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科
- 作品数:138 被引量:458H指数:13
- 供职机构: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不同培养料配方栽培大球盖菇试验被引量:23
- 2013年
- 以纯稻草为对照培养料配方,研究添加30%,60%的香菇菌渣和添加30%,60%的姬菇菌渣的培养料配方培养大球盖菇。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香菇菌渣有利于大球盖菇菌丝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添加姬菇菌渣则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和产量有抑制作用。
- 周祖法闫静王伟科
- 关键词:菌渣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生物转化率
- 工厂化双孢蘑菇不同降温刺激后的转录组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为了探究双孢蘑菇降温结实的分子机制,本实验以双孢蘑菇W192为对象,在催蕾期利用高通量RNA测序技术对通过4 d、6 d、8 d把环境温度由21.5℃匀速降到17.5℃处理后的菌丝体进行基因表达分析.分析结果6 d有1481个差异表达基因,较8 d和4 d分别高出6.9%和34%.GO(Go Ontology)功能聚类分析表明,差异基因在细胞组分和生物学过程中分布较多,其中6 d除了在代谢、细胞过程中差异基因占优外,在胁迫响应、子实体分化和发育过程等条目下的差异基因明显并基本为上调表达,而4 d和8 d并没有出现这类差异基因,同时,6 d的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细胞内进行各种氨基酸和糖代谢更明显.KEGG通路(pathway)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氨基酸和抗生素生物合成通路上,其中6 d在糖酵解和核糖体生物合成通路富集,而4 d和8 d未出现.4 d、6 d降温刺激容易高产,但4 d出菇早,密度高,分层不明显等导致菇型受到影响,6 d更加稳产保质.本研究揭示了在不同降温刺激下的菌丝体的表达模式,可用于指导工厂化双孢蘑菇催蕾期环境调控.
- 陆娜宋吉玲闫静王伟科周祖法黄小苏袁卫东
- 关键词:双孢蘑菇原基差异基因
- 温度对秀珍菇生长发育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6
- 2020年
- 为了研究秀珍菇变温结实机制,在不同温度(20、22、24、26、28、30℃)条件下对秀珍菇进行菌丝培养,待菌丝发满30 d后在4、8、12℃条件下进行3~24 h低温处理(以25℃处理作为对照),测定秀珍菇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和漆酶等5种胞外酶活性;并在夏季进行不同温度(8、12、16、20℃)、不同时长(6、9、12、15、18 h)的打冷出菇试验。结果表明,在26℃条件下培养的菌丝生长势强,生长速率快,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菌丝生长势变弱。胞外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同一处理温度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5种胞外酶的活性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9~18 h内酶活性达到峰值;经4、8、12℃低温处理后,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淀粉酶4种胞外酶的活性增强,而胞外漆酶活性降低,且处理温度越低,漆酶活性越低。打冷出菇试验结果表明,8℃处理9~15 h和16℃处理12 h产量较高,单产达到100 g/包以上。从菇蕾形成和出菇整齐度来看,在16℃条件下处理12 h出菇效果较好。这说明对秀珍菇菌包出菇前进行打冷处理可以通过胞外酶活性变化来调节基质降解和营养吸收,进而调节出菇。本研究结果对深入研究食用菌变温结实机制和指导夏季秀珍菇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闫静王伟科袁卫东陆娜宋吉玲周祖法
- 关键词:秀珍菇菌丝生长胞外酶活性
- 8种胞外酶在香菇不同生长阶段的活性变化被引量:19
- 2014年
- 研究了香菇生长过程不同阶段胞外酶纤维素酶系(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木质素酶系(漆酶、愈创木酚酶、多酚氧化酶)、淀粉酶、半纤维素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香菇生长不同阶段均能检测到上述8种酶的活性,说明这些酶参与了香菇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各种酶活性峰值出现时间不尽相同,木质素酶的活性高峰出现在营养生长期,纤维素酶的活性高峰出现在生殖生长期,说明香菇生长过程中优先利用木质素。8种酶活性在香菇生殖生长阶段变化趋势较一致,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成熟均呈现逐步下降趋势。
- 王伟科陆娜周祖法宋吉玲袁卫东闫静
- 关键词:胞外酶活性香菇不同生长阶段
- 桑枝屑栽培猴头菇栽培模式试验被引量:5
- 2012年
- 采用同栽培香菇相似的菌棒代替栽培瓶和栽培袋,再结合新的菌棒排位方式,与传统的两种栽培模式进行对比试验,对猴头菇菌丝生长时间、子实体产量和农艺性状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菌棒栽培法较传统栽培方法更节约成本,并且产量、农艺性状、商品性等都具有优势。通过菌棒排位方式对比试验得出层架式立体栽培更适用于大规模的猴头菇生产。
- 陆娜闫静周祖法袁卫东王伟科宋吉玲
- 关键词:猴头菇立体栽培
- 不同基质栽培黑木耳的营养成分分析被引量:20
- 2011年
- 对以桑枝屑、梨枝屑、杂木屑为主要基质栽培的黑木耳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总黄酮、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1-DNJ)、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等进行检测,探讨不同基质栽培的黑木耳的营养成分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桑枝屑黑木耳中的总糖、粗纤维、碳水化合物、黄酮、微量元素钙和磷含量较高,梨枝屑黑木耳中氨基酸总量、铁、锌、维生素B1和B2的含量较高,表明桑、梨枝屑可以作为黑木耳栽培的基质加以利用。
- 袁卫东陶雪王伟科陆娜余建明王世恒冯凤琴周祖法王素彬闫静宋吉玲
- 关键词:桑枝屑杂木屑黑木耳
- 一种高产多糖的桑黄菌株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产多糖的桑黄菌株,菌株号为S01,保藏号为CGMCC NO.20223,并提供了培养方法:杨树桑黄菌株S01依次经过母种培养、原种培养、栽培种培养和出黄阶段培养,得到桑黄子实体,还提供了应用,用于制备抗...
- 宋吉玲王伟科袁卫东陆娜闫静
- 一种组合式蘑菇栽培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蘑菇栽培架,包括架体和栽培床,所述架体包括立柱、横梁和若干组位于不同高度的导轨,所述导轨沿架体长度方向水平布置,将架体分隔成多层放置栽培床的空间;所述导轨上安装有滑轮,所述栽培床放置在滑轮上与导...
- 王世恒周祖法袁卫东王伟科陆娜闫静宋吉玲
- 猴头菇菌株品比筛选试验被引量:2
- 2009年
- 对5个不同品种猴头菇菌株的菌丝生长长势、子实体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的菌株是猴头菇H-1(0.42cm/d),其次是猴头菇H-3和猴头菇H-4(0.394cm/d和0.386cm/d);产量最高的菌株是猴头菇H-1,30瓶产量达到2.91kg,平均每瓶产量为97g;从各个综合指标得出猴头菇H-1最好,具有栽培推广价值。
- 陆娜王伟科周祖法袁卫东
- 关键词:猴头菇品比
- 适宜夏季设施栽培的秀珍菇菌株筛选被引量:9
- 2018年
- 通过夏季设施栽培,对从国内食用菌科研单位引进的11个秀珍菇菌株的污染率、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产量、子实体品质等栽培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污染率低、菌丝生长势和菌丝生长速度表现好的菌株,其产量和子实体的品质也高;分析每个菌株的表现,4号、8号和9号3个菌株具有污染率低、菌丝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和品质优等特点,综合表现优,是秀珍菇夏季设施化栽培的适宜品种。
- 闫静袁卫东王伟科陆娜宋吉玲潘飞云
- 关键词:秀珍菇菌株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