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涛
- 作品数:100 被引量:375H指数:10
-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血脂康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联素、瘦素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高脂血症大鼠的疗效,通过治疗前后脂联素、瘦素变化,探讨其保护内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实验用清洁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余各组饲喂高脂饲料。高脂血症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灌胃纯净水2 mL,1次/日;实验对照组灌胃纯净水2 mL,1次/日;血脂康组灌胃血脂康1 000 mg/(kg.d),1次/日。观察6周后血脂、脂联素、瘦素水平的变化,并作病理切片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血脂康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联素、瘦素与灌胃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对照组灌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康组动脉标本病理切片显示其病变情况较实验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血脂康具有明确的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吴冬梅潘涛施广飞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脂联素瘦素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9年
- 庄微潘涛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脉压独立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DBP
- 对中医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考被引量:5
- 2010年
- 高等中医教育目前存在问题较为突出,急待改革。主张从加强中医功底,提高文言文水平,跟随名医侍诊,抄方作起,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加强中医临床实践,继承与创新并举,为中医药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切实作好工作。
- 邵佳骆殊潘涛
- 关键词:中医高等教育教育改革
- 红景天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16年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因氧化应激反应亢进而进一步加重缺血心肌损伤,甚至发生心肌不可逆性损伤的病理过程,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红景天是颇具潜力的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药,关于其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多。本文从红景天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出发,对红景天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包括抗氧化作用、减轻钙超载作用、抗炎症反应作用、减轻能量代谢障碍作用、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为红景天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占海思潘涛
-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红景天抗氧化钙超载肿瘤坏死因子-Α
- 血脂清对血脂异常大鼠降脂作用及对CRP、IL-6、ox-LDL水平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脂清对血脂异常大鼠的调脂作用及抗动脉硬化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实验对照组、血脂清治疗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应用高脂饲料造模,比较其干预前后血脂水平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水平。结果血脂清可以显著降低血脂异常大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CPR、IL-6、ox-LDL水平,低剂量即显示其治疗作用。血脂清与瑞舒伐他汀的作用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清热化湿、涤痰消浊法可以通过改善血脂异常、抑制炎症因子、抗脂质过氧化,达到调节血脂、防治动脉硬化的治疗作用。
- 潘涛顾勤
- 关键词:血脂清血脂异常瑞舒伐他汀
- 丹参酮注射液对心肌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不同中医证型的疗效差异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丹参酮注射液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因急性胸痛就诊并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西药治疗组和丹参酮治疗组(分实证、虚证),各20例,分别在术前、术后24h、术后7d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因子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指标。结果 PCI术前、术后24h比较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因子水平均有显著改变(P<0.05)。PCI术后7d,西药治疗组和丹参酮治疗组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因子水平的改善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丹参酮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酮对实证组的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因子的改善作用略优于虚证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注射液对心肌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调节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因子水平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其作用与磷酸肌酸相似;丹参酮注射液对实证型患者有更好的作用。
- 栾彤潘涛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丹参酮
- 小柴胡颗粒治疗经行发热64例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小柴胡颗粒治疗经行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酚麻美敏片(泰诺)治疗,观察组采用小柴胡颗粒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经期体温变化。结果治疗的前2个周期,对照组患者经期体温在较观察组患者体温下降明显(P<0.05),治疗第3个周期时两组患者经期体温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第1个月时,两组患者经期平均体温无明显差异(P>0.05),从第2个月起,观察组患者经期平均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第1个月时,两组患者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第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治愈率无明显差异(P>0.05);第3个月时,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过程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颗粒治疗经行发热疗效确切、稳定,使用过程安全,是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
- 陈非潘涛
- 关键词:经行发热小柴胡颗粒临床疗效
- 帕金森病磁共振波谱早期诊断及中医证型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帕金森病(PD)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其与帕金森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观察59例帕金森病患者豆状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豆状核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NAA/Cr)和胆碱/肌酸(Cho/Cr)比值的变化,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以分析其与1H-MRS的相关性。结果:帕金森病患者豆状核NAA/Cr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区域(P<0.05),而Cho/Cr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区域(P<0.05);PD中医证型与1H-MRS的NAA/Cr、Cho/Cr值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1H-MRS可以作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手段,其对PD的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郑艳潘涛曾亮常诚
- 关键词:帕金森病磁共振波谱中医证型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吸氧、持续心电监护等一般治疗、抗缺血治疗及抗血小板、抗凝、降脂、控制血压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心功能指标LVEF、CO、CI、SV及MCO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2%,显著高于对照组80.6%(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李雯潘涛
-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丹红注射液
- 脉压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脉压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136例,测得脉压,于冠状动脉造影前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脉压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脉压≤40mmHg者与脉压>40mmHg者比较,冠脉病变数量及冠脉病变程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脉压≤40mmHg时,冠心病中医证型以心气虚弱型为主,脉压>40mmHg时,以心血瘀阻型、痰浊内阻型为主。结论脉压≤40mmHg与脉压>40mmHg对预测冠脉病变程度有重要意义,脉压的增大反映着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脉压与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 庄微潘涛
- 关键词:脉压冠心病中医证型冠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