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忠翰

作品数:20 被引量:297H指数:9
供职机构: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9篇污水
  • 8篇滇池
  • 7篇污染
  • 5篇土壤
  • 4篇滇池流域
  • 4篇水处理
  • 4篇污水处理
  • 4篇污水土地
  • 4篇污水土地处理
  • 3篇农业
  • 3篇化肥
  • 3篇河流
  • 2篇氮磷
  • 2篇有机物
  • 2篇渗滤
  • 2篇水体
  • 2篇土壤污染
  • 2篇去除有机物
  • 2篇资源化
  • 2篇慢速渗滤

机构

  • 18篇云南省环境科...
  • 2篇云南省环境科...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昆明冶金高等...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0篇刘忠翰
  • 9篇彭江燕
  • 3篇贺彬
  • 1篇李子海
  • 1篇李靖
  • 1篇周如海
  • 1篇陈捷
  • 1篇王志芸
  • 1篇王宜明
  • 1篇张玉梅
  • 1篇聂菊芬
  • 1篇庄严
  • 1篇余良谋
  • 1篇刘永菊
  • 1篇袁国林
  • 1篇赵磊
  • 1篇杨浩
  • 1篇吕俊杰
  • 1篇徐晓锋
  • 1篇高丽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农业环境保护
  • 2篇云南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导刊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农村生态环境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西部经济发展...
  • 1篇中国水环境污...
  • 1篇中国土壤学会...
  • 1篇中国土壤学会...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滇池富营养化的流域生态环境特征与控制方法研究
本文对滇池富营养化的流域生态环境特征与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滇池富营养化污染现状成因以外源性污染为主,而且河道是其最终输入的主要通道和方式.治理的首要任务依然应定位在"外控内治"和"控污控藻"为主要目标。减少氮磷...
刘忠翰贺彬
关键词:滇池流域富营养化环境治理
文献传递
滇池不同流域类型降雨径流对河流氮磷入湖总量的影响被引量:52
2004年
通过对滇池三种不同流域类型的雨季初始期三场降雨径流的汇水河道的入湖口水质和流量监测 ,重点分析了典型城市纳污河流、城乡结合型河道和农业重污染区河道的营养盐携带状况与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流域类型河流的氮磷营养盐入湖总量受降雨过程及特征、流域类型特征、降雨径流流量、径流水营养盐浓度综合控制。城乡结合型河道 (大清河 )有最高的TP、KN (凯氏N)、NH3 N、NO3 N和NO2 N入湖总量 ,三场降雨累积量分别为11374 3、 12 7971 7、 85 36 5 4、 92 3 4和 84 1 2kg ;城市纳污河流 (乌龙河 )有最高的单位面积入湖总量负荷 ,TP、KN、NH3 N和NO2 N分别为 5 35 7、 5 86 0 5、 382 1 9和 2 4 6kg/km2 。
刘忠翰贺彬王宜明周如海彭江燕余良谋
关键词:滇池流域降雨径流氮磷
滇池湖滨农业污染土壤的硝化过程及控制方法被引量:4
2005年
通过对流经农业区的河流水质监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现场采样分析、室外大型人工模拟装置和室内土柱的试验,研究了农业生产过程施肥与农村生活污水进入农田后,有机态和铵态氮素在土壤内的硝化过程特点以及减少硝态氮通过径流向水体迁移的方法。结果表明,耕层和不同深度土层中土壤有机态氮和铵态氮有少量积累,但在旱作时期又被消耗,且土壤矿质N素在这个时期发生NH+4-N向NO-3-N的转化,主要存在0 ̄60cm土层中。硝化作用强度与土壤水分、氮负荷率、停留时间和土壤有机质等因素有关。利用滇池流域湖滨区土壤潜水位埋深浅的自然特征,控制入渗水的深度和停留时间可有效地减少土壤硝态氮向地表水中迁移。
刘忠翰彭江燕刘永菊张玉梅聂菊芬
关键词:滇池农业污染氮化肥
滇池水体BOD_5和COD_(Mn)空间变化研究被引量:15
2004年
通过对滇池进行全湖集中采样和分析,揭示了滇池水体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空间变化规律.BOD5和CODMn变化范围分别是2.3~7.9mg/L,5.1~15.4mg/L,BOD5平均值草海(5.9mg/L)高于外海(5.1mg/L)CODMn平均值外海(10.17mg/L)高于草海(8.67mg/L),2个指标在入河口水域都相对较高.水平方向上,BOD5变化特点是南北高,中间低,西部高,东部低.垂直方向向上BOD5随水深增加递减.而CODMn的高值区域主要出现在草海和外海海埂、盘龙江、大青河入湖口水域、西部观音水域以及东北部宝象河、东部梁王河和捞鱼河入湖口水域、东南柴河入湖口水域.垂直方向上,从表层到水-沉积物界面水体,其CODMn都呈增加趋势.随着工业点源污染的控制,城市生活污水的排入和面源有机污染物的输入以及内源释放是决定滇池BOD5和CODMn空间变化的主要原因.
