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春华

作品数:37 被引量:1,168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天文地球
  • 4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1篇水质
  • 11篇湖泊
  • 10篇太湖
  • 8篇营养化
  • 8篇富营养化
  • 6篇水生
  • 6篇浮床
  • 5篇生态工程
  • 5篇漂浮植物
  • 5篇湖泊治理
  • 4篇生态系统
  • 4篇石笼
  • 4篇净化水
  • 4篇净化水质
  • 4篇蓝藻
  • 3篇氮循环
  • 3篇氮循环细菌
  • 3篇越冬
  • 3篇植物
  • 3篇植物浮床

机构

  • 37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江苏省农业科...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河海大学
  • 1篇江苏省水文水...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7篇胡春华
  • 18篇胡维平
  • 13篇濮培民
  • 8篇王国祥
  • 5篇朱泽聪
  • 5篇秦伯强
  • 5篇高光
  • 5篇李正魁
  • 5篇张圣照
  • 4篇范成新
  • 3篇谷孝鸿
  • 3篇张卫东
  • 3篇朱佳廷
  • 2篇邓建才
  • 2篇李波
  • 2篇陈永根
  • 2篇李万春
  • 2篇张发兵
  • 2篇朱海虹
  • 2篇成小英

传媒

  • 6篇湖泊科学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中国水利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氮素循环与农...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湖底泥内源污染及污泥疏浚研究
范成新胡维平张路濮培民朱育新高光瞿文川陈宇炜王建军胡春华杨龙元季江朱广伟包先明郑超海尤本胜钟继承
本研究以底泥污染-内源负荷-界面机制-疏浚对策为研究主线, 采用自行设计的适合模拟底泥-水界面物质行为研究的循环水浴恒温控制系统研究底泥静态释放、应用独立设计的再悬浮发生装置研究底泥动态负荷、引入国外高精度孔隙水采集装置...
关键词:
关键词:太湖底泥内源污染
一种用于湖泊风浪区富营养化治理的漂浮植物浮床
一种用于湖泊风浪区富营养化治理的漂浮植物浮床,其特征是设置一漂浮载体及固定设施,将漂浮植物与漂浮载体组成一体,共同漂浮在水面上。所说漂浮载体可以是网袋,网袋内包裹漂浮植物喜旱莲子菜,网袋孔2~3cm,用桩、绳或石笼固定于...
胡春华李宽意朱泽聪
太湖沉积物再悬浮模拟方法被引量:41
2007年
由于风浪对浅水湖泊底泥的强烈扰动作用,底泥再悬浮的生态效应研究成为目前国际研究热点之一.但方法的缺乏极大地限制了有关底泥再悬浮环境效应的深入研究.本研究应用一种新的沉积物再悬浮装置,模拟了太湖南部长兜港水域不同风浪影响下悬浮物的垂向分布,获得水柱总悬浮物量(T)与扰动频率(n)的定量关系:T=19.77×exp(n/ 2.61)-71.7.结合现场实测风情下的水柱总悬浮物量,建立了室内水动力条件、水柱总悬浮物量和现场风情的定量关系.研究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太湖全年代表性小风、中风及大风与再悬浮装置的扰动频率对应关系,估算了小风、中风和大风常规风情引起的总悬浮物量分别为159、230、425g/m^2.结果表明,模拟获得的太湖悬浮物垂向分布规律与现场状况较为接近,是目前较为适用的浅水水体沉积物再悬浮模拟方法.
尤本胜王同成范成新朱龙喜钟继承李宝尹洪斌胡春华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再悬浮垂向分布太湖
鄱阳湖典型湿地沉积物粒度分布及其动力解释被引量:10
1995年
