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新

作品数:58 被引量:30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肌肉
  • 7篇肌肉骨骼
  • 7篇肌肉骨骼疾患
  • 7篇疾患
  • 7篇健康
  • 7篇骨骼
  • 5篇职业病
  • 4篇影响因素
  • 4篇噪声
  • 4篇听力损失
  • 4篇颗粒物
  • 4篇肌肉骨骼系统
  • 4篇骨骼系统
  • 3篇毒理
  • 3篇毒理学
  • 3篇毒性测试
  • 3篇多环芳烃
  • 3篇肿瘤
  • 3篇结构方程模型
  • 3篇化学品

机构

  • 58篇中国疾病预防...
  • 9篇湖北省疾病预...
  • 9篇浙江省疾病预...
  • 8篇北京市疾病预...
  • 8篇广东省职业病...
  • 7篇江苏省疾病预...
  • 7篇天津市疾病预...
  • 7篇上海市疾病预...
  • 7篇陕西省疾病预...
  • 7篇四川省疾病预...
  • 7篇山东省职业卫...
  • 7篇中国民用航空...
  • 7篇重庆市疾病预...
  • 7篇广州市职业病...
  • 7篇宁夏疾病预防...
  • 7篇福建省职业病...
  • 7篇天津市职业病...
  • 6篇北京市化工职...
  • 5篇辽宁省疾病预...
  • 5篇云南省疾病预...

作者

  • 58篇孙新
  • 12篇贾宁
  • 11篇王忠旭
  • 8篇邹华
  • 7篇刘移民
  • 7篇张恒东
  • 7篇曾强
  • 7篇张华东
  • 7篇邱兵
  • 7篇张雪艳
  • 7篇王如刚
  • 7篇尹艳
  • 7篇陈建超
  • 7篇邵华
  • 7篇王大宇
  • 7篇刘吉祥
  • 6篇何民富
  • 6篇李欣欣
  • 6篇李珏
  • 5篇漆骏

传媒

  • 12篇中国职业医学
  • 9篇工业卫生与职...
  • 8篇中华劳动卫生...
  • 3篇环境与健康杂...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环境与职业医...
  • 2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卫生研究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癌变.畸变....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毒理学杂志
  • 1篇环境卫生学杂...
  • 1篇第二十届全国...