吕俊杰杨浩陈捷高丽徐晓锋刘忠翰庄严
关键词:滇池BOD5CODMN
生物矿质复合肥的肥效及其对水环境影响研究
1999年
生物矿质复合肥对水稻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其主要的肥效因素是N、P、K 矿质元素。在淹水厌氧还原条件下,固氮菌等微生物未表现出增产作用。这种肥料以低施肥量用于水田后,造成地表淹水层较高的N、P 含量,TP 和NO3 - N 随渗入水运动还未迁移至地下水中, 但NH3 - N 和K- N 已对水平向补给条件差的地下水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刘忠翰李子海彭江燕
关键词:肥效水环境水体污染化肥
滇池河流降雨径流资源利用的技术途径被引量:8
2005年
根据城市污水土地处理慢速渗滤等工艺的去除率BOD5和CODCr分别为84.3%和82.5%,TP、KN和NH3-N分别为94.9%、85.8%和89.4%,SS也高达58.4%。保证这类生态工程终年稳定运行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出水水质稳定和处理水量的稳定。影响稳定的主要因素有作物非用水季节(收获和栽种)的水量调节系统、雨季稳定运行和高去除率的处理工艺、适应慢速土地处理的气候和土壤等环境条件以及水量平衡调节与管理的有效保证。集水区域内实行分区管理的截流和改善下垫面排水调控能力的水利工程,配合使用灌溉型慢速土地处理(SR)或植物生长淹没床(VSB)湿地资源化利用与处理系统等生态工程处理工艺,是实现降雨径流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技术保证。
刘忠翰王海玲彭江燕邓德仁
关键词:滇池流域河流降雨径流资源化利用
基于GIS和USLE模型对滇池宝象河流域土壤侵蚀量的研究被引量:51
2007年
滇池已被列入国家“三河三湖”治理的重点,也是云南省9大高原湖泊治理的重中之重。非点源污染是滇池污染的主要原因,而水土流失则是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占非点源污染总量的80%。运用GIS栅格模块的空间分析功能,根据USLE模型的各个因子进行图形运算,估算了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结果表明,流域的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983.51 t/km2,侵蚀强度为轻度,占流域面积91.53%的区域土壤侵蚀强度在轻度以下,对流域土壤侵蚀量的贡献率为52.80%;而流域47.2%的土壤侵蚀来自于占流域面积8.5%的中度以上侵蚀区域。
赵磊袁国林张琰贺彬刘忠翰王志芸李靖
关键词:土壤侵蚀USLE滇池
慢速渗滤土地处理设计参数的研究被引量:7
1991年
由于慢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有较高的去除能力,且城市污水的有机污染物浓度远低于系统的处理负荷量,故系统的设计参数受污水中氮浓度控制.试验表明,BOD_5负荷率高达3.57g/m^2·d仍不会影响系统的工艺性能,但氮负荷率一般不应超过0.6—0.7g/m^2·d.由氮极限值确定的水力负荷率为3—6m/a.在规定的负荷率下,投配水深采用<7cm,4—5天投配一次污水的投配频率是适宜的.
刘忠翰
关键词:污水慢速渗滤
不同水生植物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主要参数比较被引量:69
1998年
本文对影响污水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几个主要的水生植物参数作了比较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水生植物的蒸散量、生物量、根密度和根长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对水生植物的泌氧性能、碎石床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率、氮磷去除效果和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有重要的影响。实验选择的5种水生植物都能适应污水人工湿地的工艺条件,但须根据人工湿地水流类型,对实验的水生植物选择不同的方案。
彭江燕刘忠翰
关键词:水生植物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废水处理
污水慢速渗滤土地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5
1995年
城市污水中的氮、磷、溶解性和非溶解性固体、微量重金属和有机物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从土壤肥力、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有害物质几个方面来阐述这种影响的程度。
刘忠翰
关键词:慢速渗滤土壤供肥能力土壤理化性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