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永国

作品数:46 被引量:26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4篇理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7篇油菜
  • 10篇甘蓝
  • 10篇甘蓝型
  • 9篇油莎豆
  • 9篇种子
  • 8篇甘蓝型油菜
  • 7篇硫甙
  • 6篇杂种
  • 6篇硫苷
  • 5篇育种
  • 5篇杂种优势
  • 5篇硫苷含量
  • 5篇含油量
  • 4篇性状
  • 4篇叶片
  • 4篇油菜叶片
  • 4篇杂交
  • 4篇小麦
  • 4篇分子标记
  • 3篇冬油菜

机构

  • 44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华中农业大学
  • 6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湖北工程学院
  • 2篇广东石油化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46篇赵永国
  • 20篇张学昆
  • 15篇陆光远
  • 15篇程勇
  • 14篇付桂萍
  • 13篇邹锡玲
  • 12篇李培武
  • 10篇徐劲松
  • 9篇张文
  • 9篇丁小霞
  • 6篇陈小媚
  • 6篇瞿桢
  • 6篇傅廷栋
  • 6篇危文亮
  • 6篇谢从华
  • 5篇李云昌
  • 4篇金梦阳
  • 4篇郭瑞星
  • 3篇孙兰珍
  • 3篇李光明

传媒

  • 13篇中国油料作物...
  • 4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种子
  • 1篇棉花学报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种业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2010中国...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油菜抗裂角剂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菜抗裂角剂及应用。所述的油菜抗裂角剂是以2‑4D丁酯和敌草快两种物质为活性成分,添加农药上允许的助剂配制成的一种水分散粒剂复配产品。本发明的优点是:该产品可维持植株脱水过程中的光合作用,弥补脱水干燥造成...
乔醒张学昆程勇赵永国徐劲松陆光远邹锡玲瞿桢付桂萍
CHA小麦杂种优势多代利用的研究
该试验以6个优质材料和7个丰产材料作为供试亲本,采用化学杂交剂Genesis杀雄技术,按优/优、优/丰和丰/丰三种组配方式得到23个杂交小麦F1及其F2组合,对其品质性状及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和亲子相关作了分析,探讨了CH...
赵永国
关键词:杂交小麦杂种优势麦谷蛋白亚基
一种酥性油莎豆豆渣饼干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酥性油莎豆豆渣饼干及制备方法,它由低筋面粉、油莎豆豆渣粉、黄油、白砂糖糖粉、鸡蛋、食用盐组成,步骤是:A、选料:选择油莎豆,去除杂质,用清水洗净后晾干备用;B、取料:将油莎豆按比例混合,打浆、过滤,留取滤...
张燕张学昆赵永国邹锡玲吕艳程勇付桂萍
杂交小麦子粒品质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5年
论述了杂交小麦子粒的蛋白质含量、面粉品质和加工品质等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对杂交小麦子粒品质性状间相关性和遗传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与子粒品质性状的关系,指出提高杂种后代优质亚基出现频率是进一步提高子粒品质的重要手段。
赵永国孙兰珍高庆荣李培武李光明
关键词:杂交小麦子粒品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不同施肥处理对续随子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续随子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肥力基础上,氮肥的供应是续随子产量形成的主要限制因子,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续随子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氮肥配施钾肥的增产效果优于配施磷肥;不施氮肥而单施磷、钾肥对提高续随子产量效果不大。
金梦阳段先琴赵永国危文亮
关键词:续随子肥料处理生物产量经济产量
