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海广

作品数:22 被引量:198H指数:9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10篇遗址
  • 10篇龙山文化
  • 8篇考古
  • 4篇山东龙山文化
  • 4篇陶器
  • 4篇文化
  • 4篇两城镇遗址
  • 3篇文物
  • 2篇大辛庄遗址
  • 2篇学科
  • 2篇遗产
  • 2篇遗存
  • 2篇史前
  • 2篇史前时期
  • 2篇田野考古
  • 2篇泥质
  • 2篇文化遗产
  • 2篇考古学
  • 2篇古学
  • 2篇出土

机构

  • 22篇山东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皇家安大略博...
  • 1篇南佛罗里达大...
  • 1篇加拿大多伦多...

作者

  • 22篇于海广
  • 7篇方辉
  • 7篇栾丰实
  • 6篇蔡凤书
  • 2篇靳桂云
  • 2篇赵志军
  • 1篇吕琳
  • 1篇李学庆
  • 1篇崔大勇
  • 1篇罗光
  • 1篇宋鹏
  • 1篇倪志云
  • 1篇赵平文
  • 1篇孙义雯
  • 1篇杨凯
  • 1篇腰希申
  • 1篇张守林
  • 1篇徐延宁
  • 1篇向辉
  • 1篇周洪

传媒

  • 9篇考古
  • 2篇文史哲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农业考古
  • 2篇东方考古
  • 2篇海岱考古(辑...
  • 1篇民俗研究
  • 1篇大众考古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1
  • 1篇1985
  • 1篇198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东日照市两城镇龙山文化陶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龙山文化陶器代表了中国史前文化陶器制作技术和工艺的最高水平。本文采用显微镜和 X 光摄影观察等两种方法,对发掘出土的日照两城镇遗址的龙山文化陶器的陶土来源、陶土结构、烧成温度、硬度和渗水性、制作工序和制作技术等,分类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和研究,得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和看法。
范黛华栾丰实方辉于海广蔡凤书文德安
关键词:龙山文化陶器文物考古
山东日照市两城镇遗址龙山文化植物遗存的初步分析被引量:80
2004年
在两城镇遗址的发掘过程中,采用系统浮选法发现了龙山文化时期的各类植物遗存。该遗址的人工栽培作物以稻最多,稻和粟的种植极大促进了古代农业的发展,小麦的传入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研究中还探讨了遗址中植物遗存空间分布的特点和原因,以及当地环境是否适宜栽培水稻等问题。
凯利.克劳福德赵志军栾丰实于海广方辉蔡凤书文德安李炅娥加里.费曼琳达.尼古拉斯
关键词:两城镇遗址龙山文化植物遗存
山东日照市两城镇遗址土壤样品植硅体研究被引量:24
2004年
通过对两城镇遗址1999年发掘得到的土壤样品进行植硅体分析,发现在遗址中保存了丰富的水稻和其他禾本科植硅体化石。对来源于水稻的扇型植硅体化石进行形态参数分析,发现属于粳稻型。对植硅体组合的分析结果证明当时遗址周围气候温暖湿润,生态环境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古文化发展。
靳桂云栾丰实蔡凤书于海广方辉文德安
关键词:两城镇遗址植硅体生态环境土壤样品
山东平阴县周河遗址东周遗存发掘简报被引量:3
2018年
周河遗址位于山东省平阴县洪范池镇周河村北浪溪河支流的高台地上,南距洪范池镇约1公里(图一)。1981、1987年,济南市文化局、平阴县博物馆曾对浪溪河区域进行过两次大规模调查,发现了包括周河在内的42处古代遗址[1]。1999年4~6月,为开展田野考古实习,山东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对周河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时以遗址中部的电线杆为总基点,将发掘区分为四区,共布5米×5米探方29个、5米×3米探沟3条(T3102、T3103、T4008)、5米×2米探沟4条(T2001、T2002、T4006、T4007)、10米×2米探沟1条(T4005)、6.5米×3米探沟1条(T3104),总发掘面积849.5平方米。
于海广(发掘)于海广朱雪峰(整理/绘制)崔大勇吕慧媛(整理/插图/绘制)钱益汇
关键词:居址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学习的理解和体会
2012年
2011年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本文简称《遗产法》),至6月1日正式实施。《非遗法》的颁布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界的一件大事,被认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里程碑,必将对我国的非遗保护实践和研究工作有重大指导和推动作用。中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将进入有法可依的新阶段。本文把通过学习《非遗法》,主要是对其内容和特点的个人体会,与诸同好研商。