年份

  • 3篇2025
  • 15篇2024
  • 8篇2023
  • 8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1999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地形校正高斯扩散模型的宣威火电厂排放颗粒物空间分布模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了解火电厂排放的颗粒物在下风向地形复杂区域的时空分布格局。方法以2013年宣威火电厂相关排放参数为基础,采用高斯烟羽扩散模型对火电厂排放的颗粒物在下风向地形复杂区域的分布进行模拟,并结合当地地形特征,采用狭长山谷模式修订、烟流高度(H_e)和扩散系数(σ_y,σ_z)的修正等校正策略以提高模型在当地"口袋"状地形的适宜性。模拟结果根据空气监测站点数据进行评估。结果相比于未经地形校正的模型,校正后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火电厂对当地PM_(10)浓度的贡献在20%以下。1970年以来,随着火电厂机组扩容和风速降低,火电厂所排放颗粒物在口袋区域内分布范围更广,浓度更高。结论地形校正高斯扩散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宣威火电厂排放的颗粒物在地形复杂区域内的分布。火电厂对当地空气质量的影响有限,但随着总装机量的扩大和风速的降低,火电厂排放的颗粒物可能将会加重对周边尤其是市区范围内的影响,应当引起关注。
崔成任红艳马祥云万霞孙新
关键词:火电厂高斯扩散模型地形校正
职业性化学中毒预防控制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目前已有大量的化学品上市销售而且每年还以相当的数量增加。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一些化学品对环境和人群健康造成严重损害。传统的化学品毒性测试方法 以整体动物试验为主要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目前...
孙新
关键词:化学品毒性测试毒性预测风险评估
癌症高发区环境水样有机提取物诱导L-02细胞转化及其表观遗传学机制
2012年
目的:检测华中某癌症高发地区环境水样有机提取物诱导人肝细胞系L-02细胞转化的能力,并初步探讨其诱导细胞转化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方法:分别采集研究地区河水、离河较近(约1 km)及离河较远(约20 km)的浅井水(约10 m),用固相萃取方法提取其中的有机物。用台盼蓝染色计数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检测受试物的细胞毒性和致DNA损伤效应,以受试物对L-02细胞进行长期染毒并利用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和裸鼠皮下成瘤试验检测受试物诱导L-02细胞转化的能力。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rlation 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转化细胞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hransferase,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并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化细胞MGMT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河水、离河较近的井水、离河较远的井水的有机提取物处理L-02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达70%的处理浓度分别为每毫升培养基30、150、200ml原水,且均含有致DNA损伤的物质。以此作为最高剂量对细胞进行长期染毒,12周以后各处理组细胞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和裸鼠皮下成瘤试验均显示转化特性。MSP结果显示转化细胞中MGMT基因启动子区发生高甲基化,与DMSO溶剂对照组比较,转化细胞中MGM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P<0.05)。结论:研究地区环境水样有机提取物具有诱导L-02细胞转化的能力,MGMT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可能参与有机物诱导的细胞转化过程。
张世鑫邢秀梅孙新何民富马璐杨萍肖勇梅何志妮李道传张波王庆陈雯
关键词:细胞恶性转化MGMT高甲基化
足踝部WMSDs及其不良工效学因素的结构方程分析与建模
2025年
目的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我国职业人群足踝部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与各类危险因素的作用水平,为预防足踝部WMSD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筛选2018年6月至2023年12月使用《中文版肌肉骨骼疾患电子问卷》调查的73497份全国职业流行病学个案数据。通过不良工效学因素及其来源分类标准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分别对全国重点职业人群足踝部WMSDs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工作组织、工作姿势、工作类型、疲劳情况等)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假设、拟合、验证以及路径和中介效应分析。模型拟合评价指标包括卡方比自由度(χ^(2)/df)、规范拟合指数(NFI)、塔克-刘易斯指数(TLI)、拟合优度指数(GFI)、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和近似均方根误差(RMSEA)。结果本研究共调查73497名职业人员,足踝部局部肌肉疲劳与WMSDs发生率分别为17.17%和12.06%;调整后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标基本达标(GFI=1,AGFI=1,RMESA=0.042,NFI=0.716,TLI=0.663);对足踝部WMSDs影响前三位的因素依次为足踝部肌肉疲劳、工作类型和工作组织,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21、0.105和0.095,对足踝部肌肉疲劳影响列前二位的因素分别为工作组织和工作类型,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548和0.383;足踝部肌肉疲劳、工作类型、工作组织和工作姿势对足踝部WMSDs存在直接效应,效应值依次为0.221、0.105、0.095、0.077;工作组织和工作类型还可通过足踝部肌肉疲劳产生间接效应,效应值依次为0.121和0.084。结论足踝部肌肉疲劳在工作组织和工作类型所致足踝部WMSDs间发挥中介效应,足踝部肌肉疲劳是导致足踝部WMSDs的重要因素,建议用人单位和管理者及早发现作业疲劳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可对预防足踝部WMSDs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