甘蓝型油菜叶片硫甙含量的杂种优势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甘蓝型油菜品种及杂交后代叶片的硫甙含量及组份,研究了两个低硫杂交组合不同时期油菜叶片硫甙总量及组份的杂种优势,进行了油菜叶片硫甙组份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普通油菜中油821叶片硫甙苗期含量最高,达33.15μm o l/g,随后持续下降;而低硫甙油菜品系从越冬到现蕾逐渐升高,薹期降低,初花期又升高,盛花时降到最低;6098×1008和6098×M 1两个杂交组合在薹期和花期叶片硫甙含量表现较高的负向优势,硫甙含量显著下降;两个杂交组合叶片硫苷组份中2-羟-3-丁烯、4-甲亚砜丁基、5-甲亚砜戊基、3-丁烯基、4-戊烯基等脂肪族硫甙均表现出负向优势,而芳香族硫甙和吲哚类硫甙在不同组合中优势表现不同,在6098×1008组合中仅3-吲哚甲基硫甙表现为负向优势,其他成分均表现为正向优势,在6098×M 1组合中所有芳香族硫甙和吲哚类硫甙成分均表现为负向优势。
李培武丁小霞张文赵永国陈小媚李云昌谢从华傅廷栋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叶片硫甙含量杂种优势
人工合成油菜与栽培油菜F1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被引量:8
2011年
以4个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Resynthesized rapeseed lines,RS)与4个栽培油菜(Brassica napus,BN)为亲本,按Grifings I法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将产生的56个F1组合分为人工合成种×人工合成种(RS×RS)、人工合成种与栽培油菜杂交种(NRF1)和栽培油菜×栽培油菜(BN×BN)三种类型,并系统分析NRF1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与对照中双10号(ZS10)相比,NRF1在株高、分枝高、分枝长、分枝数和主花序长等农艺性状表现出较高的优势。32个NRF1组合的单株产量中,有7个表现正向对照优势,占22%,其中05R1×XY15的单株产量为24.47g,在所有参试材料中居第二位,说明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具有利用可能性。产量组成因子分析结果表明,NRF1的平均单株角果数(436.96)极显著高于RS×RS(416.19)和BN×BN组合(370.89);千粒重在三种类型组合中无显著差异;每角粒数则表现为BN×BN(17.35)>NRF1(11.58)>RS×RS(8.28),说明每角粒数是NRF1杂种产量与产量杂种优势的主要限制因子。
赵永国肖玲卢长明
关键词: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杂种优势
高油植物油莎豆品种资源的遗传基础分析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14份不同地理来源的油莎豆品系进行分析,研究其遗传基础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38对具有多态性的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7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共306条,多态性比率为81.6%,平均每对引物组...
赵永国危文亮
关键词:油莎豆分子标记技术
油菜品质分析与信息优化管理的应用被引量:6
2004年
为了充分利用油菜品质分析数据信息,利用信息优化处理原理,研究对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油菜籽芥酸硫甙品质数据进行信息优化处理和管理的应用,促进优质油菜新品种的选育。
刘瀛弢丁小霞杨湄谢立华张文赵永国
关键词:油菜芥酸硫甙
敌草快对成熟期油菜脱水和种子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为适应机械化收获对种子成熟的要求,研究化学催熟剂敌草快对油菜角果脱水和种子质量的影响,选用甘蓝型油菜品种阳光2009在油菜成熟期进行田间喷施敌草快试验,测定菜籽含水量、发芽率、千粒重、品质和敌草快残留。结果表明:于油菜角果黄熟期主花序角果转色时用1.8L/hm2的敌草快水剂喷施处理6d,与自然成熟(喷施等量清水)的对照组和人工割晒组相比,油菜脱水效果显著,角果和籽粒含水量分别为7.8%和10.49%;与对照组相比,角果和籽粒含水量分别下降52.66%和24.84%。该浓度处理下对油菜发芽率、千粒重及品质均未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发芽率达99%,贮藏2周的油菜种子中敌草快残留量为0.13mg/kg,符合中国和英国的安全标准;贮藏3周未检测到敌草快残留。建议加快敌草快在油菜催枯用途方面的农药登记,推进我国油菜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应用。
乔醒程勇陆光远徐劲松赵永国王立辉张学昆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化学催熟剂脱水千粒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