于海广
关键词:文化遗产
大辛庄出土刻辞卜甲之管见被引量:1
2003年
最近,在大辛庄遗址的考古发掘中,从商代文化堆积内发现卜甲刻辞,在学术界引起极大的反响.这一重大发现在甲骨学研究中的意义自不待言.我们认为,其学术价值已经超出了甲骨文本身,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去分析和认识.
于海广
关键词:大辛庄遗址刻辞卜甲商文化
从山东龙山文化的陶器看当时的饮食生活被引量:1
1991年
“民以食为天”,饮食生活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每个民族的饮食生活都有各自的特点,这包括食物的主要构成、熟食方法以及所使用的器皿等,从而成为互不相同的各民族独有的习俗。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利用考古发现的以陶器为大宗的生活用具,是研究古代先民饮食生活的最有效途径。
于海广
关键词:山东龙山文化饮食生活陶器史前时期考古发现熟食
山东日照两城镇龙山文化(4600~4000aB·P.)遗址出土木材的古气候意义被引量:26
2006年
通过分析考古遗址中出土木材样品的树种,能够获得龙山文化前时期区域气候与植被环境的信息。文章采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山东日照两城镇遗址出土的部分木材样品进行树种鉴定。分析与研究的结果表明:龙山文化前期,两城镇聚落周围生长着麻栎、辽东桤木、杜梨和刚竹等树种,反映了比现在温暖湿润的气候状况,龙山文化的繁荣发展,可能与这种适宜的气候环境有关。研究结果还标志着,在我国东部地区,利用考古遗址中出土的木材等植物遗存,研究全新世时期高分辨率的气候演化过程及其与人类文化的关系,具有广泛的学术前景。
靳桂云于海广栾丰实王春燕A.P.Underhill腰希申
关键词:龙山文化遗址古气候
山东龙山文化大型墓葬分析被引量:11
2000年
The large-sized tombs of the Shandong Longshan culture are represented by those discovered at Yinjiacheng in Sishui and at Xizhufeng in Linqu. All the large-sized tombs of the two sites belong to the late middle and early late period of the culture. They are built in large pits and furnished with chambers, coffins and second-tier platforms. The funeral objects are great in number and high in quality, and include numbers of ceremonial articles. The pottery shows a tendency to ritualization, and often occurs in complete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types. There existed rather a regular, restrict burial institution. Meanwhile, the two groups of graves present certain variance in the shape of tombs, the combination of funeral objects, burial custom, etc., which reflects that the two areas belonged to different cultural types.
于海广
关键词:龙山文化墓葬
大辛庄商代石器原料来源和开发战略分析被引量:14
2006年
石器生产是一个动态的生产系统,而石料是石器生产和研究的前提。通过对大辛庄遗址周围考古与地质调查和对出土商代石器标本的细致分析表明,该遗址商代石器原料使用种类丰富,石料的利用率与遗址周围石质类型分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原料分布广泛,具有高含量、低质量的特点,明显影响着当地石器工业的面貌和开发与利用自然的策略。大辛庄石料应当来源于当地,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就地取材;另一种主要来源于南部山区和鲍山一带,主要通过水路运输,陆路运输条件具备。在利用与开发石料的战略上,大辛庄人充分认识到石料特性,尤其对沉积岩的认识与利用,重视选材,考虑石器功能和使用方式,并很好地实施到石器制作过程中,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通过对大辛庄商代石料来源地和开发策略的考察,有利于认识当时人地关系和大辛庄人认识自然、开发自然的认知水平。
钱益汇方辉于海广沈辰
关键词:大辛庄遗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