张曦贾宁孙新张美辨徐擎张华东凌瑞杰刘移民王致李刚尹艳邵华李珏张恒东祁妍敏邱兵刘铁兵王大宇曾强王如刚叶研肖斌邹华陈建超黎东霞刘永泉时庆华刘吉祥蒋恩霏漆骏梅良英赵显锋杨咪咪郭新苇王忠旭
关键词:肌肉骨骼系统足踝部结构方程模型
制造业典型工种噪声暴露特征及其听力损失评估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13个典型工种的噪声暴露特征分布情况,评估ISO-1999对我国制造业工人永久性听阈位移(Noise-induced permanent threshold shift,NIPTS)的预测效果,为诊断和预防复杂噪声引起的职业性听力损失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选择1404名制造业工人为研究对象,研究听力损失和噪声暴露特征及流行病学分布,分析ISO-1999预测值与NIPTS实测值之间的差异,探究峰度与该差异之间的关系。结果本次调查的4个行业13个工种的1404名制造业工人中,平均噪声暴露水平为(88.6±6.7)dB(A),平均峰度为(68.9±110.9),噪声性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The prevalence of high frequency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HFNIHL%)为35.6%,平均高频噪声性永久性听阈位移(Noise-induced permanent threshold shift at frequencies of 3,4,and 6 kHz,NIPTS_(346))为(24.2±13.0)dB HL。除织造工和纺纱工,其余各工种ISO-1999预测值与NIPTS实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峰度进行分层分析,NIPTS实测值和预测值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_(1)=4.801,t_(2)=11.468,t_(3)=13.247,t_(4)=9.498,P<0.05);不同峰度的低估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F=5.082,P<0.05),随峰度的升高而增加。结论制造业接噪工种分布广泛,高噪声水平、长期暴露和噪声复杂的时域结构是NIHL的风险因素;不同工序噪声源产生独特的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噪声时域波形;ISO-1999低估了工人实际的听力损失,低估值随峰度的升高而增加。
辛佳芮曾安可施志豪邹华孙新张美辨
关键词:高频听力损失峰度制造业
我国重点行业职业人群下背痛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 探讨下背痛的影响因素及不良工作姿势、质量负荷、频度负荷对我国重点行业职业人群下背痛的影响程度与接触反应-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我国15个重点行业57 501名在职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对其过去1年中下背痛发生情况,以及工作类型、劳动组织和工作姿势等职业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我国重点行业职业人群下背痛患病率为16.4%(9448/57 5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职业人群罹患下背痛的风险高于男性(P<0.01);已婚、肥胖、偶尔吸烟、经常吸烟、既往有下背部疾病史者罹患下背痛的风险升高(P值均<0.05);年龄越长、文化程度越高、体育锻炼频率越低者罹患下背痛的风险均越高(P值均<0.01);本工种工龄越长,背部弯曲越大,以及长时间站立与坐位工作、工作姿势不舒服、每分钟做多次重复性操作、搬运>5 kg重物的频率越高者,罹患下背痛的风险均越高(P值均<0.01)。结论 我国重点行业职业人群罹患下背痛的影响因素包括不良工作姿势、高频度负荷、质量负荷和个体因素等,且与下背部姿势负荷和频度负荷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张会杰孙新张华东凌瑞杰刘移民李刚任早亮尹艳邵华张恒东邱兵张美辨王大宇曾强王如刚陈建超张丹英梅良英刘永泉刘吉祥张成云李天来徐擎曲颖张雪艳贾宁王忠旭
关键词:下背痛影响因素
我国第二产业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4年
目的 了解我国第二产业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occupational health literacy,OHL)水平,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OHL干预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22年OHL监测工作中第二产业重点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国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调查个人问卷》调查OHL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 2022年全国共调查第二产业重点人群168 455人。研究对象OHL总体水平为56.5%,不同维度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职业健康保护基本知识(81.2%)、健康工作方式和行为(69.8%)、职业健康法律知识(59.4%)和职业健康保护基本技能(37.5%)。不同行业、省级行政区域、个体特征研究对象OHL水平存在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组(OR=3.174,95%CI:3.051~3.302)、 7 000元及以上收入组(OR=1.951, 95%CI:1.874~2.030)、非农业户籍组(OR=1.121,95%CI:1.096~1.146)研究对象OHL水平高于其他组,且东、中、西部地区OHL水平影响因素存在差异。结论 我国不同行业、地区第二产业重点人群OHL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文化程度、收入、户籍等是可能影响劳动者OHL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地应结合第二产业行业分布特征、企业性质、劳动者个体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OHL干预与职业人群健康促进工作。
