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培英
- 作品数:59 被引量:348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含雄黄的中成药中砷的生物可给性及其初步风险评价被引量:11
- 2013年
- 为研究含雄黄中成药中砷的含量状况,探明其中砷对人体的健康风险,选取含雄黄的中成药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砷含量;通过人工胃肠体外模拟系统研究中成药中砷的生物可给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含雄黄中成药样品中砷全量为9.9×102~8.8×104mg·kg-1。中成药砷的生物可给性在胃阶段为0.20%~2.17%,小肠阶段为0.26%~2.43%。以WHO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标准的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若以砷全量衡量,所有含雄黄中成药均对人体健康具有巨大风险;若以小肠阶段可给砷含量评价,砷日摄入量与ADI比值范围为1.48%~879.68%,约70%含雄黄的中成药的可给砷含量仍足以威胁人体健康。
- 褚卓栋柳晓娟赵全利薛培英刘文菊
- 关键词:中成药雄黄砷生物可给性健康风险评价
- 叶面调理剂对复合污染农田小麦籽粒Cd、As和Pb累积的阻控效应被引量:4
- 2024年
- 针对麦田土壤镉(Cd)、砷(As)和铅(Pb)复合污染问题,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于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初期对小麦进行叶面单独和混合喷施Zn(0.2%ZnSO_(4))、Mg(0.4%MgSO_(4))和Mn(0.2%MnSO_(4))处理,以期探究叶面调理剂对小麦籽粒Cd、As和Pb累积的阻控效应,最终筛选出适用于北方重金属复合污染区有效阻控小麦籽粒中Cd、As和Pb累积的叶面调理剂.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叶面喷施Zn+Mg+Mn复配溶液能够显著降低小麦籽粒中Cd、As和Pb含量,降幅分别为18.96%、23.87%和51.31%,TF籽粒/秸秆分别降低了14.62%、27.73%和47.70%,该叶面调理剂能够通过抑制Cd、As和Pb从小麦茎叶到籽粒的转运进而降低其在籽粒的累积;研究还发现,对照的籽粒中Cd和As主要分布在中心胚乳(34.08%~37.08%),而Pb主要分布在果皮和种皮(27.78%).喷施Zn+Mg+Mn复配溶液可显著降低Cd和As在糊粉层含量,分别比CK降低81.10%和82.24%,而Pb除果皮和种皮、中心胚乳外,各层次Pb含量均显著降低(降幅为42.85%~91.15%),各层次面粉只有糊粉层(P2)重金属含量与Z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对于北方石灰性土壤Cd、As和Pb中度复合污染农田,于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初期各喷施一次Zn+Mg+Mn复配的叶面调理剂,可有效阻控Cd、As和Pb在小麦籽粒尤其是糊粉层的累积.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去除麦麸来进一步降低重金属尤其是Cd的污染,保证小麦安全生产和粮食安全.
- 肖冰王秋实高培培赵全利杨威王钊刘文菊薛培英
- 关键词:小麦重金属复合污染
- 农作物地上部局部定量暴露含铅颗粒物的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 本发明聚焦于农作物地上部吸收大气颗粒物中铅这一主要途径,提供了一种农作物地上部局部定量暴露含铅颗粒物的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农作物地上部局部定量暴露含铅颗粒物的试验装置包括隔离壳、沉降筒和气囊,隔离壳设有进气口、排气口和暴...
- 冯柳旭薛培英刘文菊历红波高培培李翔宇李宇宁
- 芦根表面铁氧化物对水体中五价砷吸附性能的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芦苇是多年生湿地植被,其根系具有向根际环境释放氧气和氧化性物质,并在根表和根际形成铁氧化物膜状包被的特性。笔者针对芦苇根表生物成因的铁氧化物具有两性胶体的性质,以直接和高温炭化得到的芦根表面的铁氧化物为吸附材料,采用等温平衡法研究了该吸附材料对外部溶液中五价砷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芦根根表获取的铁氧化物对五价砷的吸附能力明显强于中性及碱性条件;两种方式获取的铁氧化物材料对砷的吸附性能如下:随着外部介质溶液中砷添加浓度的增加,铁氧化物材料对砷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当外加砷浓度为200 mg/L时,砷吸附量最高分别达(17.00±3.25)mg/g和(12.82±1.01)mg/g。两种处理方式下,铁氧化物对砷的吸附均可以较好的拟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通过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拟合得到砷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7.72±1.09)mg/g和(21.94±6.74)mg/g。由此可见,生物成因的铁氧化物材料对五价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综合考虑芦根根表铁氧化物对砷的吸附能力及其对处理砷污染水体的可行性,该生物材料的高温炭化处理方式优于直接获取的处理方式。
- 赵纪舒赵寅捷耿丽平孙洪欣薛培英
- 关键词:芦根铁氧化物五价砷高温炭化
- 一种适于轻度镉铅复合污染石灰性土壤的玉米专用BB肥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轻度镉铅复合污染石灰性土壤的玉米专用BB肥,属于化肥技术领域,它是一种有机‑无机掺混肥料,其有效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氮15%,五氧化二磷6%,氧化钾6%,硫酸根33%,腐植酸4%,该BB肥由颗粒状硫酸...