通过对沉积物粒度分析,揭示出鄱阳湖典型湿地现代沉积物主要由含泥细粉砂至泥质极细粉砂组成,反映出三角洲前缘低能沉积环境。控制湿地粒度分布的动力,主要为重力型湖流,但波浪和风的作用也参与了沉积物的搬运与沉积。汛期,重力型湖流不仅控制了粒度分布的区域特征,而且决定了由草滩顶部-草滩下部-过渡带-泥滩沉积断面上粒度特征递变规律;枯水期,波浪作用的改造,使得沉积断面上的过渡带沉积物粗化,并使各粒度参数相应变化,特别是面积较大洼地的迎风岸,在过渡带地面坡度转折处,出现了粒度突变或跃变;风蚀“沙山”物质的搬运,使得“沙山”附近的湿地含砂量猛增,粒径变粗。这些动力作用,还控制着湿地的演化,即湿地范围增大,草滩扩张,过渡带以及泥滩下移,枯水期洼地水面缩小且趋于消亡,严重影响湿地的生态环境,但可通过建造人工闸坝加以控制。
胡春华朱海虹
关键词:湿地粒度分布动力作用沉积环境
固定化细菌技术及其在物理生态工程中的应用——固定化氮循环细菌对水生生态系统的修复被引量:37
2001年
研究了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技术 (INCB)在物理生态工程 (PEEN)试验区的释放效果 ,INCB释放氮循环细菌对水生高等植物根部菌数的作用 ,PEEN试验区分布对INCB释放细菌效果的影响 ,PEEN INCB技术试验区布设对INCB释放氮循环细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INCB技术 ,使INCB在PEEN试验区内表现出明显的释放效果 ,进水处氮循环细菌最大可能数 (MPN)值与试验区各处氮循环细菌MPN值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0 5 ) ;应用PEEN INCB技术后 ,INCB生态浮岛水生植物根区与无INCB生态浮岛水生植物根区的氮循环细菌数MPN值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物理
李正魁濮培民胡维平胡春华张卫东朱佳廷
关键词: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氮循环水生生态系统物理生态工程富营养化环境修复
一种蓝藻打捞工具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蓝藻打捞工具,属于富营养化湖泊治理配套设备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蓝藻打捞工具包括环架、连接在环架上的手柄、以及固定在环架周围的滤网,且所述的滤网为目数80~120的筛网。利用上述工具,打捞蓝藻的同时,...
胡春华
一种用漂浮植物浮床治理湖泊风浪区富营养化的方法
一种用漂浮植物浮床治理湖泊风浪区富营养化的方法,其特征是选择苋科、莲子草属的喜旱莲子菜作为漂浮植物,将其种植在漂浮载体上共同构成一漂浮植物浮床,漂浮植物浮床用固定装置定位在水面上。所说漂浮植物浮床设置成长条状,多个条状间...
胡春华朱泽聪
一种用漂浮植物浮床治理湖泊风浪区富营养化的方法
一种用漂浮植物浮床治理湖泊风浪区富营养化的方法,其特征是选择苋科、莲子草属的喜旱莲子菜作为漂浮植物,将其种植在漂浮载体上共同构成一漂浮植物浮床,漂浮植物浮床用固定装置定位在水面上。所说漂浮植物浮床设置成长条状,多个条状间...
胡春华朱泽聪
氮素在湖泊中的去向和降减资源化技术
中国许多湖泊中氮素污染极为严峻。以太湖为例,每年输入和滞留在太湖(2338km)的总氮分别有28106吨和3105吨。除了将这些氮素转化为生物资源取出水体外,只有通过硝化反硝化过程,将氮素转化为气态选出水体。由于氮素输入...
濮培民王国祥李正魁成小英胡春华
关键词:富营养化氮素转化生物资源沉水植物
太湖北部风浪波高计算模式观测分析被引量:26
2005年
通过用无量纲分析和线性回归方法对2002-2003年太湖4测点1000多组波浪资料的分析,给出了太湖不同时段风浪平均波高(H)与风区长度(F)、水深(d)、风速(v)6个关系模式.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模式的误差分析及与前人模式对比.结果表明,太湖北部不同区域风浪平均波高的计算应选用不同计算模式,但是可用如下形式表示:其中,a1-a8为和地形及水生植物覆盖度等相关的参数.误差分析结果显示:离岸距离大于1km区域的参数a1-a8的取值分别为0.217456、1、0.15、0.6、0.09、0.6、1.0、0.0052,模式估算平均波高的误差小于24%;近岸区参数a7大于1,a8取0,a4取值介于0.6-0.72,a5介于0.00131-0.00168,模式估算平均波高的误差较大,表明近岸区波浪还需进行进一步的观测研究.
胡维平胡春华张发兵胡志新陈永根季江罗敛葱秦伯强
关键词:风浪太湖波浪北部区长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