王瑾李霜孙彦彦孙新
峰度调整等效声级对非稳态噪声致听力损失评估的有效性研究
2024年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峰度调整L_(Aeq)(L_(Aeq)-K)在评估非稳态噪声相关的职业性听力损失的有效性。方法 对中国东部某省制造业工厂2015—2020年1 034名制造业工人噪声暴露数据以及听力损失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利用多因素回归分析高频噪声性听力损失(High frequency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HFNIHL)的影响因素。利用峰度调整前后的ISO 1999 NIPTS(Noise-Induced Permanent Threshold Shift)预测值低估的改善情况,和两条logistics曲线[非稳态噪声峰度调整累积噪声暴露量(CNE-K)与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HFNIHL%)之间以及稳态噪声CNE与HFNIHL%之间]的重叠程度来评估L_(Aeq)-K的有效性。结果多元回归及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显示峰度是影响工人NIPTS的因素之一(t=3.700,P<0.05;t=2.368,P<0.05)。采用L_(Aeq)-K能显著改善ISO 1999 NIPTS预测值的低估,且改善效果与峰度呈正相关。非稳态噪声CNE-K与HFNIHL%的logistic曲线与稳态噪声CNE与HFNIHL%的logistic曲线几乎重叠,两组的HFNIHL%平均差值从3.2%减小到0.2%(t=4.300,P<0.05)。结论 噪声峰度是职业性NIHL的主要危险因素,在评估复杂噪声相关的NIHL风险时,峰度调整的L_(Aeq,8h)-K比单独的L_(Aeq,8h)更有效。
李金哲曾安可辛佳芮邹华孙新张美辨
关键词:非稳态噪声峰度
长工时与DNA加合物εdA、εdC水平表达相关性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工作时长对护士外周血中Etheno-DNA加合物(εdA、εdC)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22-2024年期间募集来自广东省清远市、湖南省长沙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以及重庆市等四个地区共12家医院的女性护士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身体健康,无基础疾病史;(2)在岗临床注册护士,且从事护理工作一年以上;(3)年龄不超过55岁;(4)研究对象无长期吸烟史与饮酒史;(5)月经周期正常;(6)研究对象同意参加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孕产妇;(2)有乳腺癌患病史,或有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乳腺癌家族史;(3)临床诊断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系统疾病、其他类型肿瘤、肾脏疾病、慢性疼痛;(4)过去三个月内服用过含褪黑素的补剂、免疫抑制剂、激素类药物、降糖药物、降脂药物或类固醇药物、抗氧化补充剂;(5)ICU、放射科或急诊科;(6)长期病假者。通过问卷现场调查,收集研究对象工作时长、年龄、工龄、健康特征等基本情况。按照工作时间进行分组,包括标准工作时长组35~40 h/周25人,41~48小时/周36人、≥49小时/周30人的四个组,共纳入研究对象91人。采集每位研究对象的班前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Etheno-DNA加合物(εdA、εdC)水平。通过单因素分析探索年龄、工龄、健康特征对Etheno-DNA加合物(εdA、εdC)水平的影响;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在平衡可能影响加合物水平的混杂因素后,护士工作时长与Etheno-DNA加合物(εdA、εdC)水平的关联性。结果与标准工作时长组(35~40 h/周)相比,≥49 h/周组研究对象血中εdA和εdC加合物水平显著升高(ZεdC=2.424,ZεdA=1.776;P<0.05);研究采取多元线性回归,在平衡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年龄、工龄、健康特征等)后,发
柳云龙王瑾李海斌崔师伟王馨蒙张思雨刘晓曼李霜孙新
关键词: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
淮河流域沈丘县地表水藻类及其毒素污染状况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淮河流域沈丘县2012—2013年不同水体藻类及藻毒素的污染状况。方法于2012年4月—2013年3月,采集沈丘县S河上、中、下游及其主要支流Y河水和有代表性的池塘水,测定水中总氮、总磷、叶绿素a(Chl-a)、透明度(SD)、化学耗氧量(CODMn)及藻细胞密度、溶解性和细胞内微囊藻毒素水平。结果各水体污染严重,水质均处于劣Ⅴ类水平。S河以总氮污染最严重,最高可达13.15 mg/L,其总磷浓度和CODMn最高分别达0.61、9.3 mg/L;Y河CODMn最高可达15.39 mg/L,而其透明度最高达2.10 m;池塘水以总磷与化学耗氧量污染最为严重,最高分别达2.01、43.32 mg/L,其透明度最低达到0.14 m,且叶绿素a波动较大,最高值可达129.10 mg/m3。各水体均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总藻密度以7月的池塘水最高,达到3.54×107个/L。不同水体藻类种属呈现季节性变化,春季和冬季的优势藻分别为绿藻和硅藻,夏季蓝藻比例明显较高,成为优势藻,其中,7月Y河的蓝藻占总藻的比例可达68%。溶解性藻毒素、细胞内藻毒素均以7月池塘水的值为最高,分别为3.69、6.21μg/L。各水体Chl-a指标与蓝藻密度、细胞内藻毒素均呈正相关(P<0.05),而蓝藻密度与细胞内藻毒素也呈正相关(P<0.05)。结论沈丘地区地表水藻类及其藻毒素污染严重,夏季蓝藻为优势藻。
虞聪聪伍晨郑唯韡马琳琳薛玉堂付梓淳宋允雪蒋颂辉孙新张榕杰屈卫东
关键词:水体藻类微囊藻毒素淮河流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