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长期机械通气呼吸道菌群分析
- 2004年
- 许晖赵津生杨宝昌
- 关键词:小儿机械通气呼吸道菌群
- 抢救八例优降糖中毒的体会
- 2003年
- 许晖黄敬孚刘薇
- 关键词:抢救药物中毒儿童
-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ion-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患者应用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48h后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的主要组成部分。VAP发生率在9%~68%,病死率在30%~70%[1]。鉴于VAP的致病菌、诊断与治疗不同于一般的肺炎,加上其高病死率,近年国内外对于VAP的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就VAP的诊断与治疗问题予以综述。
- 许晖
- 呼吸衰竭患儿下气道感染G-杆菌的耐药分析
- 许晖黄敬孚赵津生张丽萍张金婷
- 该课题通过对2007-2009年呼吸衰竭患儿下气道痰培养检出的204株G-杆菌进行了药物敏感和变迁分析,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分列前三位。患儿下气道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在逐年增加。产ESBLs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抗菌药物
- 儿童呼吸机撤离失败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分析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撤离失败率及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机械通气患儿214例,统计撤机失败率,分析撤机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 141例患儿按计划撤机,成功122例,失败19例,撤机失败率13.5%.年龄<6个月患儿撤机失败率较年龄>6个月患儿高,但差异无显著性(15.0% vs9.8%,P>0.05).因肺炎进行机械通气的患儿撤机成功率(78/86,90.7%)最高.机械通气时间对撤机成功与否无影响.撤机后皮质激素应用时间成功组短于失败组,差异有显著性[(12.35±9.69)h vs(18.63±12.17)h,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R2=0.093)分析提示呼吸道梗阻是撤机失败的高危因素(F=14.256,P<0.001).结论 目前PICU中机械通气患儿的撤机问题还依赖于临床医生的经验和客观指标相结合,探索合理可行的撤机方案,尽早发现和去除引起撤机失败的因素是提高撤机成功率的关键.
- 李晓卿张丽萍许晖王晓敏杨宝昌赵津生
- 关键词:机械通气呼吸机撤离儿童
- 机械通气患儿下气道感染G^-杆菌耐药分析
- 2010年
- 许晖
- 关键词:机械通气G^-杆菌耐药分析气道感染患儿儿科常见病
- 呼吸衰竭患儿下气道感染G^-杆菌的分布与变迁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分析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呼吸衰竭患儿下气道感染G-杆菌的分布、变迁及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PICU病房因呼吸衰竭而行机械通气的336例患儿的痰培养结果,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32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细菌菌种,以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G-杆菌204株,检出主要的5种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69株(33.83%)、鲍曼不动杆菌55株(26.96%)、铜绿假单胞菌50株(24.5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5株(4.46%)和肠杆菌15株(4.46%)。鲍曼不动杆菌占检出G-杆菌的构成比在逐年增加(P<0.01);肺炎克雷伯菌属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总体检出率为39.13%,产酶率有逐年增高趋势(P<0.05)。药敏结果显示,G-杆菌对常用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在逐年增加,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天然耐药。结论 PICU病房以G-杆菌感染为主,不同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差异较大,及时掌握本病房病原菌的分布和变迁特点,依据可靠的病原学检查,可以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有益依据。
- 许晖赵津生张丽萍
- 关键词:呼吸衰竭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
- 脓毒性休克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 目前脓毒性休克病死率仍较高,对其进行多因素分析可以较全面认识各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经过十余年的验证,PCIS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有效的危重患儿病情评估方法,它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估病情轻重,预测死亡危险。本文介绍了脓毒...
- 王晓敏赵津生杨宝昌许晖
-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儿科危重症死亡危险因素
- 文献传递
- 小儿白色念珠菌性脑膜炎一例
- 2010年
- 患儿,女,3个月,主因“发热6h、2h内抽搐4次”住院。息儿住院前6h出现发热,体温38.6℃,住院前2h出现抽搐,表现为双眼凝视,四肢屈曲抖动,牙关紧闭。抽后精神反应差。入院查体:T38℃,精神反应差,嗜睡,颈抵抗阴性,前囟张力稍高,呼吸平稳,心肺腹查体无异常,膝腱反射(+),四肢肌张力正常。患儿为34周早产儿,生后因肺炎在产院住院治疗半个月。生后1个月诊断右膝关节炎、右侧股骨远端骨髓炎住院治疗16d,好转出院。本次因发热抽搐再次住院。
- 许晖
- 关键词:小儿入院查体住院前牙关紧闭膝腱反射
- 1995—2005年天津市儿童医院PICU死亡病例分析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总结并探讨近10年来天津市儿童医院PICU危重症患儿的死亡原因变化情况和死亡相关因素的特点。方法对1995-07—2005-07于天津市儿童医院PICU病房死亡的119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Ridit分析,u检验,χ2检验。结果对不同年龄段死亡患儿的性别采用Ridit分析,经u检验,提示死亡患儿不同年龄段的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1995—2000、2000—2005的死亡患儿按病因分为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与未明诊断3组,经χ2检验,提示PICU近5年死亡患儿的疾病病因与既往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10年间每个年龄段的死亡患儿病因细分为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未明诊断3种,经χ2检验,提示PICU死亡患儿不同年龄组的疾病病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近10年来,天津市儿童医院PICU的死亡疾病构成及死亡原因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相对减少,非感染性疾病的比率相对增高。1个月至1岁的婴儿患者以及农村患儿的病死率相对较高,且以感染性因素为主。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相对集中于1~4岁年龄组,且高发于农村。
- 刘薇黄敬孚赵津生张惠杨宝昌许晖
- 关键词:PICU死亡病例危重症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