿科收治29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胃镜及胃电图检查,观察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特点及胃电图的变化。结果胃镜检查显示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呈现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以十二指肠降部病变为著,食管黏膜未见异常。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胃电图示餐前、餐后平均幅值(Vpp)增高,主频率降低,餐前正常慢波百分比减少。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胃镜及胃电图具有特征性变化,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毕淑英徐华张俊红李晓梅
关键词:胃镜胃电图腹型过敏性紫癜
超细电子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阐释超细电子胃镜检查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6例小儿均行超细电子胃镜检查,其中25例于胃窦部及十二指肠病变部位取黏膜组织行病理检查,40例胃镜证实为食管、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例,在胃窦部取黏膜进行了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 1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溃疡深浅不等,底部被覆白苔、黄白苔或血痂。18例腹型过敏性紫癜,胃、十二指肠黏膜多发的出血、糜烂、溃疡,以十二指肠降部病变为著。5例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均见于胃窦部,溃疡较表浅,其中1例引起胃腔狭窄。1例食管溃疡并非萎缩性胃炎,食管近贲门附近可见两处浅溃疡,被覆少量白苔。门诊病人以胃、十二指肠慢性炎症为多,在胃镜下取异物2例,15例未见异常发现。40例上消化道溃疡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18例呈阳性反应,主要见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结论超细电子胃镜检查对儿童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徐华毕淑英王文革刘晓宇
关键词:胃镜消化道溃疡腹型过敏性紫癜非甾体抗炎药
支原体肺炎儿童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及维生素A的调节作用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T细胞亚群CD3+、CD4+、CD4+/CDs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体外实验时维生素A体内活性代谢产物视黄酸对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表达及CD4+/CD8+比率的调节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10-12月在空军总医院儿科确诊为MPP的20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例患儿作为病例试验组,另10例患儿作为病例对照组(即未与视黄酸孵育),同期1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患儿及正常对照儿童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 Treg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病例试验组提取其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视黄酸共同培养孵育,再次测定CD4+ CD25+ Treg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将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 Treg细胞、CD4+/CD8+、CD3+百分比分别为(4.5±1.9)%、(1.3±0.9)%、(38.9±11.4)%,正常对照组儿童分别为(13.2±2.5)%、(7.9±3.0)%、(65.1±8.8)%,病例对照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视黄酸共同孵育后病例试验组以上指标明显升高,分别上升至(9.2±3.8)%、(5.9±2.5)%、(81.3±11.6)%,与病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 Treg细胞、CD3+T细胞表达明显受抑,CD4+/CD8+亚群比例异常,T细胞亚群数量及功能明显紊乱,而体外试验时维生素A体内活性代谢产物视黄酸干预后能增强淋巴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CD3+ T细胞表达,恢复CD4+/CD8+亚群比例,纠正T细胞
张俊红王文革耿扬毕淑英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CD4+CD25+TREG细胞维生素A
小儿外周血骨碱性磷酸酶含量与钙营养关系的分析
2009年
目的通过对我院儿保门诊就诊的40~55天的小儿骨碱性磷酸酶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此年龄段小儿钙营养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门诊就诊的650例小儿进行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并对其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3月份出生的小儿骨碱性磷酸酶升高几率最高,7~9月份相对最低。母孕中晚期及生后未补充维生素D、钙小儿较补充者发生骨碱性磷酸酶升高的几率高。结论1~3月份出生的小儿、母孕中晚期及生后未补充维生素D、钙小儿易发生缺钙而导致佝偻病。
毕淑英徐华张俊红尹燕兰
关键词:骨碱性磷酸酶维生素D佝偻病
大鼠胃肠道不同部位Cajal间质细胞与慢传输型便秘的关系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观察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模型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的分布特点与含量改变,全面评估ICC在ST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4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便秘组和对照组,分别饲喂含复方苯乙哌啶的混悬液和生理盐水,每5 d记录1次大鼠大便粒数、大便干质量及大鼠体质量。饲养90 d后停药1周,测定胃肠道传输功能并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ICC的特异性标志物c-kit+细胞在胃窦、小肠、结肠的分布情况与含量变化。结果便秘组日均粪便粒数少于对照组(P<0.01),平均每粒粪便质量大于对照组(P<0.05);便秘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便秘组胃窦部位c-kit+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而c-kit+细胞在便秘组大鼠小肠、结肠的数目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STC模型中,胃窦ICC变化不明显,小肠ICC数量有减少趋势,可能对STC有一定影响,结肠部位ICC数量明显减少,可能是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
张旭徐华毕淑英任力郑倩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CAJAL间质细胞胃肠动力免疫组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