- 刘文菊薛培英孙洪欣赵全利耿丽平杨阳郑坤孙宇
- 文献传递
- 保定市售面粉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 2025年
- 本研究以保定市售面粉为研究对象,利用红外石墨消解仪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面粉中重金属铅(Pb)、镉(Cd)和砷(As)的含量,对比分析了不同筋力水平和加工精度小麦面粉中的重金属含量特征,并采用化学致癌物和化学非致癌物模型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采集的100份市售面粉中重金属Pb含量范围为ND—0.098 mg·kg^(-1),Cd含量范围为0.0043—0.043 mg·kg^(-1),As含量范围为ND—0.032 mg·kg^(-1),均未超过我国食品安全限量标准(GB 2762-2022),食用该面粉对人体造成的致癌风险在人体可接受水平之内,且不会造成非致癌风险;不同筋力面粉中Pb、Cd和As平均含量均表现为低筋面粉显著低于中筋面粉和高筋面粉,分别为中筋面粉和高筋面粉的0.81—0.94倍、0.26—0.28倍和0.40—0.46倍,中筋面粉和高筋面粉中Pb、Cd和As含量差异均不显著;随着加工精度增加,面粉中Cd和Pb含量呈降低趋势,全麦面粉中Cd和Pb含量最高,分别为特制一等粉的1.95倍和1.90倍(P<0.05),不同加工精度面粉中As含量无显著差异.总之,面粉加工精度和筋力水平影响重金属分布,高筋面粉和低加工精度面粉中重金属含量较高,但是食用市售面粉均不会造成健康风险,该结果可为小麦安全加工和食用提供保障.
- 李鼎豪陈苗苗高培培华桂丽耿丽平刘文菊薛培英
- 关键词:面粉重金属筋力健康风险评价
- 生物磷钾肥研发及其设施蔬菜的配套施用技术
- 李博文吕英华刘文菊杨志新马理赵全利王小敏郭艳杰薛培英耿丽平邵立康刘建霞孙超
- 针对设施蔬菜种植盲目大量施肥产生造成的养分失衡问题,优选了生物磷钾肥的特异优势菌株-胶质芽孢杆菌BX36(Bacillusmucilaginosus),优化了生产工艺条件,开发出颗粒剂、水剂2种剂型的生物磷钾肥。研发的生...
- 关键词:
- 关键词:设施蔬菜生物磷钾肥施肥方法
- 干湿交替下生物炭对复合污染土壤中镉砷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9
- 2021年
- 为了明确活性炭工业的副产品——杏壳生物炭和水分管理模式对石灰性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的钝化效果,采用重度Cd、As复合污染的农田土壤,通过土壤培养方法探索了干湿交替水分管理模式下,添加不同用量生物炭对土壤中Cd、As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土壤溶液中Cd、As浓度的变化来看,干湿交替培养条件下,添加2%~10%生物炭处理的土壤溶液中Cd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降幅为33.1%~62.2%,说明干湿交替模式下添加生物炭显著促进了Cd由土壤液相向土壤固相的转移,而添加生物炭对土壤溶液中砷浓度的影响不稳定,其主要受土壤水分管理模式的影响;从土壤固相Cd、As提取态的变化来看,添加生物炭(6%,8%,10%)处理与CK相比,可显著降低土壤中DTPA提取态Cd和NH4H2PO4提取态As的含量(P<0.05),降幅分别为8.7%~16.8%,5.1%~7.9%,表明干湿交替下添加生物炭显著降低了土壤Cd、As有效性;土壤连续分级提取的结果显示,施用生物炭促进了土壤Cd由酸可提取态和可氧化态向残渣态转化,土壤As由专性吸附态和无定形—弱结晶铁铝或铁锰水化氧化物结合态向残渣态转化,显著降低了污染土壤Cd、As活性。因此,在重度Cd、As复合污染的石灰性土壤区,施用6%生物炭并保持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模式能显著降低土壤镉砷的有效性。
- 韦亮孙立永田雪薛培英刘文菊
- 关键词:生物炭镉砷干湿交替
- 可应用于大田试验中农作物重金属局部暴露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应用于大田试验中农作物重金属局部暴露装置,所述可应用于大田试验中农作物重金属局部暴露装置包括暴露箱、支架和喷粉组件,暴露箱顶部开设有若干喷粉孔;支架与所述暴露箱连接,用来支撑所述暴露箱;喷粉组件设有...
- 薛培英冯柳旭刘文菊耿丽平高培培赵全利
- 铜、砷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黑藻的毒性效应被引量:7
- 2011年
-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铜(Cu)、五价砷〔As(Ⅴ)〕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f.)Royle〕生长、富集Cu和As的能力以及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毒性测试结果表明,Cu和As(Ⅴ)对黑藻的4 d-EC50分别为2和12μmol/L,单一Cu对黑藻的毒性远高于As(Ⅴ).复合污染试验结果表明,对于5μmol/L As(Ⅴ)处理组,低浓度Cu〔c(Cu)<2μmol/L〕的加入,促进了植物生长,降低了植物体内的As总量〔w(As)〕,同时降低了植物体中占主要部分的三价砷的含量(w〔As(Ⅲ)〕).对于Cu处理组,As(Ⅴ)的加入同样抑制了黑藻对Cu的富集,SOD活性也高于单一Cu处理,可见在低浓度Cu处理下,Cu和As(Ⅴ)之间存在拮抗作用;而高浓度Cu〔c(Cu)≥2μmol/L〕的加入,虽然植物对Cu和As(Ⅴ)的富集与单一Cu和As(Ⅴ)处理相比均显著降低,但植物生长受到抑制,SOD活性与单一处理相比也显著降低(P<0.05),因此高浓度Cu处理下,二者对黑藻毒性起协同作用.总之,黑藻具有应用于处理低浓度Cu和As(Ⅴ)单一及复合污染水体的潜力.
- 薛培英颜昌宙曹英兰魏群山
- 关键词:黑藻铜砷毒性效应复合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